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詩才是打油詩呢?打油詩和真正的詩有什麼區別呢?


說起打油詩,最為典型的要數唐代作者張打油而作的《雪詩》: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以後瓜瓞綿綿,不斷髮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

打油詩雖然不太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但一定會是押韻,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組成。打油詩常被用來對社會百態作出嘲弄及譏諷,也可以作為謎語。

據傳說,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見大殿牆壁上寫了這樣一首詩:"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大官讀罷,頓時大怒,下令緝拿作詩人。左右將其平日喜作這類詩的張打油抓了來。為了證實該詩是否張打油所作,大官未急於治罪,而是令張再作詩一首。那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張於是便以此為題,脫口吟道:

"百萬賊兵困南陽,也無援救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孃的哭娘。"


兩首詩如出一轍,大家聽了,鬨堂大笑起來,連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終於破例饒了張打油。張打油從此遠近聞名。後來人們常把這類以俚語俗句入詩,不求平仄對仗的詩作,稱為打油詩。

打油詩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現實生活假醜惡的感應,當然也有對真善美的感應,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會有幽默風趣、冷嘲熱諷的打油詩應運而生。

民間有傳:被謫貶廣東的蘇東坡某日偶遇有一為夫送飯的老婦,隨口詩云:"蓬髮星星兩乳烏,朝朝送飯去尋夫。"老婦是個地道的鄉巴佬。但她面對蘇東坡挑逗性的詩句戲弄,應對自如,反唇相譏:"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否朝廷貶汝無?"當時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謫貶廣東後,幾乎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顯然,老婦人這兩句打油詩是針對蘇東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蘇東坡的老底、瘡疤,戳到了他的痛處。最為有趣的是相傳清代有一家新婚鬧新房直至深夜,還逼新娘吟詩一首,表達新婚之夜的感受。新娘無奈,情急隨口而道:

"謝天謝地謝諸君,我本無才哪會吟?曾記唐人詩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娘的打油詩立刻引來眾賓客譁然大笑,樂不可支,都說"好,好!"有的說:"新娘急了,時間寶貴!"說著乘歡而散。此詩妙在末句,雖為引語,但此時此地,別有新意,箇中奧妙,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當可神通而不可語達。

打油詩的魅力在於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

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也許正因為這"俗",一些"正統"文人才把它視為旁門。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更有意思,因為更有勇氣和生命。"周作人對旁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適用於對眾多名人打油詩的評價。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


友德之聲


打油詩應該是不按照平仄要求寫的詩,不講求粘對,沒有起承轉合,但是,是押韻的。打油詩也可以不用詩家語


似默非陌


打油詩類似於絕句,多由五字或七字句組成,雖然不講究平仄和對仗,但是絕對押韻。打油詩往往由俗語入詩,詼諧幽默,語俗理不俗,很討人喜歡,打油詩有點類似於順口溜。

唐代有一個人叫張打油,作詩多用大白話,其《詠雪》詩云:“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人將這種通俗詼諧的詩稱為打油詩,其實該詩寫得很深刻,表現力很強。


想起了關於打油詩的一個笑話,與大家分享一下,逗大家開懷一笑:

一天,有兩個秀才去遊山玩水,看到了匾上的“文廟”二字,一個說是“丈廟”,一個說是“文朝”,兩人爭執不已。這時候,兩人遇到了一個和尚,讓和尚評評理,和尚說:“你們兩個的事我不管,我要化齊去了。”兩個秀才說:“只聽說過化齋,沒有化齊啊!”兩個秀才和和尚吵了起來。

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教書先生,秀才讓先生評評理,說和尚不該去化齊,先生說:“讓我查一查訓佑”,這個時候兩個秀才又說:“只有訓詁啊,哪有什麼訓佑。”於是四個人大聲吵了起來,其中一人提議道:“聽說本縣的縣太爺博學多才,他肯定知道,他還在大堂上掛了一個“賽東坡”的匾呢。”

於是四人來到了縣衙說了一下情況,縣太爺聽到了之後大笑一聲,作詩道:“文朝丈廟兩相異,和尚不該去化齊,先生豈用查訓佑,試看本官賽東皮”,特別是縣官說後三個字的時候,微笑著指了指頭上的牌匾。

好多打油詩都是即興而作,反應了作詩人的才思敏捷,能夠作出深刻的打油詩並且流傳千古,也不簡單。


層城鵷雛


說得簡單一點:通俗易懂,風趣幽默。二者缺一不可。

咋看平淡無華,念起順口溜滑。讀罷心中一樂,沒忍住,笑成一個傻瓜。

南宮尋歡、老樹畫畫都寫得很好。


白眉老者胡如雪


似詩而無律、如詞而無韻,信筆寫來,形似而神非,然亦莊亦諧,神遊意境之內,文行格調之外,今之所謂“不因律害意”而大肆“因意廢律”之“絕對”“名作”大抵都屬此類打油詩。例如:


向天涯尋遍,

哪裡覓歸春,

山高水遠處,

赫然是花墳。

此詩貌似五言絕句,細究竟是“無律無韻”之打油!



舊有名妓,與書生,商人,和尚,屠夫,四人相善。未幾,名妓謝世,四人住吊之。書生曰何不以詩表達我等惜玉之情?眾曰:善!於是,書生起䪨,高吟:一點香魂出玉樓,商人接道:萬斛明珠何處求?僧人續句;阿呢陀佛西方去!屠夫大呼:我的肉來我的油!此詩可稱為打油詩中之佳作。諸公意下如何?


信敏498


你不名人和作家又或者政客(有影響的政客,你寫的詩或文章再好,也不能叫詩,如果你換個身分,你拉出來的那怕是一坨屎,人家都會人它做黃金的,不信你試試看,現在的社會現狀就是這樣的。


海底暗流2


《打油詩和順口溜的聯繫和區別》

什麼叫打油詩?詩歌類群中一類專用以表達諷刺、暴露和發牢騷

內容的詩歌。什麼是順口溜?流行於民間,專用於表達喜怒哀樂情懷的俚俗韻文。二者的聯繫都在於表達情感,打油詩重在表達憤怒和悲哀的較嚴肅的主題,順口溜以闡發鄉間生活中那些引人發笑或引人深思的事由為主。二者都不苛求詩歌意境、格侓、拍節和平仄的合乎要求。但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一、寫作主體不同。打油詩主體廣泛,不論俗眾和文人及官吏都可能打油。例如蘇東坡寫道"我願兒孫愚且魯,平安做官到公卿。"諷刺官吏階層依靠裙帶或其他非正途走上官位,這些人愚且魯,本事很不怎樣。農民詩人王老九諷刺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賣鹽的喝淡湯,編蓆的睡光坑,當奶媽的賣兒郎,淘金老漢一輩子窮得慌。"而順口溜的主體只能是鄉民,不得有文人和官吏。因為文人和官吏的詩作肯定不能歸類為順口溜。第二、打油詩必須是具體的詩歌,而順口溜的題材要廣泛得多,可以是詩,可以是念白,可以是套話,只要是韻文就行。例如關於陝西風俗的概括"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鄉黨齊吼秦腔。大碗咥面喜氣洋洋,沒調辣子和醋就嘟嘟囔囔。”又如陝西快板書的套話"割豬肉一吊子,拿回家去炒劭子,稀裡糊塗吃了一肚子,稀屎拉了一褲子。"而打油詩要求必須是詩,不能象順口溜那般

溜順即可。例如諷刺瘸子的戲詞"只恨人間路不平,拐達拐達到門庭。"第三、關於唐朝人張打油不能作為打油詩鼻祖的理由。考察張打油所寫詩歌,其中並不含有諷刺、暴露和發牢騷的成份。其中的油指溜順的韻文,什麼"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白狗身上黑,黑狗身上腫。"真是順嘴溜出,表達的對象並不清晰。再說,發牢騷的主體是非常廣泛的,古今中外官紳民眾無不一吐心中不平之事,不可能自張可油開始才訴諸諷刺和暴露。

即使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懷,自從有了人類,就會有這種表達,所以唐人張打油也不可能是順口溜的鼻祖。張打油作為人們歸類順口溜所選定的參照倒是適宜的。總之,打油詩和順口溜是兩類旣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韻文類型。打油詩就形式和內容而論,要嚴肅和工整一些。一般的諷刺和暴露應當言之有據,不然就成了純粹的罵人或血口噴人。但打油詩和順口溜並無嚴格的界限。有的打油詩看起來又象順口溜,或者相反。例如諷刺禿子的打油詩"家住城外半山腰,紅光堡子美名飄,頭上沒有幾根毛,光得好像豬尿泡。"這實際也是一首順口溜。在陝西關中有一首很有名的順口溜"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有為王坐金殿脊樑朝後,吃一碗拉兩碗拉出過頭。"稍微一改,就是一首打油詩。"村裡改制沒宣佈,書記舅子搶拆屋,弄得書記沒處坐。反扣盆子放屁股。"綜上打油詩的油是以其內容來確定其形式的。而順口溜以其形式的不確定性來傳達作者心靈感受的。

歡迎批評指正。

咸陽人


鄭秦雲


學生不是詩人,所以不知何謂真正的詩,但聽說過打油詩是一個打油匠所開篇,真實情況如何待專家考證。大多數人可能以為,那些不講格律音韻的詩,或用詞通俗,意境尋常的詩都是打油詩,反之就是真正的詩,學生的看法稍許不同,首先要看品評詩的人水平如何,跟他水平一般或高的,他可認為被品讀的詩為什麼樣的詩,否則,似是而非的結論就不靠譜,在下頭腦愚鈍,就用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的辦法,對具體的兩首詩詞進行對照分析,或許能得到客觀而公允的鑑定,如果無恁無據無標準無對比地泛泛而論,總會鬧出笑話。話說向來,韻是啥?朗朗上口,易讀易記,韻母一致就行,如有損內容,用諧韻又未嘗不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腦子不能當牛鼻子,既要謙遜,又不要太死板,更不要迷信,絕對不要害怕,否則您將一事無成,連不油詩也不敢寫了!筆名杜鵬黃即孤雁長鳴


孤雁長鳴512




“打油詩”,顧名思義就是指由打油人即賣油翁類作出來的詩,與民間常說的“順口溜”相仿,完全一個門外漢,不懂格律、工整對仗及押韻等文理,即興而作,以便走街串巷吆喝唱賣所用,後被文人借用戲稱外行人所作的詩,即“打油詩”。詩歌自古以來就是國人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表述形式,孔子整理的《詩經》就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