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有名城之明清臨清州,「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臨清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邊陲,地處魯、冀兩省交界處,為山東省縣級市,由聊城市代管。現在,臨清儘管為縣級市,人口80多萬,但其綜合實力在山東只能排名中游,在聊城市不僅次於市區,還次於茌平縣,但在明清時期,臨清卻是當時的名城,為繁花似錦之地。

代有名城之明清臨清州,“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臨清歷史悠久,西漢初置清淵縣,後趙時改清淵縣為臨清縣,取臨近清河之意。元時臨清府縣分置,設臨清縣及臨清萬戶府,臨清縣屬濮州,臨清萬戶府直屬樞密院。臨清萬戶府的設立是元朝興漕運罷海運的標誌,而這都是基於會通河這一運河的開鑿。會通河開鑿前後,臨清的地位可謂天壤之別,會通河開通後,臨清依靠運河迅速繁榮,為明清時期的繁盛打下了基礎。

明朝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後,為了解決京師用糧問題決定重開會通河,經過數十年的疏浚及改進,會通河的運輸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臨清不僅繁盛起來,其地位也得到極大的提高。弘治二年(1489年),升臨清縣為臨清州,領館陶、丘縣2縣,屬山東東昌府。

代有名城之明清臨清州,“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明清時期,臨清持續繁榮,人口號約“百萬”,是明清王朝運糧和儲糧的重地,依託運河,商業、手工業等迅速發展起來,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商業大都會,有天下第一碼頭、天下糧倉之譽,是“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之地。

代有名城之明清臨清州,“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明末清初的戰亂給臨清帶來了一定的傷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臨清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為直隸州,領本轄及夏津、武城、邱縣三縣,達到最盛。乾隆數次經過臨清,“富庶甲齊郡”就為其對臨清的讚譽。

代有名城之明清臨清州,“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