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之後,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什麼?

沈庭呂


禮貌扶門,這個是比較大沖擊的。無論男的女的,走在前面或相對方向,絕大多數是會把門拉開,然後象門童一樣笑著扶著門讓所有人過了以後自己才離開,大家都會說Thank you.這個至今我都好少能這樣做,我一般就是自己先進然後用手伸到後面推一推,後面的人也會說謝謝。請大家來美國遊也扶一下門,體現我們的美德。



乾淨,我住小鎮裡,這邊的人行道是沒工人掃的,你能想象100年都沒掃過的樣子嗎,賣際上極少垃圾,馬路上也很少。剛來的時候去燒烤,擦完桌子的紙被風吹走了,老美朋友飛一樣地追上去,把紙撿起來放褲兜裡,把我嚇到了,自此我也學會撿起垃圾放兜裡,再扔垃圾桶。

必須停車讓行人過馬路,然後行人會揮手致謝。

乘電梯也沒人去按那個關門鍵的,都是等門自動關上。

絕大多數美國人,無論什麼膚色,都會做上列的事情。


美國車行百萬裡


美國的不足和虛偽很多很多,我在之前同美國人的辯論中也公開指出過了。在此不再贅述。這裡暫且說一說我們應該虛心學習的方面。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希望咱們的社會能變得更好。

1-大多數美國人都用香水或古龍水。整個國家的味道很好。抵達一個西方國家,從機場開始,第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所有人幾乎都散發香氣,黑人白人體味原本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也讓他們格外注意個人衛生,男士女士出門前一般都會洗澡、在腋下擦止汗劑(deodorant)、然後噴香水或古龍水。這是他們從青春期開始就形成的習慣。當然,某些特定地區的特定族裔在出汗多的情況下,味道依然會有,這是事實,但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在公眾場合的氣味是比較好的。這是對別人的巨大尊重。人們擦肩而過、排隊離得近、服務員跟顧客近距離講話,首先聞到的是對方的香味。相比之下,我們的很多人尤其是一部分上年紀的男性似乎很少有用香水的文化。在國內火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經常聞到前面的人(尤其是男性)的汗味、煙味或嘴裡難聞的味道。其實,整個拉美、穆斯林世界也都有使用香料和擦香水的個人衛生習慣。我去過的所有穆斯林國家男性身上都有比較濃的古龍水味道。一個社會的和諧不僅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有這個社會人身上的味道。我遇到過太多西方女孩,有巴西人、美國人、澳大利亞人都告訴我,他們不願意約會中國男生的一個首要原因就是中國男生個人衛生不好,不常洗澡,不注意牙齒衛生和口腔清潔。

2-美國人牙齒白且整潔。美國人講究見面或者拍照的時候笑到露齒,露出一口白牙。來到美國才發現,很多人都定期看牙醫。一般人一年洗牙兩次,定期深入牙齦做深度清潔。除每天早晚刷牙外,必用牙線 teeth floss,因為牙齒中60%的髒東西是牙刷無法刷出的,只有用牙線。另外美國的牙齒矯正和預防技術世界領先,比如invisalign的牙齒矯正技術,防止磨牙和牙齒不齊造成的長期磨損。所以你看到大部分美國人的牙齒又白又整齊。我在美國7年來的一個直觀感受是美國人口腔衛生做的比我們好太多,很少人嘴裡有異味。當然與他們的飲食也有關係,美國人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吃辛辣、蔥薑蒜、火鍋等口味重的食物。you are what you eat。他們嘴裡有異味的比例比我們少得多。我們在這方面真的需要提高。我們很多人不用牙線,不定期洗牙,也不在乎口腔味道,說話的時候味道惡臭,讓人難以忍受。


記者王冠


當說起美國的食物,你會想到什麼?我猜你想的是雞翅、漢堡和可樂。你可別以為美國人的食材全都如同工業流水般無趣,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個美國人吃鱷魚的故事。

在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生活著大量鱷魚,學名叫作美國短吻鱷,也叫密西西比鱷。成年的美國短吻鱷體長三到五米,因為數量眾多,所以南方人常常看到鱷魚出現在它們不該出現的地方,比如公園的河岸上,比如農場的畜棚邊,比如自家的後院裡。遇到這種情況,你家的狗緊張得直叫喚,你的第一反應大概是立刻報警。但美國南部諸州對這樣的情況是有官方指南的:政府建議民眾等上個幾天再決定要不要報警,因為通常鱷魚就是出來曬曬太陽,提升一下體溫,過幾天自己就會回水裡去。不過多數人的耐心經不起這樣的考驗,他們報警,警員來了之後發現通常在電話裡所謂的“襲擊”,不過是“邂逅”而已。警方通常情況下還是會站在冷血動物這一邊,靜觀其變,只有在真的產生公共危害的情況下,才會將鱷魚射殺。

專殺威脅到人身安全的鱷魚的人,叫做“公害鱷魚獵手”,以新奧爾良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為例,這樣的持證獵手有六十五人,獵手證是需要向政府申請的。每年他們殺掉的鱷魚,外加百姓家自己開槍打死的,能達到三千多隻。美國短吻鱷雖然是保護動物,但是保護級別低,還是允許獵殺的。每年八月,捕獵季節開始,又會有很多鱷魚命喪槍口。這些鱷魚最後都用來做什麼了呢?拿鱷魚皮製成錢包皮包,這個不難想象,但上了美國人的餐桌,這個一般人就想不到了。

鱷魚美食是新奧爾良一道獨特風景。此城早年多是法國來的定居者,因此口味也隨法國,而且當年盡是些教育水平低的貧窮法國人,所以新奧爾良的鱷魚餐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土法”烹製。在這裡你可以吃到油炸鱷魚尾,蘸醬鱷魚腿,比這些小吃更上臺面的,還有鱷魚肋排這樣的高檔主菜。另外,鱷魚蛋也是可以吃的。鱷魚肉口感類似雞肉,但又帶著野味,比起豬肉來,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相當有益健康。

然而,和所有肉畜一樣,鱷魚肉準備起來,畫面也是相當殘酷。皮得要完整地剝離,少不了血糊拉的一片狼藉。頭皮則要留著,因為頭可以整隻製成標本,作為獵手的居家裝飾。即便只是一副帶著完整牙齒的上下頜,也是價格不菲的工藝品。所以每年人們絡繹不絕的報名去殺鱷魚,殺完了再運去養殖鱷魚的農場賣掉,歸根結底也是個政府和民間雙贏的正經營生。

美國人吃鱷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宗教信仰。天主教徒有個習俗,星期五他們是隻能吃魚不能吃肉的。為什麼呢?因為教徒普遍認為耶穌受難之日是星期五,上帝之子為了救贖人類的罪孽做出瞭如此大的犧牲,那麼教徒們也應該要在每週五做出一點犧牲,一種習俗就誕生了:每到星期五,天主教徒們就會禁食溫血動物,表達自己與耶穌共度苦難的虔誠決心。什麼是允許食用的呢?不是恆溫動物的都可以,魚肉可以,青口可以,龍蝦也可以。所以理論上講,你要把禁慾日過成縱慾日,也不是不行的。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嚴格遵奉週五不食肉的習俗,但是到了天主教一年一度的大齋期,這個俗還是得隨。大齋期是塗灰日到復活節前的四十天齋戒,跟春節的時間差不多,天主教徒們慶祝春天到來,慶祝耶穌復生,教眾們得補贖、悔改、自我犧牲。在四十天裡,不能吃肉又不想吃魚的人,很多就選擇了鱷魚肉,畢竟吃起來是雞肉,但又不是雞肉。這算不算作弊呢?放心,羅馬天主教會新奧爾良的埃蒙德主教公開說了:“上帝創造了一種這麼奇妙的生物,讓它對路易斯安那州如此舉足輕重,它算是海鮮,所以儘管吃吧!”於是,大齋期也是隨時可以變成一場舉家團圓的盛宴的——吃小龍蝦,烤全鱷魚,這些都算不得違規呢。

忽然之間,覺得吃狗肉什麼的根本不算事兒了有沒有……


沈辛成


剛到美國時,碰到了不少文化衝擊,說說美國的老人吧。

美國的老人心態很年輕、熱愛旅遊、運動,喜歡做志願者,讓我看到了不同老人的生存狀態。這和美國文化中強調獨立、個性的價值觀相關。

剛去美國,我去社區大學報英語班,有一個面視,根據你的水平確定你所在的班級,其中的口試是作自我介紹。結束後,面試老師和我聊天,她是一個六十多歲的女士,女兒一家在上海,女婿是美國一家公司駐上海的高管。她準備去上海看望他們,正在學中文。

不久,我們倆就互幫互助,一週見一次面,她輔導我英語,我教她中文。熟悉後得知,她已經68歲了。互教了兩個多月,她說要出去兩個月,結果是和男朋友自駕游去了,去了六七個州。

後來發現,她不是特例,美國的老人普遍上都這樣。

女兒現在的衝浪教練,免費給女兒教,先生同事介紹的,就是一位七十五歲的退休工程師,他從十五歲開始衝浪,堅持到現在,每年到世界不同的海邊去衝浪。他說世界各地的衝浪愛好者喜歡去夏威夷,其實最好的海灘就在身邊,聖地亞哥。

下圖是他教女兒、和我父親的合影




他是提前退休,照顧患病的妻子五年,前年妻子去世了。

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免費的英語口語課,是由一群志願者組織和教授的,有退休的醫生、教師、工程師、牧師等。帶孩子們做手工的是北卡州立大學的教授,他的太太在做管理工作,倆人非常有愛心,女兒特別喜歡這個爺爺奶奶。多少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繫,回國後,女兒還能收到爺爺寄來的自制的聖誕卡片。另一位退休醫生奶奶,80歲了還在做公益,教英語,每次到節日,總是給孩子們準備了用心的禮物,她說,因為自己是看著九個孫子長大的,知道孩子們喜歡什麼。

大提頓國家公園旅遊時,碰到一群志願者,都是退休的老人。

我們家旅遊時碰到的另一對夫婦,蘇珊67歲,DAWN70歲,他們倆騎著 自行車,帶著帳篷、咖啡爐,穿過沙漠,走過山區,一路野營穿過7個州,行程幾千英里,南北跨了好幾個州。

另一個美國朋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熱愛中國文化,免費給中國留學生、訪問學者教英語。他的媽媽,六十多歲了,住在佛羅里達,經常和丈夫潛水,水下攝影,喂鯊魚。她來芝加哥看兒子時,請我們家吃家常飯,給女兒看她喂鯊魚的照片,和女兒成了好朋友。這位朋友後來娶了位清華畢業的中國女孩,在上海一高校工作了兩年,剛回到著名的賓州大學工作。

看著這些老人,讓我看到了更加豐富、積極的生存狀態,讓我對老年不再心懷恐懼,讓我對每一個活得好好的老人心存敬畏。

多次碰到美國老人朋友,也有陌生人,從小被教育要尊老愛幼的我前去幫忙,或者拎東西,或者推推車,結果被拒絕了,他們表明:我行,我可以。跟在國內幫助老人感覺完全不一樣,在國內,老人被幫助是被尊重的象徵,而在美國,似乎在說,我不行,才需要我幫助。

很多朋友都講到過類似的經歷。


方立在加州


8第一,安全。美國合法持槍,在國內哪怕是晚上十一點才到家,家裡也不多說什麼。在美國如果七八點天黑了都還不回家,房東就開始打電話催了。

第二,飲食。雖然美國的墨西哥菜,意大利菜,牛排店還有早午餐挺多的,價錢也不貴。但是,真的過了兩個月,真的翻不出新花樣了,尤其早飯!房東給我吃了兩個月的麥片後我終於發飆了,我不吃了!國外食品種類太少,還不如國內吃多。還有國外的中餐店特別難吃,這輩子第一次吃幹炒河牛里加茴香的,最後我在飯店裡當場吐了,太難吃了。

第三,笑話。即使你英文完全過關,和人交流完全沒有問題,專業的預科成績優秀,專業課也輕鬆完成,你還有一點興趣愛好一技之長,你還有時間參加一些社團活動,那麼你就要還是交朋友了。即使一開始順利,但是當你們開始聊天開玩笑的時候,別人講的笑話你聽不懂。別人的從小的文化,社會事件甚至政治鬥爭有天然文化笑料。但是你不曾參與,你完全不理解,即使你覺得和別人關係再好,其實也是一個局外人。

第四,不要相信中國人。在國外,看到一箇中國人很容易有一直親切感。這種親切感只有兩種出路,第一被美國ABC 徹底嫌棄,覺得和你混一起拉低身份。第二,得到友善回應,因為這些中國人就是做中國人生意的,不有利可圖,憑什麼給你好臉色。除了唐人街做你生意的,和學校裡做國際學生管理的和一同留學的同班同學,沒有一個美國華人會喜歡你,除非你讓他賺錢。

第五,戀愛。如果有機會戀愛,男生的顧慮應該比女生少。美國的戀愛文化是這樣的。你可以同時和很多人seeing,見面做到哪一步都是自願的。但是隻能和一個dating。從女生的角度來講,你就要忍受伴侶很長時間腳踏多條船,但是你們不是男女朋友關係。所以,作為不願意留在美國,或者不確定是不是留下的女生戀愛的顧慮很多。

最後,美國的隱形歧視。說美國沒有種族歧視的人,都是騙子。如果美國沒有種族歧視,那麼印度也沒有種姓制度。美國的種族歧視不體現在別人白你一眼,或者直接侮辱你。這種有,但是在大學城裡面很少。因為大學所在的小城都一般政治偏左,反歧視較多。但是美國的歧視,主要提現在升學和工作上面。美國大學根據種族比例招生,工作單位按照種族比例招聘。找工作白人的機會比黑人大,黑人的機會比你大。

其實,我覺得國內好。可能我是從中國一線城市到美國小地方,覺得這輩子沒去過這麼破的地方,我們市中心的地鐵站都比芝加哥的國內飛機場大。連西藏的環境就比芝加哥紐約好。反正,去趟美國徹底幻滅。從前是憤青,去了美國變成祖國腦殘粉。中國在國內再怎麼被罵我都接受,要是國外罵一句,我懟他懟到天亮。


最愛JacksonYi


在公開場合太過直截了當和開放

在去美國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閒聊的概念。當然,我曾多次聽說過所謂的閒聊,特別是在英語課程中,但卻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過。如果沒有什麼可說的話,說話的意義又是什麼呢?然後我到美國工作和旅行,周圍的人開始和我閒聊寒暄。讓我感到震驚的不是人們問我“你好嗎?”,因為我知道這只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而是每個人,包括街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在說“你好嗎?”

無論是在工作(當工作不太忙,有時間說話時)的時候,還是在公共場合,公共汽車、飛機、火車上,人們總是要找我說話,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情緒高昂。

比如,中國人說:“我的房間裡有一隻蜘蛛,被我用拖鞋拍死了。”而一般美國人會說:“哦,我的上帝,你不會相信的! 我進了我的房間,裡面有一個胡瓜蜘蛛! 我拿了一個拖鞋,用我所有的力量開始打蜘蛛,直到打死它! 我還是不敢相信竟然會發生這種事!”

我已經在美國呆了三個月了。第一個月因為這種閒聊感到十分煩惱,我甚至偶爾會使用“emotional exhibitionism”這種詞。但之後就習慣了,甚至開始變得享受起來,特別是當我完成工作並開始旅行的時候。因為這種閒聊也挺好的。我可以問飛機或火車上任意一個陌生人,我們正傳遞的東西是什麼,並由這種方式來了解他們。

食物價格

在中國,最省錢的吃飯方式是買菜燒飯。 我買一斤的蘑菇,一斤的土豆和兩個雞蛋,這些只要不到十塊錢,就足以讓我一個人吃飽了~這對中國人來說似乎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處理食物,那他就應該得到報酬,這筆錢(以及其他生產成本)將被添加到我的賬單中。 所以處理食物的階段越多,食物就越貴。對不對?

但在美國不是這樣。

在美國,由於某種原因,食物加工的階段越多,越便宜。 我從以下的事感受到了這點:如果我買了奶酪、麵包和黃油,自己做三明治,將會支付比從別人那買一個三明治更多的錢。

這完全違背了我以前任何的消費習慣,以至於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我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這可能與規模經濟有關,但不管怎樣,我還是不太清楚)。我知道許多美國人不喜歡這種事,他們把廉價的加工食品歸咎於全國肥胖問題。在美國時,我生活費不夠,體重輕了不少,當然這可能與我每天工作10-12個小時,通常白天只吃早餐和午餐有關。

總的來說,美國是一個非常棒的地方。 但這個國家也有點奇怪。


北美車釐子


我遇到的中國方言闖美國海關的文化衝擊

最大的文化衝擊當然是語言,如果語言算文化的話,那我去美國之後,碰到的最大的文化衝擊就是語言。

美國人他們講美國英語,我講中國漢語。雞同鴨講算不算文化衝擊?

但是,這種文化衝擊,在我下了飛機踏上美國領土的那一天,過舊金山海關的時候, 卻帶給我十分愜意的感受,讓我頓時消除了在國內時根深蒂固對美國佬的偏見。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英語很爛,偶爾能說兩句,偶爾能聽懂兩句,一著急可能就會語無倫次那種水平。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本來就很疲憊,加上時差,下飛機的時候精神狀態有點恍惚。臨行前背的那幾句過海關用的英語,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我跟同行的小夥伴說,我英語全忘了,怎麼辦?

他們說你就講普通話吧!

我說我講普通話他們不是一樣聽不懂嗎?

也是。

乾脆跟他們講方言吧,惡作劇一把?大不了過不了海關唄,反正是來玩的。

於是,我請小夥伴們拿出相機,準備把我用中國方言闖美國海關的場景錄下來,看看結果會怎麼樣?可是,錄像的陰謀很快被發現被制止了。

排了半天隊,輪到我過海關了,小夥伴們都為我捏把汗。

藍眼睛的海關官員是個捲毛大帥哥,大帥哥一本正經地接過我的護照,順口說了句:hello,

我也說了句:您家好(湖北方言),

大帥哥接著說了一串英文,然後看著我,等我回答。

我說:阿拉是來白相白相咯。(上海話)

他愣了一下,又對我說了一串英文。

我說:我是來玩的。(普通話)

大帥哥顯然聽不懂我的話。

他探過身子向旁邊的金髮美女海關官員求助。

金髮美女朝我微笑地點點頭說:他問你從哪裡來的?(純中文普通話)

我一著急就飈出一句英語來:I'm from Shanghai, China.

她又說:他問你來美國幹什麼?

我一下子憋住了,只冒出一個英語單詞:Play!

沒想到,他們兩個相視一笑,同時說了句:OK!

然後,大帥哥在我的護照本本上“咔嚓”蓋上了那個大戳。

我過海關了!


我過了海關,坐在舊金山大橋邊曬太陽


呆呆熊沙龍


第一次去美國,簡直了:

1. 剛去第一天,朋友接的我,到了房東家,房東正在刷油漆,他們家裝修竟然是自己乾的,自己刷油漆鋪地板,顛覆我三觀;你還別說人家房子弄的還挺不錯:

2. 還是剛去第一天,房東拿個黑乎乎的東西給我,後來知道是牛油果,我吃了一口然後吐了,搞得他們好尷尬:

3. 去了沒多久,他們汽車要保養,我勒個去,男房東竟然自己動手把機油給換了:

4. 去海邊玩,小動物竟然不怕人,要不是擔心給國家抹黑,我分分鐘把他抓起來烤了:

5. 還有晚上,堂堂美利堅,晚上房東卻不讓出門,說不安全;南瓜節那天,房東把他買的槍拿出來把玩了一下,十幾把重型機槍,還有狙,你沒看錯是cs裡面帶瞄準鏡的狙;他們家槍能裝備一個班;


PACTDATA


應該是“思維”方式吧。美國式(人)思維看上去非常簡單,好或者不好,YES OR NO.但是事實上沒有那麼簡單。人類有著共同思維基本模式,比方:天氣怎麼樣,身體好嗎,飯吃了沒有等等問候語或者其他禮儀上的寒暄。但是這些客套語過場後,民族文化不同地方就慢慢顯示出來了。我們中國人喜歡侃大山,聊家長,美國人沒有這樣的習慣,他們喜歡進入自己興趣的話題,一般他們喜歡刺激的體育運動,時事新聞和極限比賽或者露天音樂會,酒吧,電影大片等等。



我們中國人喜歡三五成群一起嘰嘰喳喳毫無顧忌的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美國文化沒有,他們喜歡去劇場享受和欣賞TALKING SHOW,哈哈大笑一場然後各自回家。我們中國人即使你英文說的再好也很難融合於他們的文化,為什麼,因為美國人他們非常虛偽,表面的熱情掩蓋不了他們今天對有色人種的歧視。美國人骨子裡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思想,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只是被世界主流輿論正義之詞壓著而已。說到這裡,應該明白我們和美國人之間最大的文化衝突就是文化認同和傲慢與偏見,這是沒有辦法的。



大提琴心聲


合情合理,是我對美國的評價。對非歐美文化的人來說,合乎情理,是不亞於王朔稱讚美國為理想國的溢美之詞的。

去年十月中下旬我與家人出遊美國16天,自由行東部五城市,紐約→費城→華盛頓→布法羅→波士頓,雖然匆匆忙忙轉悠了一圈下來,感觸良多。想找一個詞來評價美國,還是,合情合理。

來到美國,我們看到的人文街區自然風景,感受到的人文情懷社會關係,都覺得心情舒暢,就應該是這樣的,從心底認同,它們是最為自然的呈現。

好,以下具體羅列幾樣見聞來表達。

第一站,下到紐約的地鐵。我不去百度紐約地鐵何時建造,又為何沒有升級怎樣的。我只說我眼前當下的現實影像,它讓你領悟到什麼。你應該怎樣去共鳴紐約的心靈,體驗到紐約的思考自持。

地鐵的陳舊狹窄,鋼鐵結構幾十年才能生髮長成的濃重的鏽跡,更有水泥樑上整塊整塊的浮起,在國內應該只有荒廢了幾十年的老廠房都未必能見到這樣的歲月痕跡。咣噹咣噹的電車走在鐵軌上,讓你失笑,原來這才是名符其實的地鐵,地下管道里跑的電車呀!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明白了,可能你也會理解了,美國人為什麼富有了。百年前的財產今天還在服役,還在正常的滿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快捷便利安全,就只是不夠舒服而已。想象一下吧!如果我們祖上傳下來家產,今天還在使用中,在基礎架構的地方依然是好的,我們等於可以長年的日積月累,有深厚的資產積墊,那麼無論是私人也好公共機構也好,我們都這麼積累著,我們還會這麼無恆產而缺恆心嗎?

紐約中央地鐵站,內裡燈光不怎麼亮,但典雅高大,就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人文景觀,歲月沉澱下來的自信莊重與溫馨,讓它在每日快速人流的沖刷中,點點滴滴的積累下來終成歷史的厚重。千萬別站著說美國曆史短了!相比之下,我們只擁有考古意義或旅遊觀光意義上的歷史古蹟,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我們又感受體驗著哪些歷史的厚重了呢?

第二站,費城。在我們的日常感覺裡,體制外的我們與國家政權政府等等政治上事,在情感上是難有什麼親切感的,誰讓我是被統治的平民,連發表不滿意的權利都不明白有沒有。但是在費城,你會感受到美國兩百年前建國的思想理念就是我們現在都能理解與接受的,因為它訴諸的是普世的人道,與我們古代的天下觀是相似的。我們古人在高尚處,講求的也不止步於治國,而是平天下,為所有的人類,建構文明社會,為普天之下的人謀福利。美國人對這種建國理念是滿懷的尊敬和信仰的,沒有體制內外,所有美國人都擁抱他們的最高法典。

第三站,華盛頓。國會山這一大塊遊客必去感受的區域,國家的偉大與尊嚴依靠自然的風景,高大的樹木廣闊的草地與簡潔的建築來呈現。寬闊的草坪上學生黨在玩足球,高大莊重的建築上大樓名稱卻一點也不清晰,只能說故意避免政府的威壓感。在全世界政治鬥爭本應是最緊張急迫的舞臺上,竟然是如此的天然與美麗,放鬆與自如,難怪王朔說美國就是理想國。

第四站,布法羅。從華盛頓租車跑一整天傍晚抵達布法羅。一路上鄉下的自然風光,紅葉連蔭,美不勝收。



第五站,波士頓。公立圖書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流連於書海中。循自由之路,感受美國人對尋求自由的渴望,為自由而戰而獻身的人士永遠被社會敬仰。哈佛大學裡整一個大建築紀念那些為國為普世價值而捐軀的校友,都讓人肅然起敬。

我無意於寫遊記,只是交待一下經歷。

美國,就是一個公民自在自由的國家,政府在這裡只是公共服務的機構。一方面上得廳堂,高舉最高尚的人類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以此整合公民建構社會,一方面,在接受公眾監督的情況下使用有限的稅金,為公民提供公共品服務。走在大街上,鄉野裡,你能看到公共品,但實在是拮据,路燈都捨不得多亮幾根,夜裡行車真的暗摸摸的,全靠自己照亮前方。公園裡也就保證一個基本的清潔。哪裡有我們司空見慣的政府形象工程?

與我們富國弱民不同,美國是窮國富民吧!準確的說應該是窮政府→富民→強國。

是最大的文化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