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做為一個山西人,對靈空山早有耳聞,但都沒有得閒而來,今天第一次走近靈空山,才發現百聞不如一見,隨處可見的巨松,足可令我們歎為觀止,這也是靈空山第一次給我最深的印象,從山下到山頂盤旋而上,路過眼前一棵棵挺拔的松樹,我深深覺得,這些巨松彷彿是這靈空山上的靈物,他們在歲月的流逝裡足矣見證這靈空山的博大、深厚與久遠!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走進靈空山,山上茂密的樹林再一次改變了我的認識。樹一如是那山的眼睛,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這裡的樹木種類大約有百餘種之多,而最為著名的樹可能就是松樹了,尤其上了年紀的松樹很多,在這之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油松九杆旗。形狀奇特,位於山頂自成一景,此樹高達40餘米,根部直徑達5米,樹齡在600多年之上,被冠以我國油松之王的美譽。在華北的油松行列裡很盛名,它生長在靈空山風景區境內的聖壽寺山頂上,其一枝出土派生三枝後又分作筆直的九枝主幹,形象好似九面迎風招展的擎天旗幟,由此而得名九杆旗。我們這次來靈空山之行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這九杆旗,站在這棵樹下我抬頭仰望,樹幹直上雲霄,團抱簇擁直插蒼穹,樹蓬與白雲相互映襯,再從側面觀之,發現此樹高高站立山頂,像是在迎接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一棵九杆旗老油松,以其奇特聞名,讓路人大飽眼福。在這個景點逗留了一會,我們一行沿山而下,山路曲折,臺階陡峭,大家在說笑中小心翼翼的行走著,這份看似淡定的心情在這險峻的山崖面前也暴露出一份虛偽,我抓著欄杆,滿身是汗水,一半是天氣熱的緣故而一半就是我心裡懼怕掉下的擔憂。我不能不承認在這山澗小路行走的事實。到了谷底,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可惜谷底無水多少讓人感到一點點遺憾。周圍都是碧綠,從上往下猶如是碧綠的瀑布,也多少彌補了遊人心理上的缺憾。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回首身後的景色,我遐思萬千,在想著,一樣的樹一樣的草,而長在這靈空山上彷彿就多了幾分精神。我不知道冬日白白皚雪下的靈空山是什麼樣的情景,可單單這眼前的綠意,就一樣會給遊人留下深深的印象。於是攜著一份異樣的心情,走在這樹木草叢之中,我總覺得有一份清靜如這山中的涼意不斷的路過自己的心緒,我走著,看著,想著,也許這是我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相遇,但是一樣叫我在這靜美的風景之中品嚐到一份人生的艱辛,樂與不樂,不在乎山水之間,而在於我們遊人的心,行走在這草叢之中,和草叢對話如同是和一份靜謐的心靈對接。

走進這靈空山,面對這鬱鬱蔥蔥的山色,我想到佛里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涉世之初,便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新鮮,對一切事物都都會用一種痛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在這個階段的人生眼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認識都是懵懵懂懂,並固執的相信所見到的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就是按這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進而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第二種人生的境界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者太多的潛規則,於是看到的並一定是真實,一切如霧裡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我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推翻自己固有的看法而深陷糾結、徘徊之中;由此在這段人生裡,我們開始用心的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份理性與思考,所以在我們的眼裡山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人生在第二階段中也得到昇華;三十而立四十八惑六十知天命,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不斷地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才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就是佛說的第三種人生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和第一種境界相比,卻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返璞歸真,則是我們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而已,因為一切源於天地。

我們一行人跨過戀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到了這裡有名東峰腳下。從山腳到峰頂的東鐘樓還有一段路程,我們繼續沿著東鐘樓以南行走,不覺來到了蒼黃色的捨身崖風景點。據導遊介紹,這是李太子初到時結廬的地方,因此又名唐山寨。峭壁就在我們的身後,放眼觀看,覺得和平素見到的懸崖峭壁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導遊講到捨身崖的故事打動了我們對這個峭壁的幾絲眷戀,傳說李太子被反兵追趕,李太子來到這懸崖峭壁前走投無路便縱身跳下深崖,誰知李太子被什麼東西救下,從此李太子和此山結緣。山本是靜謐的,當有了這名人的故事時便多少有些神秘感。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跟我一起去沁源玩——靈空山上感受綠色沁源之美

倘若說靈空山山勢奇特,自然風景優美,會讓人流連忘返,那麼說這裡的亭臺樓閣,一樣也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品味。在這些古代建築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地處靈空山半山腰的聖壽寺,據史籍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削髮為僧。這位皇太子死後,被封為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又賜額聖壽寺,一直相沿至今。由於歷代的增補修繕,聖壽寺的現存殿宇雖已不是唐代原建築了。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在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群裡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築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