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我不像壞小孩


這個問題,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理解,讓我慢慢道來。

首先,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就是規律、均衡、適度,也就是作息規律,飲食均衡,適度運動。

運動指的是肉體,靜養指的是靈魂! 運動是鍛鍊肌肉和臟器、血管全身的功能! 靜養是靜養我們的脾氣、性格、修養、心靈…… 所以運動必須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每一個人的先天條件不一樣,自然運動耐受能力不同,但運動和不運動對身體的影響肯定是明確的。 不運動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繼而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您說不運動,發生這些疾病,能長壽嗎?



今年1月8日,在線發表於《Circula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運動量足夠,且運動開始的時間早的話,運動是可以逆轉久坐、心臟老化所帶來的危害,並且還能夠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這說明運動不但可以長壽,而且還可以預防疾病。 我們提倡有氧運動,簡單說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比如,走步、慢跑、長距離慢速游泳、騎自行車、跳舞等這些都屬於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地鍛鍊心、肺等器官,能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 我們在運動時,肌肉收縮需要大量能量和氧量。 這種持續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能,增加體內血紅蛋白的數量,提高機體抵抗力,抗衰老,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利於血壓控制。

其實,我們在堅持運動的同時,也要靜養,靜養可不是久坐。如果一個人能運動的時候能夠完成自己的計劃,長期能夠堅持運動,無意對自己的毅力是一種磨鍊,而這種磨鍊,對一個人的成長,成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我們不能只運動,不思考,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讓我們洞悉這個世界,我們活著不僅僅要靠一個強健的身體,更要要一顆平和的心態,這就是靜養。



還有,我們不是運動員,其實對於運動員的運動強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強健體魄的強度,對於關節破壞較大,任何東西都是適度!如果過度靜止,運動太少,是個不健康的生活狀態,如果過度運動,可能造成相反的結果,對於身體損耗過大。

所以,這些都在於度的把握,還是文首那些字,規律、均衡、適度,還有一顆正能量的心!

心血管王醫生於2018.7.30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縮短。一些運動強度比較大,運動過量的運動員,普遍壽命都不長。據一家保險公司對六千名已故運動員資料分析,平均壽命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動過量所致。

科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能夠導致機體的代謝加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和壽命的縮短。

據說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手下有一個叫約翰·南斯·加納的副總統,嗜好菸酒和肥肉,不運動,是個大肥佬,保健醫生勸他要戒菸戒酒,減肥運動,科學生活,他根本不聽,結果保健醫生死了,他活了99歲。臺灣作家李敖的老孃,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吃東西也是高糖高熱量的可樂咖啡糖包子,過了90歲。他老爸很講究生活品質和鍛鍊,才活了50歲。一些對現代長壽老人的調查表明,長壽老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點,並沒有一定的規矩。

時空通訊以上的說法,並不是否認運動的好處,也沒有鼓吹靜止使人長壽的意思,而是想說人的壽命是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人的情緒和性格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就很大。那種偏重強調某一方面對長壽絕對影響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和片面的。我想適度的運動和相對科學的生活態度,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應該對健康有利,也能夠使人的壽命得到提升。


時空通訊


相信大家對於“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並不陌生,但也有人說靜止使人長壽。那麼,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動與靜對健康與長壽都十分重要,也就是說“生命在於運動”、“靜止使人長壽”不可偏廢。我們知道,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本身就是—個不停運動活體,即便是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心臟,血管,細胞組織從來都未停止過運動,當然局部性的,病態的供血不好則另作別論。

對於‘生命在於運動’的理解,應生命在於正確的運動。尤其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往往就在家打打遊戲,看看電視,這樣一天都沒有運動,久而久之,身體慢慢就出現亞健康的狀態了;然後就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場之後,認為自己鍛鍊運動的目的達到了,又週而復始之前的生活,身體又感覺異樣。所以不管什麼運動,貴在堅持且正確掌握一個度。

那麼,如何運動與靜止呢?如果白天人體靜息時心率低於每分鐘70次者,就需要多運動,否則心臟就無法滿足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產生身體不舒適感,人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而生溼氣,轉生出各種疾病。如人體沒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下,少運動為妙,因為地球上的,每一種物體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等的風險。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標題中的比喻就有問題,用勤勞蜜蜂生命短暫、懶惰的烏龜長命百歲,表面看似挺有道理但是經不住深究。自然界中食物鏈物種不同、習性不同,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特徵也都不同做比較沒有意義,不能完全用人的生存特性去與動物相比,沒有可比性。

可以換個角度,從經常鍛鍊的人與經常不鍛鍊的人之間做比對,個人覺得意義更大些。


老祖宗總說過“一陰一陽之謂道”!

如果將陰代表靜(不動),陽代表動(運動)那麼生活中過分運動而沒有休息,身體過渡訓練、透支肯定也不行。雖然身體是一個可以根據外部壓力不斷進化的有機體,也要講究分寸,把握好度。

靜同樣如此,如果不能保證日常需要運動消耗的熱量同時攝入又不控制,身體會堆積過多的熱量最終轉化成脂肪存儲在身體裡,脂肪堆積過多容易引起身體各項身體指數異常,心血管機能下降,那麼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也將大大提高。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最新在著名的《循環》雜誌(Circulation. 2016;134:0000.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461)上發表了其專家團隊在做了大量的文 獻綜述以後對“有氧能力”所作出的科學聲明(Importance of Assess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ase for Fitness as a Clinical Vital Sig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低水平的心肺功能(CRF 有氧能力)與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全因死亡率和 各種癌症的死亡率有關。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和臨床證據表明,CRF(有氧能力)不僅比現有 諸如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和 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更好的潛在預測死亡率,而且,在傳統 危險因素中增加 CRF(有氧能力)明顯改進了不良結果風險的重新分類。並且“有氧能力”被美國醫學界列為“臨床生命體徵”。

所以,過多的強調“靜”而缺乏運動造成心肺機能弱、有氧能力差也會帶來疾病的風險。

因此,運動需要動靜結合、動靜平衡才是最佳答案。


家軒教你學健身


去年,一位科級幹部正好六十週歲,退下來了。看上去,他依然年輕。於是在自家的飲食店裡忙這忙那。每天四點起床,一直忙到十點多鐘。老伴勸他多休息,他覺得都是手上事,輕鬆,不礙事。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渾身沒勁,臉色蒼白,嘴裡不停地說,好累,好累。家人慌忙把他送到醫院,可是已經晚了。醫生掄救三個小時,可他還是走了。倘若,平時多休息,多靜養,也許,他還健康地活著。不光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是一樣,多休息,多靜養,生命才更持久。不是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誰,誰,誰,是名主播,名演員,名記者,年僅三十來歲,生命就劃上了句號。正是事業上風風火火的時候,就離開自己的事業,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這慘痛的案例,告訴人們,生命在於靜止。為了更好地工作,為了更持久地為國家作貢獻,請尊重生命規律,牢記,生命在幹靜止,不能超負荷地工作,不能太勞累。


深山老林34


淨空老教授:身要動,心要靜



1我們的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運作、要運轉,一定要動,不動就會發生故障,就會發生毛病,所以一定要活動。要活就要動,不動就不活,“活動”這兩個字的意義很深!


2 “養身要動,養心要靜”,我們中國古人懂得這個道理,這是健康之道,這是養生之道。

3 現在人顛倒,身要不動,心天天在動,這樣一來,奇奇怪怪的病就來了。

4 心要清淨、心要空虛,心裡頭不能有東西,這是大乘佛法教給我們的養生之道,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

5 現代人恰恰相反,他心裡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天天在那裡妄想分別執著,跟這個原理相違背。

6 世間人不知道,一個人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是心壞了!心壞了,這就影響身,所以人才會生病。

7 諸位要知道,心要淨、心要空,決定不能有牽掛,這樣身體才會健康!“心要淨、心要空”,這就是健康長壽之道。

8 你的身體健康,你的氣色、光采就不一樣,所以真正好的大夫,他看你的氣色、看你皮膚的顏色、看你的舉止言談、看你的動作,就能看出你健康的狀況,就能知道你什麼地方有毛病。


常生歡喜心n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喜愛上運動,更有甚者仗著年輕精力好,只要有空就去運動鍛鍊,卻發現運動後身體反而出現其他的問題,這可能是你運動過度了噢。不論是打籃球、跑步、踢足球、還是力量訓練適當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過度運動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運動過度或引起腎衰竭

肌肉由肌肉細胞組成,運動過量時,肌肉細胞會發生破裂,細胞內的肌紅蛋白會大量滲透到血液中,其中酶類物質釋放產生毒性,產生橫紋肌溶解症。

因為尿液要通過腎排除,這些有毒的物質如不能順利排出就會堵住腎小管,還有可能引起腎衰竭。而且,被破壞的肌肉細胞還會分泌出大量的鉀,進入血液中會引起高鉀血癥,嚴重時可致心臟驟停危及生命。

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要突然開展高強度運動,要循序漸進,每週2-3次為宜,並且,運動不要單一練習某個部位或某塊肌肉,要多樣化。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幫助腎臟及時排除代謝物。如果出現肌肉痠痛明顯或者伴有醬油色尿液時還需及時就醫。

運動是需要每天去堅持的,不是每次運動量越大就越好,打籃球和健身也要把握適度,絕對不可以過度。

02

如果運動後有下面7個現象之一,說明你已經運動過度了。

1、感覺到身體疲勞

運動後身體疲勞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疲勞現象持續2~3天或者更久,就可能是運動過度的結果。這時就需要暫時停止運動,讓身體得到充分恢復。

2、肌肉疼痛

運動健身之後乳酸堆積,肌肉的疼痛是正常現象,特別對於剛剛開始培養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但如果疼痛持續3—4天或更長時間,就要降低運動強度了。嚴重的話應該立即停止運動,同時做做按摩、理療等 。

3、食慾不振

很可能是由於運動量過大,對身體刺激過度,抑制了自身的食慾,此時要注意飲食的營養和搭配。

4、噁心嘔吐

運動之後噁心嘔吐,如果不是飲食引起的,那多數是由於肌體運動過量,缺氧造成的。鍛鍊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生理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計劃,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 。

5、頭暈頭疼

在劇烈運動之後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主要與血壓變化、血液中氧氣含量過低有關。所以體質較差或者很久不運動的人,在運動之前要考慮到自身身體狀態,科學的選擇運動項目。

6、口渴

大運動量後產生口渴現象是正常的,但要注意運動前、中、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運動以後,很多人覺得運動之後就要喝一些運動飲料,事實上運動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 正常運動之後喝水就可以滿足身體補充水分的需求。 ”

7、感到精神壓力

運動的初衷應該是緩解壓力,使身心愉悅,如果運動之後感到身心不能放鬆,反倒感覺身心俱疲。那麼有可能是運動過度的原因。應該及時自我調節,減小運動量。

03

當運動時身體出現不適症狀

一定要高度重視

尤其是以下這些情況

1、運動時心率不增

人在運動時心跳會加快,運動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運動時心率增加不明顯,

則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信號,預示著今後有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險。

2、運動時出現腹脹痛

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出現腹部脹痛,多因大量出汗丟失水分和鹽分所致腹直肌痙攣。發勝腹痛時應平臥休息做腹式呼吸20-30次,同時輕輕按摩腹直肌5分鐘左右,即可止痛。在運動中出汗過多時,及時補充鹽水200-300毫升是預防的關鍵。

3、運動中出現心絞痛

運動時會使心肌負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心跳越快,如果運動時心率增加不明顯,則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信號,預示著今後有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險。

4、運動中出現頭痛

少數心臟病患者在發病時不感到胸部有異常,但在運動時會頭痛。多數人只以為自己沒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因此,提醒那些參加運動的朋友,如果在運動中感到頭痛,應儘早去醫院做檢查。

04

所以請珍愛身邊愛運動的人,及時勸阻他們不要過度運動!一定要注意及時休息,不少人由於運動過度後出現了各種不適的現象,這時應該及怎麼辦呢?運動過程中請適當休息,當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請靜下來好好休息15分鐘再上。

人體的各種機能大約在持續1小時的運動後會開始降低,尤其是對抗氧化的功能。休息並不是讓你完全停下來坐一邊歇著,最佳的休息方式是調整成輕量的活動,因為對身體來說,減量就是休息!

05

1.保證睡眠

睡眠是保證運動質量的基本前提條件。請保證每天6-8小時的基礎睡眠時間,儘量在12點前入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預防和改善運動過度綜合症。

2.保證營養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的運動過度綜合症發生在減脂期.

3.不如適當地增加些熱量攝入

(建議攝入一些優質蛋白質,如雞蛋、魚肉、豆類等),讓身體恢復一段時間(比如2周左右),然後再繼續採用減脂飲食方案。

4.如果是在增肌期

適當地增加一些有益脂肪酸(魚肉、堅果等),以及優質蛋白質(同上)。

5.停止訓練及運動

你沒有聽錯,停止訓練及運動三到五天,甚至是一週時間,能讓你重獲新生,毫不誇張。你可以利用一些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如國慶、五一節等,出去旅遊,放鬆心情的同時讓身體進行一個徹底的恢復。

6.降低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簡單明瞭,你需要減少你的運動量和強度

希望大家適量運動,告訴身邊的朋友過量運動的反應!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每日更新的文章!


無處不經濟


"生命在於運動"的名句,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可,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是靜止沒有講到,因為靜止對健康與長壽與運動一樣十分重要。

人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本身就是—個不停運動活體,因為人就是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心臟,血管,細胞組織從來都未停止過運動。

什麼樣的人需要多運動?什麼樣的人需要少運動?這沒有固定的摸式,要因人而異,但有一點規律可參照,即人體血壓正常的情況下,白天靜息時的心臟在高於每分鐘75次者,完全可以少運動或不運動,因為這樣的心率,已完可以滿足身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了,如果心率足夠,仍有局部性供血不暢的現象,則是一種局部性的病態,這應另作別論。

如果白天人體靜息時心率低於每分鐘65次者,就需要多運動,否則心臟就無法滿足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產生身體不舒適感,人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而生溼氣,轉生出各種疾病。

總的來講,運動過量最為致命,運動少,風險也會少,如人體沒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下,少運動為妙,因為地球上的,每一種物體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等的風險,這是—個人人都懂的現實規律了。


東方霧曉


在我看來,對生命在於運動的名言,很多人都•理解差了。大部分人都理解成體育運動,如快走、慢跑、爬山、打球、打拳、跳舞、游泳,不一而足。其實它的實質和精髓在於一個動字。怎樣動是有學問的,我的觀點是少動有益,多動傷身;小動有益,大動傷體;緩動有益,急動傷命。只有小動少動緩動對生命才能有益,才能延年益壽。我認為只要把運動二字改成活動二字許多矛盾就可解決了,運動員不能長壽的問題也就好回答了。嬰兒在搖籃裡啼哭蹬腿是活動,兒童捉迷藏是活動,青年人上學工作是活動,老年人生活自理也是在活動。活著就要動,只要能動就是活著。下面就少動小動緩-動談談看法。

所謂小動,就是要根據人從岀生到老的不同階段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不同年齡釆取不同的活動方式。任何超出所在年齡段要求的活動就是大動,就會危害身體,例如讓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去接受競技體育那種殘酷訓練能有益身體嗎?青年人可塑性較大就不多說,而中老年人活動一定要小,不要大。應該是越老活動越小,隨便活動活動既可。

所謂活動要少,除了正常的生活起居外不需要過多的運動,修身養性修養生息,都提倡養字。勞動即是活動,本身就夠多了,不要再強迫進行更多的體能消耗,在一定意義上說,消耗體能,就是在消耗生命。龜少動壽自長。舉例當星期天或節假曰躺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怡然自得閉目養神好呢?還是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氣喘如牛好呢?哪個對身體對生命更有益呢?看客自有答案。

再說緩動,在健身體育項目上,大家都首推太極拳,認為它適合各類人練,具有健身強體養性怡情的作用。是緩動的代表,散步也是一種緩動。而其它體育項目大都是急動。所以才有運動員難有長壽者之說。過去有一種說法郵遞員壽命長,為什麼呢?他每天走路不少,甚至一些體育愛好者都多,但他是有規律的緩動,如果他每天跑著去送郵件,估計就和運動員一般了。急性孑的人活不過慢性孑的人有其道理。總之人越老越不能急動,以緩動為主,急動是要要命的。

以上是我對生命與運動的個人看法。至於壽命長短而言它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人種、遺傳、環境、飲食習慣及個人性格等多種因素。而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小動勝於大動,少動優於多動,緩動強於急動。但不動絕對不行。生命在於動,關健是怎樣動。許許多多高壽的老人特別是老太太,一生也沒進行什麼特殊運動,但勤勞持家,到老自已能做的事自已去做,這即是勞動,也是活動,自然能長壽了。


弈海蒼龍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微動不如不動!靜止讓人長壽!

這是從中醫裡面概括出來的道理,理論依據很多,在這稍微舉例幾點。

老子在《道德經》裡指出:“靜為躁君。”從這一思想出發,他極力主張要“致虛極、安靜篤”,即要儘量排除雜念,使心靈空虛而不雜;始終如一地堅守清靜,使神氣靜而不躁。這是運動所做不到的,只能靜。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這種思想,並以水為例闡明瞭神之當靜的道理,曰:“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並認為靜和無為便能達到長壽的境界。

《黃帝內經》繼老莊之後,第一次從醫學的角度提出了靜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問》裡說:“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裡的“恬憺虛無”,主要是指安靜而言,思想安靜,神氣內持,邪氣不能侵害。

西漢劉安甚重靜神,他在《淮南子•原道訓》中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並提出了神氣的靜躁與壯老有密切的關如他在《精神訓》裡雲:“夫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

還有好多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文獻理論上說的,用現代化解釋就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總體來說就是身體精神安靜,保持心神合一,則邪氣不能侵害,從而才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