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介,你可能更難租到房

我們絕不是找藉口為中介開脫。

房租上漲,中介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還有人勸大家避開中介找房。中介真的這麼糟嗎?沒有中介我們能租到更好的房子嗎?

在租房這件事上,你可能已經收到不少的建議或勸告了。

比如,一定會有人告訴你,最好避開中介,能直接找房東租房最好。交錢的時候也不要轉交給中介,最好直接給房東。早就有人開發了沒有房產中介的網絡平臺,房東和房客可以自由入駐、直接聯繫。

當然,讓中介成為眾矢之的的還有另外的說法,比如惡意抬高房租、盲目擴張導致的金融風險。

如果按照這些說法, 中介早就該被唾棄了,但為什麼,在互聯網發展的這麼多年裡,中介不僅沒有被唾棄,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呢?

沒有中介,你可能更難租到房

這些事不賴中介

城市經濟學的理論早就告訴我們,影響房租水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房屋的空置率,也就是市場上空房的比例。在一個自由市場中,空置率越高,房租的水平就越低。這說的就是供需關係,空房多了,房租自然就低。

中介有沒有抬高房租,要看他有沒有影響市場的供需關係。某公眾號發文稱,某些長租公寓有房不出,一被約談就拿出幾萬套的房源,就是抬高房價。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得先看長租公寓對租房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2017年,北京住房租賃累計交易約246.8萬套次,而同時主要住房租賃企業提供的房源約60.68萬間(套)。也就是說,主要中介佔市場總額的比例還不到1/4。

不僅是佔比小,供需關係還受到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影響,比如大規模拆除違建會導致供求減少,房價上漲會讓租房的人數變多,房產政策、人才政策都會影響供需。

中介根本無法決定市場的價格走向,甚至是漲是跌都決定不了。如果他們拿了房不及時租出去,就要每天付出大量的成本,沒有哪個中介會這樣砸錢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既然長租公寓改變不了整個市場的房租,那他們留房子幹什麼?舉個簡單的例子就知道了,為什麼火車票不會一下子全放出來,而是分批放票,因為這樣臨時出行的人才能買到票。放在市場中更關鍵是,當資源不足時,越到後面價格越高,中介也能因此賺到更高的錢。所以他們留部分房子,是因為預測未來房租會漲,而不是導致未來房租增長。

有人說中介通過相互抬價,讓房子的租金猛漲,但這個說法也非常站不住腳。如果長租公寓的房租更高,房客就會放棄長租公寓,花更多時間找價格便宜的房子,因為房客能負擔得起的房租是有限的。但房客還願意花這麼多錢租房,說明市場上的房租並沒有更低。

前瞻產業研究院對比幾家長租公寓發現,2017年幾個城市的主要長租公寓中空置率超過10%的只有優帕克,這是一家定位服務企業高層的高端公寓。在針對青年群體的長租公寓中,自如整體空置率最高,達到10%。

沒有中介,你可能更難租到房

長租公寓空置率對比/數據來自前瞻研究院

而國際通常認為,租房空置率10%以下為合理區,房屋供求基本平衡,10%-20%是危險區,如果超過20%則為房屋庫存嚴重積壓。自如的空置率雖然比其他公寓高,但也還是在合理範圍內,說明定價並沒有超過市場價格。而且,自如的租客平均租期和續約率都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如果定價過高顯然不會這樣。

沒有中介更糟糕

早在90年代中期,比爾·蓋茨預言,互聯網將成為“終極中間人”,結束中介這一行業,屆時“交易中涉及的人只有真正的買方和賣方”。

但世界首富顯然錯了,人們還是需要中介,甚至比以往更需要中介。

經濟記者Marina Krakovsky寫過一本名叫《中間人經濟》的書,她在書裡說,“中間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更加可貴,不可或缺”。

在以前,人們需要中介是因為信息更少,但現在,互聯網的普及讓網絡信息更加冗雜,找到可靠信息的時間成本增加了不少,而熟悉租房市場的中介能快速找到更適合的房子。

而且,中介機構不止是提供信息的,它還提供了更專業的保障。

即便網上已經詳細列出了房子的情況,也總有我們關心但不瞭解的細節,比如光線、溼度、管道甚至是歷史,“任何存在隱蔽信息的情形下我們都需要中間人”。

存在隱蔽信息時,中介也更能保證你租到的房子價格是合理的。你初來乍到不了解情況,房東就有機會要到相對高的價格,比如像“凶宅”這種會在正常市場中貶值的房屋,房東可能會隱瞞信息,但是中介卻有責任去了解並告知信息。

更專業的還體現在服務上,個人直租很難專門為房客重新裝置房間,配備齊全的家用電器,甚至像維修、搬家、保潔這樣的服務,都需要房客親力親為。但長租公寓卻可以提供以上服務,而且由於是規模化操作,價格也會比房客自己找相關服務便宜很多。

而且,傳統的個人直租中,房東隨意漲租或者違約風險更大。比如2011年,限購令出臺後,昆明房租飛速上漲,很多房東直接毀約漲房租逼走房客,租房糾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0%。而中介市場尤其是長租公寓,更加規模化、規範化、專業化, 違約風險相對較小。

說白了,中介代表的是一個更專業、更正規的平臺。它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因此更要保證服務質量,也因此新房客能夠通過查詢中介的信譽度來選擇到更加靠譜的中介。

馬里蘭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金傑·金(GingerJin)就指出,口口相傳的評價從根本上說是“隨機、獨特、不易被發現的”,而集中評價模式能令評價在每筆交易後廣泛快速地傳播開來。因此,不能確立嚴格的企業規範、保障用戶權益的公司,都很難在市場中長遠地發展起來。

還有一點很容易被忽視,就是中介的隔離作用。比如你跟鄰居有矛盾,自己去解決耗時又耗力,但是有中介就可以代為溝通,不管對方怎麼奇葩,你都不會直接接觸到,中介本身也是一個緩衝帶和調和劑。

如果在租房這件事上真的有什麼建議,絕對不是讓大家避開中介,相反,從概率上講,找一個正規穩定的中介,絕對比直接找房東甚至二房東租房更有保障,也更加省事。

沒有中介,你可能更難租到房

怎麼來挑選中介

所以,關鍵的問題不是一棒子打死中介,而是知道如何找到靠譜中介。

最近讓大家覺得最不靠譜的中介恐怕就是鼎家公寓了,有公號說它的發展模式就是用租客簽下的網絡貸款擴張,倒閉之後租客不僅沒地方住,還要繼續還貸款。

但實際上,長租公寓的這種操作,金融上稱之為資產支持證券(ABS),本身並沒有問題,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把未來到手的錢提前拿出來使用。

金融公司把租客未來會付的房租提前付給中介,並賺取利息;中介獲得資金能夠更快運轉;而租客則可以按月繳費,不用押一付三這麼辛苦;第三方機構則對資金進行擔保,隔離風險。這一套模式上世紀60年代就在美國形成了,現在也是國內租賃住房融資的重要渠道。

在現有的機制下,只要房客按時繳租,監管許可,這套流程就可以繼續下去。企業需要應對的,就是在ABS發行受阻時,留備的自有資產能補足房東租金的缺口。

而鼎家公寓最大的問題是它網貸和信用貸都不合規,而且一直在虧損運營,沒有留足夠的資金來付給房東。但市面上其他的長租公寓,尤其是頭部公司,金融系統比鼎家完善太多了。

所以,如何避免遇到下一個鼎家——不找容易倒閉的中介。

這個說起來也不難判斷,基本上就是找成立時間早、規模比較大的中介。從2017年開始,政策開始鼓勵發展租房市場,大量資本在這個時候進入。但就像共享單車一樣,越晚進入,越難以在現有格局下生存下來。中國的創業公司失敗率在80%以上,一不留神某個新入場的中介可能就倒閉了。

而中介規模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應對風險的能力更強。大的中介可以通過創建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在承受風險的同時避免風險。而小中介可能只能租下一個小區內的房子,賠了就倒閉了 。

還有一個比較好查到的信息,是公司的融資經歷。由於租房市場回報週期長、利潤率低,沒有大量資金很難在市場上存活下來,而且融資成功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投資家們的態度。

不止是小中介容易倒閉,操作上也更有可能出現不規範的地方。比如有的中介故意設置合同陷阱,剋扣押金租金,或者藉故趕走租客卻不退錢,這就是常說的“黑中介”。2018年初,某一線城市媒體調查顯示,該城市黑中介就有220家,而能夠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租客只有2%。

然而在中國,租房黑中介幾乎在每個一線城市都能碰到,這並不是因為政府監管不夠。實際上,正是因為政府制定了嚴格的租房中介標準,才讓很多中介不得不暗地進行,也難以形成規模。

比如,上海等地的租房規定中都明確提出,“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房間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

看起來是為了形成規範,但卻忽視了很多人根本就租不起人均5平米的房間,能提供這樣服務的中介註定是不合規的,沒辦法合法經營,也就不管長期信譽了。所以才會發生黑中介租隔斷間給房客,又向監管部門舉報自己的房屋,以便趕走租客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判斷黑中介,最簡單的方法也是直接找大平臺的中介。他們也會有一些價格低 的房子,你找人一起在小房間合租,也不會把你趕出去。

生活確實不容易,但如果因此就視中介為洪水猛獸,那接下來在大城市的生活只會更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