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全國巡展·南京」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中國華人書畫網訊2018年9月1日,“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全國巡展”於金秋九月的新學期之初,來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正式開幕。這是展覽自2017 年 10 月從羊城廣州啟程,分別走過江城武漢、彭城徐州、廬州合肥,金陵南京是展覽的第5站。南京具有良好的壁畫藝術氛圍,本次展覽中共有8位南京的藝術家受邀參展。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王穎生,副主任郗海飛,秘書長齊喆,委員毛曉劍;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健親,副主任李永清;江蘇省美協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周京新,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劉偉冬,副院長張承志,江蘇省美協副主席陳新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向偉,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周海歌,貝尊鑲嵌藝術創始人文祺,中國美術學院壁畫系材料工作室主任賀亮,南京藝術學院辦公室主任郭峰,藝術學研究所趙箋,壁畫系主任呂曉雯以及各院系師生代表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秘書長、展覽策展人齊喆主持。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現場

王穎生介紹了本次展覽的發起、籌備及巡展情況,同時回溯了馬賽克的發展歷史,介紹了我國的傳統建築因多為土木結構,馬賽克這一藝術形式較少採用,但放眼近代建築,上海外灘、北京東郊民巷、廣州沙面、青島的萬國村、大連的小洋樓、哈爾濱的西洋樓街、武漢江邊的西洋建築群等,都有使用馬賽克和馬賽克鑲嵌的痕跡,其中上海外灘的匯豐銀行大樓、郵政局大樓均保留著經典珍貴的馬賽克壁鑲嵌。民國時期的著名建築——南京中山陵的寢陵拱形頂上的裝飾也採用馬賽克鑲嵌。他特別向展覽的發起人,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名譽主任唐小禾先生,以及大力推進巡展工作的馮健親先生表示了誠摯的謝意。

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劉偉冬致辭歡迎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的各位專家光臨南藝,並在新學期開學之初為學校師生帶來了如此一場高水平的藝術展覽,他認為,一所高校就如同一件鑲嵌作品,由諸多個體組織成一個緊密團聚的整體。同時,他期待這次展覽能推進南藝壁畫專業的學科建設。

江蘇省美協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周京新致辭表示中國是一個壁畫大國,中國壁畫有著輝煌的傳統和豐厚的遺存,學繪畫的人都曾從中國傳統壁畫中汲取營養。中國當代壁畫也緊密聯繫時代,是美術界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此次展出的鑲嵌藝術,既可以看作壁畫藝委會對創作材料的一次專題研究,同時也是一次面貌多樣的高水平藝術展覽。

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馮建親在致辭中認為中國當下馬賽克鑲嵌藝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眾對其認識極為不足。所以要推廣馬賽克藝術,首先要創造條件使這批鑲嵌作品能讓更多的觀眾接觸、認識。同時要重視與高校的合作,在高校裡開設相關課程,使學生能夠親身參與。他認為中國當代社會上有大量的公共建築需要理想的材料來進行美化,而玻璃馬賽克這種材料耐火耐酸無汙染,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他表示馬賽克藝術實際上是藝術家和工藝技師合作的結晶,鑲嵌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最後,馮建親宣佈展覽開幕。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現場

中國的鑲嵌藝術運用於壁畫創作起步較晚,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逐步運用到壁畫創作中,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多幅擁有較高藝術品質的馬賽克鑲嵌壁畫,包括王熙民的《樂頌》,嚴尚德的《晨曲》,吳作人、李化吉的《六藝》,許榮初、趙大鈞、宋惠民、劉希倬的《鄭和下西洋》,袁運甫的《文明的飛越》,吳作人的《莽崑崙》等,涉及題材廣泛,表現手段多樣。但此後,馬賽克的藝術功能逐步被遺忘,主要被用作建築裝飾材料。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舉辦“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展示各種鑲嵌工藝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還原馬賽克原本的藝術本性,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鑲嵌藝術的水平,推進馬賽克鑲嵌在中國當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設中的應用。近年來,中國城市建設進程飛速,在臨近時間段內相繼完成的機場、高鐵站、城市廣場、酒店等公共建築,建築風格與裝修材料有高度雷同的傾向,大眾的視線被玻璃幕牆、掛裝石材、金屬飾板和廣告牌佔據,常常會讓人在一瞬間混淆身在何方,城市急需讓廣大人民直接感知並影響市民文化生活的藝術形式來彰顯城市文化形象,而壁畫,恰恰就是一種最直觀有效的藝術形式。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現場

近幾年,馬賽克材料已經逐步引起了中國壁畫家的關注,在北京地鐵、重慶羅中立美術館、延安大劇院、江蘇大劇院等國內多個重要的公共建築中都採用了藝術品位高雅、製作精良的鑲嵌壁畫,包括唐小禾、王長興的《春風和煦》,孫韜、王長興、田魯、李青的《北海攬勝》、《廊下瓊華》、《月下靜心》,羅中立、郝大鵬、孫繼任的《糧倉》,唐暉的《黃河頌》,李向偉的《中國戲劇·百花爭妍》等。就在不久前完成移交儀式的由中國援建的越中友誼宮中,由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創作的《友誼頌》與《輝煌樂章》兩幅壁畫也採用了馬賽克材料完成。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現場

中國幅員遼闊,部分地區因日照強度大,潮溼多雨等特點,在建築外部及半開放的空間中,繪製和很多材料壁畫都不適宜選用。而鑲嵌壁畫具有其它壁畫材料所不具備的堅固、耐溼、防曬、不易變色的優點,而馬賽克的質感,以及鑲嵌工藝產生的結構、色彩、光影變化的奇妙效果,使鑲嵌壁畫既可以穩重渾厚,也可以色彩斑斕,這些材料特性非常適合在各種環境中製作與保存。

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充分發揮藝委會的學術優勢,大力推進當代壁畫藝術創作與教育水平的提升。站在時代的高度,探索當代壁畫創作前進的方向。從理論建設、創作實踐、教學研究等幾個方面尋找中國當代壁畫可持續性發展的途徑。壁畫的創作與製作是一個整體,需要壁畫家對製作材料與加工工藝有較深入的理解。製作,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創作意圖應該貫徹到製作的始終。馬賽克鑲嵌藝術的創作與製作過程,應該是充滿智慧與才情的創造過程。不願費時費力,必然導致製作粗糙。而此次受邀的許多藝術家提交的畫稿,題材豐富,既有展現中華歷史的盛世華章,也有展現近現代歷史的光輝時刻,既有展現地域文化,也有展示遠古神話,還有展示祖國各民族風情以及異域風情的作品。畫稿風格多樣,既有以寫實手法體現鑲嵌的造型功能,也有采用裝飾手法完成,還有抽象和意象性的作品。如此多題材、風格、語言不一的作品,展覽將以材料和鑲嵌工藝這條脈絡貫穿始終。策展團隊在原畫稿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地加工,廣州美術學院齊喆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與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的設計師和技師一起在畫稿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取捨,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產生了一批別開生面的馬賽克鑲嵌藝術作品,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保證了作品的藝術質量。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的策展團隊在策展過程中同時也考慮將馬賽克這種傳統的工藝方式與材料放在藝術史和工藝美術史的上下文中,討論它在媒介和語言層面在當代的意義,以及它和壁畫藝術的發展、壁畫獨特的物性審美系統的關係。尊重材料的審美特徵是壁畫創作的重要原則,充分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用材料去思考,在製作中領悟“物性”之美,對材料的深層美感不斷挖掘,這無疑也是拓展與豐富壁畫創作語言的一種思路。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9日。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