爲什麼很多人喜歡楊絳,而討厭林徽因?

張鐔月


因為網絡時代大多數人只看營銷號啊,誰營銷得好就愛誰咯。

1.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而林徽因卻喜歡社交,是所有人的中心?

其實楊絳跟她的老公錢鍾書先生一樣,評價他人的時候你說尖酸刻薄也好,說她一針見血也好,總之就是絕不像她本人所言,“和誰爭我都不屑”,不信的話,請看這段她對張愛玲的評價: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們都看不起她,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性飢渴者。”

【張愛玲,確實算不上好看】

相比之下,張愛玲在看了楊絳的《幹校六記》之後,卻說“新近的楊絳‘六記’真好,那麼沖淡幽默,而有昏蒙怪異的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都說張愛玲眼高於頂又刻薄,可對真好的東西卻還是能有客觀評價的。

楊絳確實非常喜歡diss別人的外貌,在《鏡中人》裡她就曾經嘲諷郭媽的醜,洋洋灑灑一大篇;又曾經自誇自己美貌白皙,有多少人追求,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楊絳自己也一般啊】

楊絳還在《我們仨》裡嘲諷季羨林:“沒料到喬木同志忽發奇想,要夏鼐、錢鍾書做社科院副院長、說是社科院學術氣氛不夠濃,要他們為社科院增添些兒學術氣氛…… 我有個很奇怪的迷信,認為這是老天爺對誣陷鍾書的某人開個玩笑。這個職位是他想往的,卻叫一個絕不想做副院長的人當上了。世上常有這等奇事。”

楊絳在這裡沒有點名,但是瞭解那段歷史的都知道就是季羨林,我們也都知道季羨林本人是不喜歡官場生活的,真不知道楊絳這些話從何而來。

錢鍾書的父親給錢鍾書取了個名字叫默存,就是讓他少說話,不要總是指點江山,然而他們夫妻二人,可以說誰都沒做到。反而林徽因卻從來沒有主動diss過誰,到底誰爭?誰不爭?

這樣的楊絳卻因為活得久,生生被坳成了優雅不爭的代言人,這不能不說是營銷號的功勞。楊絳去世的時候,還有人給偽造了一篇《一百歲感言》,把一群人感動得稀里嘩啦的,又有人編了一堆發餿的雞湯段子,號稱是楊絳寫的——很多人相信了這些,其實楊絳到底什麼樣,看看文,看看她的書信,應該就能有所瞭解了。

【偽造的《百歲感言》】

2.楊絳和錢鍾書一生一世一雙人,而林徽因和梁思成金嶽霖三角戀?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不娶?

很多事情不能過於相信楊絳的自述,如果錢鍾書對她真的是一見鍾情,那之前錢追求她的朋友趙蘿蕤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施蟄存說唐曉芙的原型是趙蘿蕤?楊絳是不是錢鍾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如果是楊絳為什麼要說錢鍾書對她是一見鍾情?另外錢鍾書在寫《圍城》的時候,為什麼才寫了一章就要把它讀給自己的女學生聽?

【趙蘿蕤及丈夫陳夢家,陳夢家,文字學大佬,新月派詩人】

反過來金嶽霖本人就是個不婚主義者,有沒有林徽因他都不會結婚,更何況他不是沒有女朋友,還和女朋友生了孩子,他到底造了什麼孽,要被包裝成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綠茶深情男?

3.楊絳的學問更好,林徽因都是因為沾了梁思成的光?

說實話楊絳好點的文學作品,也就是她老了之後寫的那些。她的翻譯水平可謂是非常一般,這話不是筆者說的,是國內西班牙語第一專家董燕生先生評價的,他對楊絳的《堂吉訶德》譯本非常不滿,甚至在課堂上把它當成了反面教材。

【董燕生先生】

而林徽因也確實沒有獨立完成的學術成果,這個方面筆者覺得兩人的才能是差不多的,至少都和各自的丈夫相差甚遠,其實也沒什麼好比的,因為都難在各自的專業史上書寫一筆吧。

其實只要是人,都不會是完美的,都會有各自的缺點,楊絳是有些刻薄虛榮小心眼,但也不妨礙她到老變得沖淡以及在文學上的成就;林徽因熱愛社交也不應該成為黑點,何況她並沒有自吹自擂,是網絡捧起來的她,現在又是網絡又摔下她,她自己也可算是無辜了。

作為新時代的網民,咱們還是放平心態,欣賞誰就去看她的作品,遠離營銷號吧。


潯陽鹹魚


因為林長的漂亮,愛社交,故事多,世人對這樣的女人就是容易產生厭惡。。。她的壽命只有楊絳的一半,但我覺得這是上天對林的眷顧,林徽因性格剛烈正直,她能忍考察路上的艱辛,能忍李莊的困苦,絕忍不了自己一生摯愛的古建築遭受那樣的破壞。。。


遊蕩的胖


兩個都是當時很多人的女神,這裡按個人理解,有幾個方面。


1楊絳,本身的才華是單方面的,主要寫文章,而文章流傳下來以後傳播速度更快。所以讀者更容易接觸到關於楊絳的態度,文章魅力,還有為人處世。而林徽因,她的主業在建築學,這個需要從業人員才知道的比較清楚。文學方面,她流傳的文章不多,來來去去,可能最多的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等。


2兩人在男人世界裡表現和狀態不一樣。其實相對來說,楊絳是拒絕了緋聞,甚至讓所有閒言碎語離自己遠遠的,只愛自己老公一個,而且對老公只有協助沒有自私,可以說在男人眼裡,楊絳是完美妻子,賢內助,認為有才的女人就該是楊絳這樣,相夫教子又自身努力。相反,林徽因,徐志摩因她喪命,梁思成雖然和她結婚了,但都過得比較煩惱,金嶽林為她終身不娶。算是一個緋聞比較多的女人,光這點上,既招女人嫉妒,又招男人討厭。事實上,林徽因並沒有主動去招惹這些男人。


3倆人的外貌讓人感覺不一樣,楊絳是典型的居家型臉,比較端莊優雅。而林徽因是當時的美女,臉看起來像現在說的小家碧玉又有點裝,很受男人喜愛,卻招女人妒忌。

4楊絳交朋友從來都是交心止乎於禮,不搞聚會,小圈子,而林徽因有個著名的客廳會議,比較張揚,還個人特色比較嚴重,來往的大部分是與自己私交比較好的,而且大部分是男人。有點像文藝圈的交際花。


5兩個人的才華其實是被眾人肯定的,但是林徽因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是很少女人可以達到的。楊絳是寫編劇和文學類,更接地氣。因此眾人對於林徽因的好感度更無法獲取。

最後,兩位女神其實代表不一樣類型女人吧。而且楊絳是長命百歲,林徽因是英年早逝,這點上也是有區別。相比來說,身體上楊絳要辛苦,但在幸福指數上,楊絳更幸福。看過林徽因的作品和成就,其實感覺這個女人還是很偉大。


行走在小城


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楊絳老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作為民國時期兩位傑出女性深得人們喜歡,兩人都頗具才情,但又有著不同的個性與人生軌跡。之所以喜歡楊絳先生而不喜歡林徽因女士,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生觀不同。楊絳先生有一句話很經典,後來證實是楊絳先生翻譯的蘭德的詩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爭名逐利的社會里,楊絳先生很超脫。她致力於讀書翻譯寫作,治學嚴謹,與世無爭,豁達淡泊。而林徽因女士作為兼具美貌與才情的一代才女,雖然在文學與古建築等方面也取得了傑出成就,但是她的處世態度又有所不同,用費正清老先生的評價就是“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


二是婚戀觀不同。楊絳先生自1932年春天在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到1935年與錢鍾書結為夫婦,從此便相夫教子,從未有什麼緋聞傳出。兩個人無論是在英、法留學的日子,還是幹校的艱苦歲月裡,都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直到終老,堪稱模範夫妻之典範。林徽因女士擁有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因此她的婚戀生活充滿著傳奇色彩。尤其關於她和她老公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的“三角”關係一直成為當時和後世人們樂此不疲的談資。而她與冰心的結怨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三是性格特點不同。楊絳先生作為一位可敬可愛的女人,有著普通女性的關懷與慈愛,也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淡泊與堅韌。用錢鍾書老先生的評價就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而林徽因女士個性獨立鮮明、爭強好勝、疾惡如仇、才思縱橫。這就決定了她的一生註定跌宕起伏,這決定了她註定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從她與冰心的齷齪,到與吳晗的怒懟,從魯迅等對她的評價可見一斑,

也正因為以上原因,所以兩位民國傑出女性給人的感覺很是不同。楊絳先生優雅的令人肅然起敬,像酒老而彌香,像茶韻味無窮;林徽因女士美麗的讓人有蒹葭之思,像一朵玫瑰美麗充滿誘惑,像一首詩多彩而富有激情。

喜歡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而討厭一個人卻可以找出千萬條理由。所以,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對待楊絳先生和林徽因女士,個人淺見還是以包容的心態為好,多多欣賞她們的優點,多多學習她們的長處。畢竟她們作為那個時代的傑出女性其成就建樹已經是我們所不可企及的!


無坡居士


楊絳與林微因你更愛哪一個?

這兩位都是奇才女子,都應得到後人的尊重與敬仰,在中國的歷史上,楊絳與林微因都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作為後人,我們除了敬慕,不應該也沒有資格去評判。

你喜歡哪一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留給後人的財富不只是文章,更多的是精神。

楊絳是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也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就是這樣一位可敬可愛的奇女子,出身不平凡,嫁人不平凡,自身不平凡。楊先生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楊先生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林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林微因,同樣的傳奇女子,功績累累。同樣出生在大家庭,身世顯赫,知識淵博,才華橫溢。

林微因出生於1904年,楊絳生於1911年。這兩個人雖然年齡只差七歲,但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的傑出人物,楊絳先生專注於文學創作,而林微因先生集建築、設計與詩文集一身,在中國的建築領域,林微因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兩個人專注的領域略有不同,但兩個人都是中國傑出的女性,都為後人創造了財富。值得我們尊敬與崇拜。


尼木子


首先此提問是個偽命題,莫稜兩可的猜測。很多人……很多人代表誰?誰喜歡楊絳,喜歡她什麼?又有誰討厭林徽因,為什麼討厭。

楊絳,錢鍾書白頭到老,一代佳話。文學上有所建樹,令人敬佩。林徽因民國才女,建築學家,參於了國徽等重要項目的設計,文理兼通,林徽因在建築方面的貢獻,楊絳是沒法比的。

二人都是才女,情感上楊絳,錢鍾書沒有緋聞。比較簡單,而林徽因複雜一點,但那是幾個多情的男人的事情,林徽因並沒有招惹他們。總而言之,二者都很出色。建議題主改改命題:應改為:為什麼有人喜歡楊絳,有人羨慕林徽因?


夢中卉玲


據我瞭解吧,很多人都對林徽因有著感情上的誤解,許多人中傷林先生說她對不起梁先生,甚至說她是xx,看到這些真的氣不過。如果林先生不愛梁先生,且婚後三心二意的話,那為什麼她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時選了與梁先生的建築學有關的藝術學?為什麼在30年代陪梁先生踏遍全國的山鄉找那唐代的建築?為什麼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候照顧一家老小,給了梁先生一個穩健的後方?在建國後,梁先生又為什麼那麼熱心地支持林先生的事業?也許有些人會用梁先生續絃這件事駁斥我,但是成熟人都知道,愛妻亡後,續絃並不代表忘卻愛妻。蘇東坡便是如此,難道你會說他不愛王弗嗎?這些事例,難道某些有心人對其視若不見嗎?

而對於徐志摩的感情,在她結束旅歐回國時給徐志摩寫的信中能看出她青春時雖然對此迷惘,但是她也表明態度不願拆散徐志摩和原配,況且如果她和徐志摩真的糾纏不清,梁啟超先生會允許她與梁思成先生戀愛?笑話!但有些人卻偏偏硬要對林先生的迷惘加以誤解,小人也!金嶽霖方面,林先生拒絕後,兩家依舊還能成為比鄰之友,難能可貴的友情不正是如此嗎?

其實我只是希望朋友們別誤信讒言,應該多看書、多看視頻以正確看待林先生。連梁先生生前也沒說林先生半句不是,那些做小人行徑的無知之輩,自當慚愧。

關於楊絳先生,其實鍾書先生已經對她做出最好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比起才,人們更加歎服的是她的賢。先生的賢,其實已經超越一個平凡妻子的本分,上升到智慧的高度。儘管在《我們仨》中,她把自己寫成一個拙手拙腳的平凡老婦形象,但也正是這樣的她,在知識份子最困難的兩個年代(抗日和文革),竟能有非比常人的堅韌和樂觀,不惹世俗地與鍾書先生相扶相持著過,甚至還在鍾書先生和錢媛病重時奔波勞碌。在白頭人送黑頭人後,卻仍是無半句怨言,繼續家人生前的願望,其思想之廣闊,即使在人才輩出的民國時代,亦鮮有人能及。

才情方面,不用我多說,她就是中國外文文學翻譯的一座豐碑,一部《堂吉訶德》(而且是在文革時期翻譯的〉,足以說明許多東西,而且在相戀時期還能和鍾書先生用各種外語玩接龍游戲,完全對得上鍾書先生。

其實林楊二位做比較,林先生的作風更像現代女性,更追求自由個性,楊先生則更像傳統賢妻,更內蓄、堅韌。但是她們有一點是一樣的,她們都為了自己的愛人付諸畢生的愛,至於在今人眼中,誰的性格更受欣賞則各有各說啦。


魚塘豬豬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偽命題,我所結識的朋友中對林先生是五體投地的膜拜,對楊絳也就是喜歡,對倆人的感情不在一個層面。更何談討厭林先生?!我喜歡楊絳,但更崇拜林先生!

其次楊絳也就是隻有文學建樹,可是林先生就不同了,她的各方面造詣都是常人所不能及。不比梁思成差,甚至有過之。除了文理兼通,西學東漸,那在保護祖國傳統建築方面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別說我國國徽圖案設計和清華大學建築系系的組建,哪樣她不是傾盡心血。與這樣一個才貌雙全蘭質蕙心的人比楊絳可能遜色不少。林先生人美心美文美,文理兼得,可以說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

再次,她的家國情懷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出國治病在李莊與聯大師生共生死,到現在還保存著的1938年梁林二人的西南聯大校舍建築設計圖,這就是明證!這樣的人實實是楊絳無法比的了。

總之,單從文來說更不比楊絳差差,從貌來說更是超出很多。是個全才,引無數帥男才子竟折腰。至於說緋聞,我看林先生一生忠於梁思成,別人對她的摯愛難道是她的錯?這恰好說明她的確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但是又很有定力,和梁思成在事業上生活上比翼齊飛,不比楊絳差。所以,更多的人是崇拜林先生而喜歡楊絳。


杉杉而立


首先,我就問一個問題,這個結論是從哪裡得來的?問卷調查嗎?還是僅僅小編個人的看法?我對楊絳是很喜歡的,楊絳對於家庭的看法至今影響著我,特別是那些溫暖的文字總讓人覺得家庭生活一定很幸福;對林徽因也是很敬佩的,同時愛上兩個男人,既然躲避不了傷害,那就選擇坦誠,這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作為一個現代人,已然不敢說完全瞭解過去的事情,更別說準確切實地做出判斷了。

我是在22歲才知曉輿論導向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可以是正義的,也可以是邪惡的,可以為害人間,亦可造福百姓。但是太多人沒有自主的判斷,容易被輿論左右,把媒體社會的判斷當作自己的判斷,全然不知這個判斷的根據在哪裡,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判斷,久而久之,我發現中國人有時很可愛,義憤填膺,慷慨解囊,毀家紓難都可以!但是有時候又有頭無腦,隨波逐流,為虎作倀還不自知。大概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吧。

我不反對媒體社交平臺對一個事件進行披露,但是我痛恨利用標題,字眼來吸引人們的人注意力,把製造一個具有轟動性的新聞作為自己的職責,全然忘卻自己要做的事尋求真相,而不是流量!

當我看到小編的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在想,這樣的判斷究竟基於什麼樣的事實呢?有人在下面評論來支持這種觀點,有人反對,也有中立的,大概也有不少數是真正有自己觀點的人。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先入為主的設定究竟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呢?

我深深思考了許久,得出了答案。這個問題,從頭到尾關鍵的地方完全不在答案上,而在於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同解答的人們身上!換句話說,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這個問題下面高談闊論也好,你爭我吵也好,只要有流量即可。

我試圖再尋找一下這個問題是否還存在其它的現實意義,林徽因和楊絳,二者之間,誰更受歡迎究竟會有什麼的意義呢?或許小編是一位極其喜歡楊絳的讀者,又或者說小編是一位考證學者,要為楊絳添功增德?但又一想用貶低一個人而抬高另一個人的方式來操作未免不妥,思來想去,只發現其意義就是一個:引發無休止的爭論而已。當然這在我個人看來是對媒體小編有著極大意義的,因為流量和增加楊絳先生的名聲比起來要更重要一些的,而對於真正喜歡這兩位大師的人卻毫無意義的。

回過頭來,我在想象我的判斷又是不是準確的呢?我的判斷會不會也是偏差太過了呢?我無法打電話向這個小編求證,也無法從側面去了解他寫這個問題的初始目的,所以,從邏輯上來,我的判斷應當深埋在我的心底裡才對,但是一想到會有很多不明就裡的人會因為走向錯誤方向,還是忍不住發了出來。或許我的判斷更像是陰謀論,但是我堅信我的這番話具有一個重大的現實意義!

讓判斷是自己的判斷,扔掉別人遞給你的眼鏡吧,讓自己的眼鏡,讓自己嚴謹的內心去看這個世界。

以上觀點如若得罪了某些人,還望見諒。


渚川


主要應該是和兩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有關:

先看林徽因,民國才女美女,在那個沒有美顏相機的年代,她的顏值真不是蓋的,和明星陳紅有些相像

美女自然是不缺乏追求者的,時至今日,一提起林徽因,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和林徽因有關的三位男性!而且她和每位男性的糾葛,都令人有些微詞:

【徐志摩】

她與徐志摩可以說是郎才女貌,意氣風發趣味相投,那段美好的時光也成為徐志摩異常留戀康橋的原因之一。但是讓世人無法接受的是,此時林徽因交往的男子,是早有妻室的,甚至馬上擁有第二個孩子。而且徐志摩甚至為了她和剛剛生育完孩子的張幼儀離婚,這一點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後來林徽因父親去世,她在美國的一切生活花銷都依賴於梁思成家裡。但是她卻與梁思成的姐妹梁思順等人關係鬧的很僵。確定了和梁思成的戀愛關係後,因為和梁思成的姐姐鬧不和,心煩意亂時仍然給徐志摩寫信,期盼回信,徐志摩發回信的時候,被工作人員高知,剛才已經有好幾位男子給這位小姐回信了,徐志摩有被玩弄的感覺,寫了《拿回吧,勞駕,先生》一詩來記敘此事。

【梁思成】

雖然大家熟知梁思成問林徽因為何嫁給他,林回答說: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準備好聽了嗎?非常文藝煽情,然而真正的婚姻生活卻頗多曲折。

比如,林徽因在北京養病期間,曾經寫信讓徐志摩來看望她,徐當時剛和陸小曼新婚不久並未前來,林又寫了幾封信,徐於是來探望。

另外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的書裡有林徽因跟梁坦承,自己愛上了兩個人(金嶽霖)的記載。後來很多人指出這段記錄不實,因為當時金嶽霖已出國深造。不過這段故事流傳度非常廣,對林的形象不利。

【金嶽霖】

大哲學家金嶽霖,為了林一生未娶,甚至在林死後,曾把老友召集在一起吃飯,大家都不知為何請吃飯時,他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他的痴情也一定程度上讓人覺得林的情感世界太不尋常。


此外她與冰心不和,被冰心寫《太太的客廳》後,回贈冰心一罈山西陳醋,讓人覺得有點嚴苛。另外錢鍾書寫的《貓》映射林:“她的單眼皮,在她看來確是極大的缺陷,被求婚後,她提出許多條件,第十八條就是蜜月旅行到日本。一到日本,她進醫院去修改眼皮,附帶把左頰的酒窩加深。

【楊絳】

而讓錢鍾書先生一見鍾情的楊絳,也是美女才女,但是她給人的印象卻是有才華很樸實。這與她沒有太多傳奇故事、情感糾葛有關。

在《我們仨》裡可以感受到,從年輕時楊絳就是錢鍾書的精神寄託。兩人在國外留學時,近乎生活小白的錢在楊絳的不斷探索嘗試下,漸漸吃上了適合自己口味的中國美食。回國後,錢鍾書在雲南執教時,自己撫養女兒錢媛,晚年楊絳細心照顧生病的丈夫女兒,她對丈夫和家庭的默默付出,為她贏得了頗多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