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有結節,你很糾結?

肺有結節,你很糾結?

肺有結節,你很糾結?

自從小悅悅在五院上班後

她的親戚,朋友,同學……

有個頭痛發燒肚子疼

檢查報告看不懂

都會來問她

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會對自身的疾病產生焦慮

為了獲得確切的答覆和精準的判斷

這樣的焦慮學醫的人都理解

小悅悅也一直熱情幫忙解疑答惑


胸外科主任鄺光志表示,門診時常有患者帶著拍的胸部CT片,有的甚至在短期內拍過多次,訴說著自己輾轉求醫的經歷。這些患者對疾病的不瞭解讓他們陷入焦慮和恐懼。其實現在健康體檢越來越普及,很多人都查出肺部小結節,面對肺結節,應及時找胸外科、呼吸科醫生進一步就診,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

鄺光志說,肺結節可防可治,不用糾結。今年3月份我院開展肺病惠民體檢活動以來,對高危人群進行肺結節篩查,發現早期肺癌病例十餘例,開展單孔胸腔鏡下手術近五十臺,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案例分享

45歲的張女士2018年2月底健康體檢發現右上肺一直徑約7mm部分實性結節,因不能確定性質,內心十分焦慮,通過朋友介紹找到我院胸外科鄺光志主任看病,鄺主任根據病灶性質,完善有關檢查,和醫院肺結節MDT專家討論,認為根據結節形態、腫瘤標誌物增高,結合患者長期接觸油煙等病史等特點,右上肺結節早期肺癌可能性大,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經單孔胸腔鏡下行右上肺尖段切除術,術中病理示(右上肺)微浸潤性腺癌(MIA),給予肺門、縱隔淋巴結采樣均為陰性。

微浸潤性腺癌(MIA)為早期肺癌,手術切後無需放、化療,預後很好,5年無瘤生存率幾乎達100%;又因結節較小,手術方式為肺段切除,肺功能損害非常小。

案例分享

60歲的鐘奶奶因體檢發現右上肺小結節,經單孔胸腔鏡下行:右上肺楔形切除術,術中病理示:右上肺)腺癌。而改行右上肺癌根治術,術後病理示淋巴結未轉移,綜合分期是T1bN0M0 IA2期。

T1bN0M0 IA2期肺癌為早期肺癌,已行肺癌根治手術,術後無需放、化療,預後很好,十年無瘤生存率達80%以上。

案例分享

劉先生今年56歲,體檢時發現右上肺結節來我院就診;胸部CT顯示右上肺後段一直徑約15*16*18mm、分葉狀、邊緣表現為“放射冠徵”結節,考慮“肺癌”可能性大,經單孔胸腔鏡下行:右上肺楔形切除術,術中病理示:右上肺非小細胞癌,傾向腺癌,而行右上肺癌根治術,術後病理示淋巴結未轉移,綜合分期:T1bN0M0 IA期,術後定期隨訪,無需放、化等治療。


鄺光志表示,我院成立了多學科肺結節MDT診療專家團隊,已形成完備的就診流程,能夠為更多的腫瘤疑難病例或肺部小結節患者及家屬解決反覆就醫和就醫中的許多疑慮問題,讓他們在治療上少走彎路,打消他們的心理顧慮,做患者的貼心人,讓他們以平常心重視肺部結節,提高防病意識!

2017年開展肺結節相關手術,派出胸外醫護團隊前往上海市肺科醫院進修學習;

2017年被授予中國肺癌防治聯盟肺結節診治分中心;

2018年3月中旬開展對高危人群CT篩查工作,

2018年3月下旬我院成立了由胸外科、結核科、呼吸科、影像科、體檢科、檢驗病理科等科組成的肺結節MDT診療專家團隊,定期院內開展肺結節多學科討論,共同制定診療方案;

2018年4 月底我院胸外科推出了“贛州五院肺結節MDT”微信公眾號,普及肺結節科普知識,現已推出科普文章二十多篇,點擊、閱讀人次過萬;

近五個月來我院胸外科開展單孔VATS手術近五十臺,其中早期肺癌病例十餘例;

對發現的肺結節,經過臨床綜合評估後,根據結節良、惡性可能性進行分別管理:

如果考慮良性肺結節可能性大,則根據其密度、大小和惡性概率等決定期隨訪間隔;

如果考慮惡性肺結節可能性大則儘快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我院肺結節外科處理具有以下特色:

113模式

一天完善術前準備,

一天手術和

三天撥管出院

準確定位後,早期肺癌行亞肺段、肺段或肺切除術,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微創手術:手術方式選擇由傳統的後外側開胸切口、胸腔鏡輔助小切口、“三孔”、“兩孔、“單孔”、“劍突下切口”、“同期雙側劍突下單切口”!!劍突下切口優勢:可避免肋間神經損傷,可消除術後長期慢性疼痛;一個切口,可同時處理兩側病變,減少患者費用;與傳統術式相比,發生皮下氣腫幾率大大減少!

肺癌結節更喜歡霧霾天氣,喜歡那些抽菸熬夜、情緒緊張、心裡抑鬱、免疫低下的人群。相信肺癌結節是不會喜歡你的,對吧?

肺有結節,你很糾結?

肺有結節,你很糾結?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