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漢十二年,漢高帝劉邦駕崩,太子劉盈襲帝號為皇帝。

因為參照物的改變,本是皇后的呂雉呂娥姁,則升級為太后,呂雉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史稱呂后或呂太后。

呂太后似乎很愛吃醋,所以丈夫劉邦剛剛去世,她就迫不及待地著手處理了丈夫留下的一種妃嬪,除了像薄姬這種據說不得寵的嬪妃,統統幽禁起來。

劉邦活著時最寵愛的戚夫人,則是發配到永巷為奴,像《阿Q正傳》裡的“阿貴”一樣,每日舂米。

一段時間後,呂太后更是在肉刑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出史無前例的「人彘」之刑法,戚夫人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體驗了「人彘」之刑的人。

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戚夫人之所以被做成「人彘」,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呂太后太過狠辣,但本著中國人向來尊崇的「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原則,我們還是得在弱者戚夫人的身上找找毛病,盤點一下戚夫人在通往「人彘」之路上犯的錯。

我以為,戚夫人一共犯了兩大致命錯誤,即在不該哭的時候狠命地哭,在不該唱的時候沒日沒夜地唱。正是哭和唱這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害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也害得戚夫人獨子被毒殺。

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早在漢二年,時為漢王的漢高帝劉邦便把唯一的嫡子劉盈立為太子,但隨後,劉邦便逐漸發現,太子劉盈根本就不是當帝王的料,隨著皇三子劉如意越長越大,劉邦也越來越發現,劉如意就彷彿是另一個自己,這時候的劉邦也就漸漸動了改易太子的主意。

知妻莫若夫,知夫莫若妻,呂后和戚姬都是漢高帝劉邦的妻子,也自然都知道劉邦的心思,一場關於太子的攻防戰,便在呂后和戚姬之間上演了。

戚姬靠的是劉邦的寵愛,因為獨子劉如意確實是個好苗子,加上劉邦很寵自己,戚姬便經常性地在劉邦面前哭泣,每次都哭得梨花帶雨,叫劉邦心痛不已。

呂后的籌碼相對來說就多了點,一是靠自己髮妻的身份,二靠劉盈名分早定的既成事實,三靠臣子的支持。

這場攻防戰的結果是,呂后籠絡到更多的資源,贏了,劉盈依舊是太子,劉如意只能是趙王。

倘使戚夫人不是一個勁地哭泣,而是不斷地在皇帝面前保舉太子劉盈,縱使劉邦最後真的改易太子了,呂后還會恨戚夫人嗎?如果劉邦最終沒有改易太子,呂后也不會輕易動他戚夫人的呀。

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爭儲失敗了也就失敗了,劉邦所創立的西漢,跟秦始皇那樣的大一統的郡縣制還是有些分別的,劉如意作為漢高帝八子中的第三子,雖然爭儲失敗,也仍舊是一國的國王,也很不錯了。

但戚夫人她受不了委屈啊,她見劉邦剛死,屍骨未寒,呂太后就報復她,叫她去舂米,非常地受不了,果斷呼喚三千里外的兒子前來救自己。

戚夫人是秦末漢初著名的詩人、歌唱家和舞蹈家,不但人生得美麗,歌唱得好聽,舞跳得好看,人也是非常有才華的。

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作為詩人的戚夫人寫了一首詩,這詩被後世命名為《舂歌》,詩被創作出來後,戚夫人又用她那百靈鳥一樣婉轉的嗓音唱了出來,而且是沒日沒夜地唱,只要一舂米,她就唱。

這就好比說,天后王菲二十四小時循環唱《傳奇》,《傳奇》能不火嗎?能不傳遍長安的大街小巷嗎?能不漸漸地傳遍大江南北嗎?

呂太后聽聞戚夫人在唱《舂歌》,怒不可遏,你個小浪蹄子,老皇帝活著的時候你走上層路線,在老皇帝面前哭,老皇帝死了,你又走下層路線,妄想影響人民群眾?你不是想叫你兒子來救你嗎?那麼好,我叫你兒子趙王劉如意來,我且看看他如何救你。

於是,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被召到長安,而後被呂太后毒死了。劉如意一死,呂太后再也沒什麼可怕的了,果斷地發揮想象力,殘忍地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如果戚夫人不這麼唱,她還會被做成「人彘」嗎?或許不會的吧。

通往“人彘”的路上,戚夫人犯了兩大錯,不該哭不該唱!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外戚世家》、《漢書·外戚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