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現代經濟是互利的。《國富論》中是這樣敘述的:“我們期望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夫、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我們不是向他們乞求仁慈,而是訴諸他們的自利心。”

從現代經濟這個角度來說,社會分工不同,並沒有誰養活誰之分。農村提供農產品,城市提供工業產品、金融產品、服務產品本身兩者就是互利的,“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當然嚴重偏激。

但是,經濟有時並不是互利的,若是從互利,變成單方面受利,那這句話就要重新考慮了。而中國在農業大國向工業國轉型的過程中,農村、農業、農民是做出了巨大犧牲的,可以說,建國前四十年,是農業哺育工業,農村哺育城市,農民哺育工人。

“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1,建國初期,農業哺育工業。

由於我國工業基礎薄弱,那麼要發展現代工業,只能依靠農產品來換取不多的外匯,來購買設備、技術,發展工業。因此,農民不得不面臨:農業稅、統購統銷、義工。

這一時期,為了加速工業發展,農業稅自然大幅提高。於此同時,1953年至1985年期間,國家搞了統購統銷,低價收購農民剩餘糧食產品,高價賣給農民工業產品,這就形成了“剪刀差”。正是這種剪刀差促進了中國重工業的快速發展。

除了農業稅和統購統銷,農民本身也為中國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由於新中國嚴重缺乏資金,因為當時農民不得不充當義工,也就是古代服“徭役”。今天我們看到的建國初期各大工程,包括治理淮河、治理海河、修築各種鐵路等等大工程,義務勞動的農民發揮了巨大作用。

令人心痛的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國家為了保證城市秩序,保證工業發展,糧食優先供給城市,城市居民享受著最低糧食保障,作為糧食產地的農民卻連口糧都得不到保證,只能挖野菜、吃樹根、草籽充飢。

“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2,改革開放,犧牲農民穩定城市經濟。

改革開放以後,為了穩定城市經濟,持續進行了農產品價格倒掛,也就是城市農產品價格低於農村農產品收購價格,並且持續在農產品高位時拋售農產品,犧牲糧食價格來穩定物價。另一方面,為了獲取城市建設、工業建設資金,農民同時卻要面臨高額的農業稅和其他雜稅。

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城市優先享受了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大量農民工入城務工,無數農民背井離鄉拿著微薄的工資,做著血汗工廠撐起中國的低成本製造業,促進了城市發展,卻要面對欠薪、低福利、惡劣人權等等問題。

“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3,即使工業、城市發展起來之後,農民依然做出巨大犧牲。

長時間的壓榨農村資源,扶植城市經濟,造成農民貧困,農業凋敝,農民困苦不堪。同時農民卻要面對城鄉之間的戶籍壁壘,兩種不同資源配置制度,享受不到與市民一樣的福利、公共服務、稅收利益,這就是城鄉二元體制。

城鄉二元體制,優先發展城市,資源傾斜城市,由此造成大量農民入城,開啟了大城市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遠高於實際價值的高房價實質上又是對農民的一次無形的剝削。

“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如今城市發展起來,我們猛然發現,鄉村凋敝、萎縮乃至消失,人民落後,惡性事件頻發,卻用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來概括,甚至對國家扶持農村,補助農業行為大加批判,這種行徑是不是有些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了?

“你是不是農民養活的”,這種言論到底偏激了嗎?

生活不易,寫出有價值的文章更不易,公眾號:首席國士。求關注、求打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