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美國克拉克博物館正舉辦一場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巴黎的女藝術家,1850—1900”展覽。

展覽集中展示了來自歐洲國家、美國的近40位女性藝術家的90幅作品,其中包括邦赫、克蘭普克與巴什克塞夫等知名女畫家的作品。雖然這些女性藝術家在生活與藝術創作等方面仍未臻化境,作品也並未打破拍賣紀錄,但是她們的藝術卻打破了一些偏見。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貝絲·莫里索的作品

在19世紀的巴黎,人們反對女性從事藝術創作,當然,更反對她們以藝術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克博物館舉行的一次展覽,展示了幾乎“不可能”的畫作。

“巴黎的女藝術家,1850—1900”展覽將持續到9月3日。

如果女性有機會的話,她們會來巴黎學習藝術,因為在那裡學習和畫畫的障礙要比歐洲其他地方少。在1897年之前,女性被禁止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但是她們有獨立的學校,儘管仍有些許不平等。

比如朱利安私人學院,是1880年開始招收女性。在這個展覽中,最大也最有趣的畫作之一,是《在工作室裡》(1881),烏克蘭出生的瑪麗·巴什克塞夫(Marie Bashkirtseff)畫了一屋子女學生。她們只是在畫畫、聊天或四處張望。在一個凸起的平臺上,放著一個困惑又恐懼的男孩模型。他只戴著一條像是從年輕的施洗者約翰那裡借來的腰帶。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瑪麗·巴什克塞夫 《在工作室裡》 創作於1881年 烏克蘭Dniepropetrovsk國家藝術博物館藏

這張畫被收藏在烏克蘭的Dniepropetrovsk國家藝術博物館,看到它很難得。“誰知道這張圖?”這個問題在參觀此展覽時經常出現。

在19世紀下半葉,由女性畫的一個幾乎全裸的男孩是展覽中的另一主題。法國人當時會說,巴黎女性畫裸體畫的想法是“可恥的”。她們會畫風景、女人和孩子。


羅莎·邦赫(Rosa Bonheur)畫一些動物。作為一名公開的女同性戀者,她毫不掩飾自己的個人生活,她驕傲地穿著褲子,這得到了警方的許可。她在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8×16英尺馬展,比華盛頓橫渡特拉華州(也在大都會)展覽的規模還大,而且同樣引人注目。“羅莎·邦赫畫動物的方式讓它們像歷史畫作一樣宏偉,”克拉克博物館的策展人埃絲特·貝爾(Esther Bell)說。

1849年克拉克博物館裡有一場5×8英尺的公牛展。作為一名著名的動物畫家,邦赫還畫了獅子和狗。她不僅僅是一個動物愛好者,還把這些畫賣給了大型農場和莊園的主人,這些人想看到他們自己擁有的牲畜和土地的畫面。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羅莎·邦赫 《在涅夫勒耕種》 創作於1850年

邦赫還在美國進行了三年的宣傳之旅。1866年,一個百貨公司的巨頭亞歷山大·斯圖爾特(Alexander Stewart)買下了馬展中最大的一幅畫。1886年斯圖爾特去世後,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以5.3萬美元(當時是一大筆錢)的價格買下了它,並把它送給大都會博物館。每天在畫廊裡走過的參觀者不太清楚是誰畫的,也更不會有人想到這幅畫是由一個女人畫的。

在展覽中,有一幅1898年邦赫的畫像,這是由她的美國伴侶安妮·克倫普克(Anne Klumpke)創作的。邦赫坐在她的畫架上,平靜而自信,她的翻領上戴著法國榮譽軍團的勳章。她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藝術家。

此次展覽的作者包括邦赫、克蘭普克與巴什克塞夫等近40位藝術家,展出了來自歐洲諸國、美國和法國女性畫家的90幅作品。這些作品大多偏向學院派風格,而不是如今收藏家們喜愛的性感風格。但貝絲·莫里索(Berthe Morisot)筆下的《梳妝的女人》,在1875年到1880年間創作,她畫了一幅一個穿白色衣服的女人面對著鏡子,背對著我們,則是一幅印象派的傑作。

來自北歐國家的女性畫家的畫風相對柔和。波拉·莫迪恩森·貝克爾(Paula Modersohn-Becker, 1876-1907年)1899年在巴黎用一種質樸的表現主義風格創作。她是第一位因畫裸體自畫像而出名的現代女性藝術家。

路易斯·佈雷斯勞(Louise Breslau)的《朋友》(The Friends)中也有一種質樸感,三個悶悶不樂的女人(包括畫家)圍坐在一張桌子旁,一隻狗坐在桌上。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路易斯·佈雷斯勞(Louise Breslau) 《朋友》 1881年

像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既是藝術也是歷史,歷史的一部分就是藝術與時代和市場的關係。羅莎·邦赫很成功,但她作為一名賣畫的女性,其實是個例外。波拉·莫迪恩森·貝克爾賣出了三幅畫,全是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年售出的,當時她因分娩併發症去世,享年31歲。瑪麗·巴什克塞夫26歲死於肺炎,留下了大量的信件和日記。

一個多世紀以來,博物館和市場都在追逐這些藝術家們。“這是有選擇性的,” 曼哈頓聖艾蒂安美術館(Galerie St. Etienne)的簡·卡里爾(Jane Kallir)說。雖然像“巴黎的女藝術家”這樣的展覽正展出不為人知的藝術家的作品,但當時許許多多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都丟了,因此無法通過它們對藝術史進行反思。

去年11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新畫廊宣佈購買波拉·莫迪恩森·貝克爾懷孕時畫的自畫像《她左手上的兩朵花》。這也是這位藝術家在紐約一家機構裡的唯一一幅畫。當被問到這兩個機構可能為這幅畫付了多少錢時,一位交易商說:“很多錢。”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貝絲·莫里索 《梳妝的女人》 創作於1875至1880年

同在去年11月,17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家阿爾特彌西亞•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以聖凱瑟琳(Saint Catherine)為自畫像,這幅畫被賣了275萬美元,價格也很高。

“對於真正傑出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市場肯定會做出反應,”交易商羅伯特·西蒙(Robert Simon)說。

打破藝術偏見,女性藝術家的傳世之作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

在克拉克博物館展出的女性藝術家作品並沒有打破拍賣紀錄,但它們打破了一些偏見。“這是一個好機會,讓人們能看到一些真正有質量的女性畫家的作品,這要比看那些非常著名的男性畫家的作品容易一些,”西蒙說。(作者:David D'Arc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