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西部旅遊》雜誌

四川省旅發委指導刊物

四川省旅遊學會

四川省旅遊景區管理協會唯一官方指定刊物


  • 本文為《西部旅遊》雜誌原創
  • 如需轉載請聯繫xblyzzs
  • 本文圖片:《西部旅遊》雜誌、李莊古鎮
  • 文字:宋倩

序言

一城有水則秀,一居有水則靈,擇水而棲,是人類親近自然的本能,也是亙古不變的追求。李莊——萬里長江的第一座古鎮,經過千年的洗禮與沉澱,在古巷中呈現歷史,折射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萬里長江第一鎮

我一直很好奇,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座古鎮怎樣在現代感十足的城區邊緣存在?直到去到李莊古鎮,我才清晰地感受到坐落於長江邊的李莊古鎮的低調與古韻。

走在李莊古鎮裡,踏在青石板上,觀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感受經歷千年的一磚一瓦。瀕臨長江的李莊古鎮最早為漁村,在漢代設過驛站,直到明清時期,也是水運商貿之地。現在的李莊,佈局嚴謹,仍保存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的建築特色。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走在院落間的幽深小巷,看著兩旁的明清建築,古色古香的雕花門和白鶴窗,高聳的封火山牆,精緻的屋簷,每一個木雕石刻都有著精細的做工,栩栩如生,在餘暉的映襯下彷彿穿越到千年之前,別有一番韻味。鎮上的酒肆茶樓在夕陽下結束了一天的熱鬧,迴歸寧靜。

李莊古鎮有四絕:“張家祠的百鶴窗”、“慧光寺的九龍碑”、“旋螺殿”與“魁星閣”。

慧光寺裡的九龍碑,高2.7米,寬1.3米,雕刻得栩栩如生。九條穿梭遨遊於雲海中的神龍,均可以仔細分辨出頭、身、尾,龍口中還含有一顆可以轉動而不掉落的寶珠。寓意為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從此沒有水澇災害,造福萬民。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走到古鎮之尾,長江之濱,可以看到一座全木結構通高三層建築,那就是曾被梁思成先生贊為“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里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的魁星閣。李莊古鎮南邊的石牛山上的旋螺殿,外看為三重簷,內裡實為二層,青色筒瓦,塑有八條垂脊,垂脊上各有垂獸和走獸,每一個均雕刻得精美無比,站在殿內抬頭看,屋頂的結構如萬花筒一般多姿多彩,精妙絕倫。但是除了別緻的外觀,它的主要特點是不用一顆鐵釘,是榫逗斗拱全木結構,所以梁思成先生才會稱它為“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

除了四絕,李莊的古蹟還有很多,南華宮、天上宮、祖寺殿等,每條巷子,每個古建築都透露著這個古鎮的歷史古韻與低調,夕陽西下,彷彿我也置身於那個年代。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這十六個字在當時是多麼的擲地有聲、巨力千鈞。抗戰時期,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等機構已經搬遷五次,卻仍被日機轟炸,需要又一次搬遷。在很多地方已經擁擠不堪,自顧不暇的時候,李莊這座三千人的江邊小鎮毅然的接受了一萬多外籍文化人,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勞乾等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這種勇氣與包容性不是所有地方都擁有的。李莊,也因為這些文人雅士,留下了無數平淡卻驚豔的歲月。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著名的李莊月亮田,有中國營造學社,也有梁思成在李莊古鎮的故居。一進故居,感受到的是樸實,看到一幅對聯:“國難不廢研求,六載清苦成鉅製;室陋也蘊才情,百年佳話系大師”,一幅對聯道盡了當時所有的艱辛與堅持:當時的李莊,物質匱乏,缺醫少藥,林徽因重病在身,只能典賣衣物來接濟。傅斯年得知後特地破例給上級寫信,申請救濟。在陋室油燈下,梁思成夫婦卻共同奮力完成《圖像中國建築史》等一批重要著作,成為日後的學術經典。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踏進慧光寺,我就知道那時的慧光寺必定是熱鬧的,因為當時同濟大學的本部就設在這裡。當抗戰前線需要時,同濟大學364人投筆從軍,他們在慧光寺內集體宣誓,慷慨激昂的出發。在1942年5月,同濟大學35週年校慶,在慧光寺內的戲臺,上演了生動的《雷雨》和《日出》,配合臺基上的單鉤欄古代戲劇故事浮雕,每一齣劇目都訴說著那時的氣氛。而這個戲臺,也成了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臺之一。戲臺側還有2001年樹立的“四川李莊同濟大學愛國榮校教育基地”的木牌,成為激勵後輩的精神支柱。慧光寺內,有慷慨激昂的宣誓,也有生動戲劇的演出,這都是李莊的歲月。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同濟大學結束了搬遷生活,在李莊得以生息壯大。在李莊,同濟大學德文補習班改為新生院,造船組擴為造船系,新增了法學院,增設機械專修科,培養在校生1300人,畢業生700餘人。

月亮田、慧光寺等在那時創造著價值的地方在今日已經變為李莊的“景點”,但是自身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精神,都影響著後來的每一代人。“民族精神的涵養地,傳統文化的折射點”,這是對李莊古鎮最好的概括。

一花二黃三白

很多人沒有去過李莊古鎮,卻知道“李莊白肉”。而這個小鎮除了李莊白肉,還有一波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美食——“一花二黃三白”。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一花”指的是李莊古鎮的花生。雖然花生不是稀奇食物,但是李莊的花生是特別的。李莊的花生用鹽浸泡,採用多種中藥配製的香料,經過10餘道傳統工藝的加工,吃上一顆,酥、脆、香恰到好處。

“二黃”中的一黃是李莊的黃辣丁,瀕臨長江的地理位置讓李莊的黃辣丁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在李莊可以吃到無數口味的黃辣丁,但是配上宜賓特色的竹蓀一起熬湯,竹蓀的味道配上魚的鮮美,味道數上品。第二黃就是李莊的黃粑,黃粑用紅糖、豬油和粘米、糯米混合而成,包料使用的是特別的良姜葉,使整個黃粑香味更加濃郁,一口咬下,香甜軟糯,開胃爽口。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三白”中的一白指李莊白肉是毋庸置疑的,除了肉質講究,火候講究,刀工是李莊白肉的點睛之筆,每一片白肉厚度1-2毫米,軟硬適宜,肥而不膩。加上李莊特製的配料,讓肉鮮香麻辣,諸味協調。“到李莊不吃白肉,等於沒到過李莊”是民間流傳的一說法,可見“李莊白肉”的分量是多麼舉足輕重。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二白指的是有“李莊五糧液”之稱的李莊白酒,酒用李莊本地的高梁為主料,經傳統工藝釀製而成,酒香四溢。三白指的李莊白糕,採用優質糯米經炒熟後,加進一些幫助消化的中藥材如淮山等,再磨成細粉加入白糖後,用模具壓制成型,香甜軟糯、入口化渣。

每一種美食獨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每一種美食都是李莊古鎮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也是作為李莊千年文化的物質傳承者。

這裡保留了民國最精粹的文化底蘊,一大批名士在這裡留下了傳奇

全國上下有太多的古鎮,但是將小鎮文化與抗戰文化融為一體的古鎮是少之又少,而李莊就是這少數中的一員。他用每一條古巷訴說著抗戰時期故事,文人墨客的傳奇歷史,讓後來的每一代人學習它的包容,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

本期內容已刊登在《西部旅遊》雜誌2018年6月刊

如需購買請淘寶搜索“西部旅遊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