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61岁南开博士,带女儿在家上学15年

如今,19岁大女儿将获本科文凭

8岁小女儿仍然“在家上学”

“民间私塾第一人”袁鸿林

把他的“私塾”,搬来了厦门

61岁父亲带女儿在家上学15年

据澎湃新闻:今年61岁的袁鸿林,自2003年开始带女儿在家上学。目前,19岁的大女儿即将通过自考获得本科文凭;而袁鸿林则在厦门继续带着8岁的小女儿和其他家庭实践“在家上学”。

19岁大女儿“私塾女孩袁小逸”

自4岁起,在家上学15年

如今马上就要本科毕业

在一所律所实习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而她的父亲袁鸿林

则带着8岁小女儿

在厦门继续“在家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对妹妹的教育,袁小逸与父亲想法不同

她希望妹妹可以一半时间在家里

一半时间在一所比较自由的学校

她希望“在家上学”的孩子

能成为独立自主而且开心的人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视频的最后,在厦门海边

袁逸林正带着小朋友在沙滩抓螃蟹

他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

你管我用什么方式呢?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许多网友吵翻

[

在家上学,真的好吗?

]

有人认为,袁小逸自信、成熟

父亲的教育方式是

成功

@亨国Hengel:大女儿给人的感觉很好哇,是一个有主见会思考的女孩

@巧云儿:19岁的姐姐看起来确实自信,能掌控自我的气质,感觉是传统教育里缺少的。

@霖霖yhl:大女儿说话言语要比同龄人成熟。一般小孩子说不出来这样的。

@滋味SweetCC:大女儿和小女儿说话时候那种胸有成竹的态度听着特别舒服,尤其是大女儿,19岁就能对社会和人生有自主直观的认识,这是应试教育永远没有办法给的

@大圆满祭祀:文凭只是敲门砖,重要的是能力,初步感觉这个家庭教育应该是成功的。

然而也有人担忧

不去学校,孩子会缺失人际交往

@天师-卞赟: 文化课可能没啥问题,但人际交往就……感觉弊大于利

@赫厄墨斯:为了自己的实验,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不可取

@长天一色201306:学校不仅学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学会融入社会。仅从知识角度,书本知识重要,社会知识更重要。从成长角度看,上学接受正规教育是必须的。公立不满意,还有私立可选。孩子是无辜的,不要做试验品。偏执的是大人,偏执的是选择。静观其后,必然生乱,且行且看。

有网友认为

“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各有利弊

@昂扣-刘学生斜杠小生:不做评论,只希望孩子开心,有正确的三观

@麥先生同学:挺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当下教育问题多如牛毛,这是一条很好的路。

@Sissizhanan:国外这种home education稍微多一点。我们公司。IT经理,瑞士人,6个儿子都是他老婆一手带到考大学,现在有做IT的,有当律师的,算是成功案例了。我见过的孩子有三个,都很文质彬彬,但都稍有些腼腆

@一点一点没有梦想:无所谓了,只要他觉得ok,孩子觉得好就行,有文化有时间有精力全心全意自己教育是好事,但大部分家长都不具备这些,所以各司其职,在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在家有在家的好处,学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学校就是第一个小社会,学会怎么立足是第一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经历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融入。

@CIVITAS的字母军队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大女儿的设想更好,毕竟再好的学校也没办完全法因材施教,再好的私塾也缺乏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资源

其实,去年钱江晚报就曾报道过

在家读书15年

袁小逸最大的问题,是

找不到伴

(以下为钱江晚报原文,略有删节▼)

[

女孩读私塾14年 父亲:这是小众模式

]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2017年,18岁的袁小逸正在准备专升本的最后一门自学考试,如果今年通过,接下来,她就要选择考研的学校了。

这个时间,距离父亲袁鸿林对她“16岁大学毕业”的规划,晚了两年。

嘉兴人袁鸿林,被称为“民间私塾第一人”,14年前,这位北大毕业的硕士在海盐老家开办私塾,女儿是他的第一位学生。之后,“私塾女孩袁小逸”在媒体上被称为奇迹,袁鸿林也将自己的教学模式称为“袁小逸模式”。

这些年过去了,袁鸿林坚持的私塾教育模式进行顺利吗?

厦门最强父女南开博士在家教女儿,姐姐19岁本科毕业,妹妹不上学

13岁开始参加自考

5年时间考完专科考本科

扎着随意的马尾辫,戴一副浅色框眼镜,说到高兴处会笑出声来,袁小逸是个性格外向又健谈的女孩。

3岁进幼儿园时,老师给袁小逸的评语是:与小朋友的正常沟通有问题。

之后她一直抗拒去幼儿园,2003年,在袁小逸4岁时,袁鸿林决定把女儿带回家自己教,一直到现在的18岁。

袁鸿林曾经对女儿的规划是:3岁开始早教,6岁达到小学低年级水平,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

“我目前在准备英语自考的本科,还剩最后一门了,今年10月考。专业课有几门的确比较难,其他还好。”讲起现状,袁小逸很轻松。

袁小逸13岁开始参加自考,16岁拿到大专文凭,继而开始专升本。一开始感兴趣的是心理学,但考了几次下来后,感觉有些吃力,“大概那个时候年纪还太小。”后来在袁鸿林的建议下,改选自己的强项,英语。

准备考试、在私塾里上课、看书、和朋友聊八卦、偶尔打几盘游戏,这是她这几年的生活。

此外,袁小逸这些年的生活还有一个特殊之处,跟着父母不停搬家。

今年1月份,袁鸿林又带着全家从浙江绍兴搬到广东深圳,继而落脚惠州。这是他开办私塾以来第5次搬家:之前从海盐到永康、再到义乌,又搬到绍兴……

“我就像打游击。”袁鸿林说,频繁搬家的原因之一是,当地教育部门不认可。

袁鸿林目前在惠州和当地一个培训机构合作,地方暂时设在一个公园里,眼下只有四五个学生,小的三四岁,大的八九岁,和他的小女儿年纪相仿。

7年前,袁鸿林有了小女儿,对小女儿的教育,他采用的还是“袁小逸模式”,在家上学。

他开的私塾也招收其他学生,大多是认可他理念的粉丝、朋友的孩子,教中英文及其他必备科目,日托4000/月,全托6500/月,可以说,收费不菲。

在袁鸿林的博客上,公布了上课表:早上7点起床,晚上21:30就寝,从早读到主题课程到体育锻炼和兴趣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国学、英语、数学和科学都教。

承担课程的老师主要是袁鸿林夫妻,偶尔袁小逸也会来客串上课。

袁鸿林:女儿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伴

说起自己与同龄人大不同的成长轨道,袁小逸还是比较喜欢“私塾”模式,“传统的那种上学方式,不适合我。”

2008年,袁小逸曾到嘉兴某中学初二年级插班。

为什么会突然花一年的时间去插班?

“我个人觉得,她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袁鸿林解释,那段时间,私塾不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认可,所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对外公开招生,学生不多,这让小逸觉得孤独。

对袁小逸来说,这一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结交到了新朋友,因为是住校,她有了自己的舍友,保持联系到现在。

从幼儿开始就“在家上学”,持续到高等教育,在袁鸿林看来,女儿的表现优异。

不过,他也坦言,随着小逸慢慢长大,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袁鸿林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伴。“这个伴不是简单的同龄人,而是学识在一个层次,学习上可以相互切磋的。”

除此之外,作为父亲,袁鸿林也敏锐地察觉到,女孩子需要有闺蜜,“她在这方面比较遗憾,另外还有异性交往,也会有所限制。”

袁鸿林说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顺其自然。“在家上学的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这的确是一个遗憾。这毕竟是小众的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毕竟不像在学校里,有大批孩子。”

但是,这并不妨碍袁鸿林对“在家上学”的坚持,“交到的朋友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他们交往的质量会高很多。”

大部分时间都独处的袁小逸倒没有觉得自己缺朋友,“我交友渠道比较广,有的是在媒体上看到我的事情后,来找我的,另外,我们这些在家上学的,有一个圈子。但是能和我聊得比较深的,都是比我大3到5岁。”

袁鸿林:我反对不学理工的做法

对现在有些私塾只教文史的做法,袁鸿林说,他很反对。

“不教理工,是把现代学术砍掉了一大半,是不负责任的。我觉得,孩子到了13岁以上,甚至要更倾向于学理工。”

在袁鸿林看来,基础学科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根据孩子特点有所倾向,但不能一刀切。

“一些私塾不教,大概是因为师资缺乏吧。”袁鸿林的观点是,对学校的应试教育不能极端地去反对,你可以不去搞,但该学的还是要学。

除此之外,风靡的读经私塾也是袁鸿林反对的,“那是傻读,方式错误。”

在家上学,毕竟是小众的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现在,袁鸿林把他的私塾开到了厦门

厦门的一些小朋友在“私塾”里就学

这是一场逃离学校的教育冒险吗?

你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

说说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