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察見淵魚者不祥”,出自《列子.說符》,原句是“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這是列子引用周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古話,這句話在書上經常看到,道理非常深刻,是我們中國做人做事的名言。

“察見淵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太好使了,不管河裡水是清澈還是渾濁,他都能看清水裡有多少條魚,這是非常不吉祥的,這個人會遇到凶事,或者眼睛就會瞎。

古人為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儒家有個故事,孔子帶著一幫弟子,去魯國的東門看泰山,孔子看到魯國的東門時,就問跟隨的弟子,東門有一條白練,好像白布一樣在走動,你們看看是什麼東西?結果大家都看不見,孔子就說,你們眼力太差了,還不如我這老頭子的眼睛好使,我都能看到魯國東門有一條白練在走。顏回聽了就跟孔子說,不對呀老師!不是一條白練,而是一個穿白衣服的人,騎在白馬上,跑的很快。孔子聽了很驚訝,看了看顏回,愣了半天沒說話,搖了搖頭就走了。

古人為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因為孔子懂得“察見淵魚者不祥”這句話,顏回讀書太過用心,精神外洩,必會傷了元氣,現在看他看的這麼清楚,就知道將來顏回的結果了,即使眼睛不瞎,壽命也不會長,結果,顏回在四十來歲時,就英年早逝了。

這句話也是講做人的道理,做人精明是好事,但太過精明就是壞事了,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比如一個領導,如果對下面的人觀察入微,下面人有點偷懶耍滑、有點什麼缺點毛病,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天天跟部下較真兒,那這樣就只會導致上下離心,早晚都會玩完。俗話說“不聾不啞,不做阿翁”,做人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小事情就裝作沒看見,糊塗點好,哪個人沒點毛病和缺點呢?

古人為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交朋友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把朋友身上的缺點毛病了解的一清二楚,把他心裡的想法也判斷的明明白白,那以後朋友就會越來越少了,人至察則無友嘛!這都不是好事。

“智料隱匿者有殃”,如果一個人的智慧很高,非常聰明,別人家的隱私你都能判斷得很清楚,那也不是好事,是大禍臨頭的徵兆,這裡面也有一個典故:

古人為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盜賊很多,有個人名叫郄雍,特別有本事,會相面,他一看人的眉毛、眼睛,臉上表情,就能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盜賊。晉國國王很高興,就讓他做捕快抓盜賊,他就把接手的案子都破了,抓了很多盜賊。國王就對趙文子說:我得到這個人,真是人才,以後全國都不會有盜賊了,也不用那麼多捕快了。趙文子卻說:治理天下,不能光靠抓盜賊的人來防盜,小盜賊抓住了,還會出來大盜賊,並且,這個郄雍,一定會不得好死。

後來,那些盜賊就聚在一起商量,現在我們頭號敵人就是郄雍,必須把他做掉,結果,盜賊們把郄雍偷偷抓走,把他殘忍的殺死了。

古人為什麼說“察見淵魚者不祥”?

還有三國時期的楊修,曹操心裡想什麼他都能猜到,領導人的想法底下人都知道了,那還有什麼機密可言,況且曹操本來就生性多疑,所以楊修才遭來殺身之禍,就是因為太過聰明瞭。

“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這兩話都是說做人不可太精明,太精明就會引來橫禍。但太糊塗了也不行,所以做人很難,什麼時候該聰明?什麼時候該糊塗?這就需要看個人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