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牆,現在農村偶爾還能看到,可在四五十年前,農村大多住的都是土牆房子。住過土牆房子的人,都對老先人的聰明智慧佩服不已!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首先,它結實耐用,住上幾代人都沒問題。西安的城牆也是土牆,外面砌了一層磚,“三虎守長安”時炮彈都很難轟開一個口子,足見得它有多結實。而且就地取材,原料就是土。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再者,土牆房子冬暖夏涼,土牆要比磚牆的隔熱隔音效果好的多,屋裡無論幹啥,外面都聽不見。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土牆房子也在逐漸消逝。任歲月侵蝕,心境變遷,永遠的留在了人們的內心深處,變成了永久的回憶!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打牆一般需要七八個人,所需工具一般有:兩個比碗口還粗的木夾杆,一個牆頭堵梯、八根一模一樣的松木椽,石杵子四五個,木榔頭兩三個、繩子若干條。以上就緒,然後看土是否可用,用手抓起一把土,團成蛋形,向上一拋,如果泥土落地能自然散開,就說明泥土的乾溼度恰當。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接下來收拾地基,測距放線,挖窩栽夾杆、栽牆頭堵梯,栽好後在它們兩邊各夾一條椽,固定結實。

下來就可以填土,填滿用腳踩實,然後用石杵子夯實,一般都是四個人提杵子,一邊打一邊喊號子。一層完畢,再換第二層椽,直到上到第四層。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等四層弄完後,再一層一層往上翻,如此反覆,直到達到所需高度。一堵土牆長度約3米,高2.5米,底寬三尺,頂寬一尺三或一尺五。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打牆還是十分熱鬧的,邊幹活邊諞閒傳,幹累了就換人,晌午飯時,主人送來簡飯,大家圍坐在一起,一人夾個辣子饃,一碗熱茶,邊吃邊拉家常。

這一層一層壘起來的土牆,有的經歷千百年風雨也毅然挺立,它是大荔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產物,是祖先艱苦奮鬥的遺蹟,也是一份我們不能忘卻的記憶。

打土牆——大荔農村娃的回憶

在大荔,無論生活多麼窘迫,土牆房子裡的生活還是溫馨的。而這些回憶,只屬於農村人,城裡人他們沒有體驗過,那是精神上的財富,它代表著勤勞樸實的智慧,從這一點來講,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