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築夢慈善 丹青畫卷助力扶貧

□ 本報記者 林愛民

“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這是李佳信一直堅守的話。他從不去想是否能真的成功,既然選擇了前進,就要一直勇往直前,把藝術文化和慈善留給世界。雖然他才22週歲,但卻是中國華人書畫網創始人,中國圓夢助學公益組委會常務主任。他用翰墨描繪了屬於自己的慈善書畫夢!

追夢少年 夢圓創業路

李佳信生於甘肅通渭,那裡是知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也是一塊崇尚耕讀、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東漢時期通渭籍著名“夫妻詩人”秦嘉、徐淑為我國五言詩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貢獻,內地首位當選為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的楊子恆、甘肅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和尚永豐也都是從通渭走出去的傑出代表。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人文氣息,讓從小在黃土地上長大的李佳信愛得深沉,毅然決定投身到創業大軍中,充分利用全縣書畫創作人員3000多人的優勢,組建一支專業的書畫隊伍,逐夢藝術人生。

“我一直都為我是通渭人而自豪,家鄉的風土人情獨一無二,作為一名通渭兒女,我覺得我有責任,把通渭的傳統傳承下去,把通渭的特色傳播出去。”說起創業的初衷,李佳信至今都壯志凌雲。可是,最初的那段路,顯然並不好走。至今,李佳信都記得當初招兵買馬時,書畫界裡那些資深老前輩們對自己這個乳臭未乾的年輕後生的不屑,認為李佳信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佳信在連連碰壁之後,就是不信這個邪。他學來了劉備“三顧茅廬”那一招,幾次三番地上門邀請書畫界的資深老前輩,讓他們做書畫院的老師、顧問,用一番真情實意終於打動了大家,壯大了書畫院的隊伍,打響了書畫院的名氣。

造夢青年 夢圓慈善路

走過那段艱難的創業路之後,李佳信品嚐到了一絲絲成功的喜悅,他想要和更多的人分享,於是便想到了慈善。

“在我看來,慈善是一條比創業更難走的路,但是我也相信,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都把創業路走順了,更何況現在還有一支隊伍陪我繼續走慈善路,應該做得更好。”李佳信把通渭視作自己慈善路開始的地方,紮根家鄉,反哺鄉親,通過對故土的充分調研,明確了自己的“三步走”慈善計劃。

贈人畫筆 為人生添彩

第一步,李佳信把自己的書畫院當作了“大本營”,一方面加大輸血力度,在短時間內組織舉行了“隴川書畫院曹賈村書畫下鄉活動”“美麗定西行”定西美術館走進隴川寫生活動、“慶國慶迎中秋 喜迎十九大”書畫名家筆會等重要大型活動,給全鄉義寫累積2500多幅蘊含鼓勵脫貧攻堅、發展生產、弘揚傳統美德的書畫作品;另一方面則加大造血力度,他圍繞“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這一目標,建立幫扶清單,積極搭建書畫藝人培訓、企業畫廊就業、採風基地帶動發展平臺,延伸集書畫會展、培訓、創作、推介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直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隴川鎮曹賈村村民曹寶書就是在這個契機下走進書畫院的。他說:“我原來就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糙漢子,雖然小時候也愛塗塗抹抹,但還真從來沒想過會和藝術沾邊,要不是李佳信拉了我一把,我根本沒勇氣踏進書畫院這道門。”曹寶書是隴川書畫院“惠民”培訓的直接受益者。他在李佳信的竭力勸說下,報名了書畫院的“精準脫貧”培訓班,利用空餘時間開始了系統化、專業化的學習。書畫院雖然邀請了大量的書畫名家前來授課,但大幅度降低了入會受訓的門檻,同時實行免費培訓和提供筆墨紙張,曹寶書的入會並沒有增加家中的經濟負擔,因此也沒得到家人的反對。只是後來的學習成果,明顯超出了家人的預料。

“一開始他說要去學書畫,我還覺得好笑呢,一個莊稼漢,怎麼能拿得溜畫筆呢?可他意志倒挺堅定,每天只要有空就在那畫呀畫,我有時候好奇,也去瞅了瞅,你別說,慢慢地,還真有點像那麼一回事。”說起曹寶書的學畫之路,妻子至今都覺得神奇,而令她更沒想到的是,她家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曹寶書順利出師了,成功從業餘水平晉級為專業水平,最後還在李佳信的幫助下,開起了畫廊。“現在我創作的畫每幅也能賣上三四百元,不僅還清了家裡債務,還買了一輛小轎車。”曹寶書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逢人便誇李佳信和他的書畫院居功至偉。

據瞭解,李佳信發起組建的隴川書畫院至今已發展會員216人,擁有兩間80平方米的美術館、1間80平方米的培訓室、1間80平方米的創作室,被市美術家協會、市畫院列入重要書畫採風寫生基地,先後有20多批文化工作者、書畫創作者、文化企業家來到書畫院創作交流。其中,書畫院先後舉辦了書畫培訓班5期,惠及受訓會員多達163人,目前已有90餘人可獨立作畫。與此同時,書畫院還和中國華人書畫網結盟,在會員信息傳遞、作品推介、產品銷售等方面積極提供服務,有效開拓了會員作品的市場銷路。

扶貧扶智 為人生奏樂

第二步,李佳信以自己的甘肅佳信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基地,創新提出“種養結合”的模式,為曹賈村脫貧攻堅助力,同時以黨建+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的扶貧新模式,為本村18家貧困戶以投母還羔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走畜牧產業,為曹賈村增加了又一新產業。

村民老高是曹賈村首批領養母羊的貧困戶之一,從前因為家貧,他只能守著幾分薄田苦日子,一旦收成不好,家裡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可他已年過半百,體力大不如前,和書畫藝術更是無緣。針對這類人群,李佳信決定還是從傳統產業入手,調動他們參與畜牧業的積極性,改變效益不佳的養殖模式,贏得生活轉機。他挑選了18家貧困戶,發放了母羊,並及時進行了跟蹤關注,瞭解他們的養殖動態和養殖需求,以便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在他的精心指點下,首批母羊接連下崽,貧困戶們收穫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羔羊,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內心對李佳信充滿了感激。“還是年輕人腦子好,我老高這輩子終於可以靠羊羔羔翻身了!”

打響了扶貧扶智的第一炮,李佳信繼續出擊,2018年又給隴川鎮坡山村大路社楊滿銀家投放了300只獺兔。後來積極與甘肅省龍頭企業天耀草業達成意向合作,為曹賈村養殖專業村打下了良好的開頭之路。

圓夢助學 為人生喝彩

第三步,李佳信把目光投注到了莘莘學子身上。邵逸夫曾說“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李佳信做到了。當李佳信成功建立公司和華人書畫網之後,他也並沒有忘記故鄉的孩子們,他聯繫華僑領袖、知名企業家寧俊達、恩師楊劍等企業家、愛心人士組建了中國圓夢助學工作委員會,專門幫扶貧困學子。“扶貧扶智,其實更要扶志,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我們要努力為他們的人生喝彩。”李佳信身為中國圓夢助學委員會成員,堅持走上了圓夢助學之路。除了和個人對接,李佳信還深入各個學校,攜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不定期地為貧困小學捐獻助學物資,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師生們的廣泛讚譽和一致好評。李佳信一直將公益事業視為一個企業家履行社會義務,引導社會價值觀的重要一環,他的公益理念就是:心懷感激,愛行天下。大廈千間,夜眠七尺;飲水江河,不過滿腹。“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大家富了才算富”,李佳信常對身邊的同事說:“梅花香自苦寒來”。

從一名創業者到一名慈善家,李佳信的公益之路才剛剛開始。對於書畫院,他堅持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文化藝術發展”為宗旨,以“發掘與培養優秀藝術家,發佈與傳承優秀書畫作品”為己任;對於合作社,他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扶貧更要扶智;對於圓夢助學,他堅持“孩子的未來就是家庭的未來、社會的未來、國家的未來”。相信,他的堅持總有千山萬水,總有繁華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