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加金服」帶你解析P2P平台靠譜的六大特點

由於投資門檻低,收益比銀行高,P2P如今已成為普通人投資理財的一種常見選擇。對我們來說,投資P2P,最關注的無非是平臺的安全性問題。那麼如何判斷P2P平臺是否靠譜呢?

有人說,熟人介紹的比較放心。但你能確定這位熟人就懂P2P嗎?難說。

有人說,看P2P平臺官網的介紹。要知道,我們在官網看到的信息,其實是平臺能夠展示給我們看的,眼見未必為實,弄虛作假的平臺也是有的。

也有人說,看P2P平臺的背景。關於P2P背景的劃分,不是標榜著“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的P2P平臺就更安全,很有可能是平臺自己吹大了。

所以說,以上這些說法都很片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判斷P2P平臺是否靠譜的六大技巧,幫助大家避開雷區。

P2P的三個主要參與者是投資人、借款人、平臺,我們可以從P2P的原理去看風控點在哪裡:

1.資金的託管與流向

2.貸款人的風控,壞賬率的控制

3.給投資人的收益是否合理回報

4.投資標的的選擇。

基於這幾個風控點,總結出了以下六點幫助大家選擇靠譜平臺,避開雷區。但其實,沒有絕對的安全,畢竟風險和收益是連在一起的。

(一)選擇成熟實力平臺

平臺的實力可歸結於幾個要素:

背景:從平臺的背景來看,前面提到的五大派系平臺風險由低到高。

規模:平臺的資金規模是很多平臺常拿來證明安全性和口碑的一點,確實是篩選出平臺大小的一個考量準則之一,因為越多人使用,其運營能力越強。

經營時間:經營時間越長的平臺相對來說更有經驗,同時經受得住政策變動與市場考驗,平臺的經營思路更清晰、風控水平也更高,同時也是受到國家認可的平臺。

註冊資本:註冊資本雖然不一定能完全真實反映平臺的真實實力,但也是能篩掉一大堆註冊資本低的平臺的準則之一。

口碑:作為眾所周知的平臺一定會有口碑相傳,多參考專業平臺,一些評論與信息,留意行業的最新動態和平臺的對比分析。

(二)資金是否有銀行存管

關於有了銀行存管的平臺是否就一定安全,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

首先,有銀行存管的平臺是合規必要條件,可以極大程度避免平臺自融和設立資金池,但銀行對於平臺標的真假和質量不會去審核,換言之萬一平臺出現任何問題,投資人去找存管銀行,銀行不會負責,所以對於平臺是否上線存管,需要客觀看待,只可作為綜合評定指標之一來看待。

(三)不被高收益迷惑

不同P2P平臺的收益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很多朋友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往往會找收益高的平臺,也會有人明知平臺收益高風險相對也高,可是總是會給自己一個錯誤的投資邏輯:一個新平臺大概會有多長的壽命,所以自己在風險出現前逃離即可。但,這往往是一個自以為是的邏輯,你以為半年出事,他可能三個月就跑,你以為三個月是安全的,他可能一個月就跑。種種案例告訴我們,你盯著別人的利息,可人家盯的是你的本金呢!

所以對於收益過高的平臺,要想想是什麼項目讓收益這麼高,盈利能力是否合理,別看到肥肉就衝上去,也許這是誘餌呢。P2P如果高於年化12%的回報,也就是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以上,就是風險開始加大的區域了。

(四)平臺的風控系統

很多平臺都有自己的風控系統,這個是平臺安全性是否高的理論基礎,如通過大數據看到借款人的徵信信息來作為平臺安全性是否通過的一個標準,也有些系統可以追蹤到錢去到哪個借款人那裡並能觀看到相關信息,還有些通過小額分散進行資金風險分散的系統。基於對風險的理解是不確定性的傷害性事件,所以風控系統層次越多意味著該平臺對於風險的應對能力也越高。一個平臺對於風控系統的投入程度,也可以看出這個平臺的風險應對能力。

(五)小心濫竽充數的虛擬標的

鑑別P2P平臺標的真實性很有必要。一般來說,“秒標”是一種常見的虛擬標的,它主要通過實時的利息返還來吸引眼球,並非真實的投資標的。如一個平臺大量出現超短標,投資人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大量的超短標是該平臺圈錢跑路的前奏。

(六)避開自融平臺

自融平臺,就是企業通過P2P平臺融資來彌補資金的現象。既然是自融,談何風控?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會分拆多個標的,你以為是分散了,其實都是一個公司使用資金。風險可想而知。因此,大家要學會鑑別自融平臺,遠離自融平臺。那如何鑑別自融平臺呢?

1.從標的分析

查看標的詳細描述、相應借貸合同、抵押合同是否完善,紙質版的借貸合同、抵押合同、打款憑證尤為重要。還要關注相關借款申請材料、借款人和抵押物的相關證件。自融平臺由於發佈的一般都不是真正標的,標的材料不完善,或者資料存在一些不真實,仔細辨認基本可以發現。同時,單個標的借款金額會比較大,涉及的行業都很相似。

2.從借款人方面鑑別

查看借款人的詳細信息,如借款人信息模糊,則需要謹慎處理。一般自融平臺借款人不會太多,單個借款人的借款金額卻很高,並存在幾個賬號不斷循環借款的情況。此外,標的利息都較高,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投資,且標的期限普遍不長,多則一個月,少則十幾天;平臺成立時間也不會很長時間。

3.從平臺實體產業情況分析

如發佈的標的過於單一,且與平臺股東的實體產業的行業一致,則極有可能為自融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