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爲什麼堅持北伐?想想里皮在恆大的排兵布陣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想想裡皮在恆大的排兵佈陣

看過足球比賽的人都知道,弱隊對強隊,如果是擺開防守陣型,立足於防守,你的體能消耗要比對手大很多。尤其是當對手陣中有幾個核心球員的個人能力特別強的時候,一個人很難有效盯防,必須兩個以上的球員去夾擊才能防住,防守一方的體能消耗就會特別大,往往是上半場注意力還比較集中,體能也比較充沛,防守還能防住,到下半場,隨著體能下降,要再保持同樣強度的防守,就比較難了。

所以,足壇有些比較激進的教練是比較崇尚進攻的,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通過主動進攻,打出去,把壓力轉移到對手身上,自己才能有機會取勝。國內外都有這樣的主教練,無論是對陣強隊還是對陣弱隊,都會主動進攻,用進攻來壓制對手。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是如此。作為整體實力比較弱的一方,如果不主動進攻,也就是積極防禦,而是選擇嚴防死守,是非常難守住的,尤其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時期之後,雙方的實力積累會導致強勢的一方更加強,形成絕對的壓倒性優勢,防守的一方就很難守得住了。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想想裡皮在恆大的排兵佈陣

蜀漢面對曹魏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個態勢。在劉備掌權時期,蜀漢的進攻是真正的進攻,無論是進攻漢中,還是關羽北伐襄樊,目標都是開疆拓土,佔領對手的地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而到了諸葛亮掌權的時候,雖然表面上蜀漢始終在進攻,但本質上只是積極防禦,也就是以進攻來減輕自己的防守壓力。

蜀漢的幾任主教練中,諸葛亮時期相對而言是比較注重攻守均衡的,每次出兵北伐,放在第一位的都是保證不出現大規模的戰敗,避免較大規模的損失。所以,進攻的時候只會在形勢非常有利的情況下,才會大舉深入進攻,一旦發現後方有危險,就會馬上主動撤退。所以諸葛亮時期雖然沒有太大的收穫,但也沒有造成太多的損失。

蔣琬和費禕時期,蜀漢的策略基本上就是防守反擊的打法,先立足於做好防守,然後等待機會,沒有更好的反擊機會,寧可繼續等待,也不盲目進攻。所以這個時期的蜀漢整體上比較穩定,沒有太多的勝利,但也沒有給對手什麼機會。相比於諸葛亮時期,這個時期的蜀漢是向防守傾斜的。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想想裡皮在恆大的排兵佈陣

而姜維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種更激進的主教練的打法,以主動進攻來壓制對手,所以他先後十一次北伐,比諸葛亮的北伐次數幾乎多一倍,出現過大勝,也出現過大敗。但是,很顯然的是,姜維的勝利對曹魏雖然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隻是讓曹魏出現了險情,並沒有根本扭轉雙方的絕對實力對比。

大舉進攻,以進攻壓制對手的打法,在足球比賽中最大的危險就在於,如果對手是比較擅長反擊打法的球隊,那麼就很容易丟球。因為壓上進攻,陣型比較靠前,對手一旦形成反擊,防守體系就很難及時回防到位,就會出現防守漏洞。蜀漢最後的滅亡,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情況,曹魏在長期防守之後,突然發動快速反擊,蜀漢的防禦體系來不及回防到位,出現了漏洞,被鄧艾的長途奔襲擊敗。

如果以中超球迷比較熟悉的主教練來說,諸葛亮就有些接近裡皮的風格,比較注重攻守均衡,姜維接近博阿斯的風格,崇尚進攻,而蔣琬費禕就像斯科拉里,更注重防守,陣型和打法相對比較保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