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近來,雲集、拼多多、有贊等社交電商紛紛獲得又一輪的融資,資本的追捧,電商新勢力儼然有叫板阿里、京東等巨頭的勢頭了。在不久的將來,“修昔底德陷阱”會否在電商領域上演?誰會把握住機會騏驥一躍?哪些會折戟沉沙?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新興勢力社交電商再次受到資本的追捧。

4月23日,“雲集”宣佈已完成B輪融資1.2億美金融資,由鼎暉投資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等跟投。

縱觀整個四月,似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4月11日,“拼多多”率先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在30億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億美金,由騰訊領投、紅杉參投。

隨後,4月19日,“有贊”CEO白鴉發內部信,提到有關部門已經批准,中國創新支付公司用55億股股票換有贊51%的股份。有贊隨即成為持有中國創新支付的“大股東”,正式完成上市。

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與傳統電商不同,有贊、拼多多、雲集均是依託社交媒體衍生出來的新型互聯網電商平臺,又稱“社交電商”。此類社交電商,依靠用戶“口口相傳”能形成“裂變式”傳播,用極低的成本帶動新用戶增長,是移動電商與社交媒體相結合的產物,是互聯網新型商業模式的創新。

眾所周知,資產追逐的永遠是利潤。這種社交電商新模式到底有何“新”優勢,竟引得資本紛紛垂青?

不拼流量拼用戶,社交電商打出零售新玩法。傳統老牌電商忙於找流量,由此不得不陷入價格戰的生態怪圈,各大電商往往你方唱罷我登臺,這種畸形發展,基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於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種“自殺式的生存”。

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新型社交電商的出現巧妙“填補”流量短板。社交電商平臺的模式決定了他們天生就是流量磁鐵,在社交平臺賣貨,低廉的商品價格,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朋友圈等體系實現裂變式傳播,以非常低的成本代價取得了海量的用戶流量。

新型社交電商平臺毋需考慮流量問題,它們所要做的就是找準用戶痛點。“好的愛情是雙方吸引而不是追逐”,優秀的平臺也是用產品吸引用戶而不是拿錢購買用戶曇花一現的嘗試。

作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問題,流量問題解決之後,似乎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新型電商在商品的供貨方和平臺方上,構成“工廠+電商”的新模式,這種製造企業和電商平臺走到一起,可謂是雙方的選擇。而個別不願意被平臺“收割”的廠商,也更願意通過平臺展示和銷售自己的品牌。

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電商平臺還能夠通過拼團等模式分析各類產品的用戶需求量,將數據反饋至上游供應鏈中的生產商,能解決供需匹配問題,同時還可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以社交電商雲集為例,通過雲端資源共享,平臺先聚合商品、物流、IT、客服等資源,將其開放給店主,通過產業鏈“賦能”將店主的成本幾乎降到“0”。店主只需要在網絡社交圈推薦、宣傳,將商品信息有效連接到消費者,帶來客流和交易。不同於傳統電商模式,社交電商基於個體信任,通過社交關係鏈實現商品信息的傳遞和交易的達成,實現商品與個體之間低成本、高效率鏈接。

如此以來,在互聯網新消費的時代背景下,社交電商以更符合用戶消費觀為前提,深入上游供應鏈,實行工廠直供、電商平臺“前店後廠”的模式,提供最優性價比、強調原創和設計的精品,最大限度地滿足新消費族群的需求。

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不愁用戶,貨源充足,社交電商新零售的出現佔據了天時地利,這也難怪資本會紛紛湧入,企圖分上一杯羹。資本搶佔入局、電商平臺涉足社交第三模式已成趨勢。

然而,當用戶和貨源問題都不是問題後,對於社交電商來說,這才僅僅只是起點,哪個平臺能真正笑到最後還是取決於服務。

社交裂變模式下,社交電商運營拼團、分銷和社群三大模式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量用戶。如何保持用戶粘性、維繫用戶才是企業制勝的關鍵。社交讓用戶變得更易接近,也讓用戶變得更加挑剔。如果企業能夠做好服務,用戶的社交屬性再次發揮,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反之,用戶也會棄之而去,選擇更優質的服務。

資本競相追捧 社交電商能否完成騏驥一躍

新的風口,對於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挑戰之餘,新興社交電商能否把握住機會騏驥一躍,還是折戟沉沙,我們唯有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行業的洗牌對於用戶來說是福不是禍,我們期待新零售能為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也祝福這些吃螃蟹的開拓者!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鳳凰和大魚等媒體平臺

WeMedia成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