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里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莊子所說的“鯤”實際上指的“朱雀七宿”。

《莊子·逍遙遊》裡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莊子·逍遙遊》

《莊子·逍遙遊》篇,說的是上古時期宇宙觀和天文曆法,闡述的是在這樣的宇宙觀和天文曆法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循天而行,與天為一的人生觀。

《逍遙遊》中的這一段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說的是:

秋分時,出現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由於處於天球中的位置比較低,就如同魚潛伏在大海里那樣。

朱雀七宿懸浮在天球上,我們從地球上觀察看它,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隨著時節的變化,朱雀七宿漸漸地從北方的地平線附近,升高到天空中,看起來是那麼的巨大。

《莊子·逍遙遊》裡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古人把銀河系,稱之為銀河。

那麼推而廣之,全宇宙的太空星辰,就被莊子比作成了浩瀚無垠的大海。

莊子認為,日月星辰的運動都是宇宙中,波瀾壯闊如大海般整體運動的一部分,日月星辰的動力,只是來自於這種整體運動的推動,並不是自主運動。

莊子,老子,黃帝,伏羲這些聖人們認為,一切,都是源於“道”。

天文曆法,是一切文明的起源。

《莊子·逍遙遊》裡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華夏之道,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以錨定這片亙古不變的天地的宇宙觀,下降到經世致用的方法論,來指導個人修身,方能延年益壽;來指導社會發展,方能長治久安。

《莊子》為什麼這麼寫

白雲先生解釋過,莊子為什麼非要寫得那麼天馬行空呢?

因為這是莊子故意這麼寫的。

“王子朝攜帶周室典籍奔楚,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不成,便殺了王子朝。

這之後,誰守藏這些書,都會存在生命危險。

因為天下諸侯,都會對這些周室典籍,充滿佔有的渴望。既不能中斷道術傳承,又要寫得隱晦,讓人不懷疑這周室典籍傳承到了自己這裡。

這就需要用獨特的寫法來掩蓋道術,好給自己避禍。

莊子在書中,一直反覆強調避禍的思想。這在其他諸子之書中是看不到的。

對避禍一事如此的敏感,應該是事出有因。”

《莊子·逍遙遊》裡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除了避禍,還有一個原因

《莊子·天下》篇說:

“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

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莊子的時代之後,華夏道術傳承斷裂,人們已經無法再理解這些上古時期的聖王之道。

莊子故意寫的那麼隱晦,是對後世之人心存希望,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夠真正的理解他,讀出來他掩蓋在肆意汪洋的文字背後的古聖至道。

大道隱沒,學術下末之流層出不窮氾濫成災。

都沒有看到古聖道術,而去空談大道,這就是沉濁之人,一曲之人。

而莊子知道真正的大道,但又不能太直白的說出來,不然既會遭到別人的傷害,別人也聽不懂。所以不能以莊重的話來闡述大道之理,只能用這樣汪洋恣肆的文字來表達他“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的思想。

《莊子·逍遙遊》裡所說的鯤是鯨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