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耿直,圓融過活,手把手教你做個明白人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華鬼谷子智囊團頭條號,私信回覆“鬼谷秘籍”,贈送您一套鬼谷子內參資料。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耿直,圓融過活,手把手教你做個明白人

《易經》有一卦,曰:謙卦。竊以為是做人處事最好的卦象。

謙卦:坤上艮下。

邵雍註解:謙和忍讓,尊人自卑。利用謙虛,萬事可達。得此卦者,吉利平安,步步高昇。圓融者前途大好,剛猛者必招敗。

明朝有個叫於彥昭的人參悟了謙卦之理,所以隱居在浙江錢塘,頤養天年,好不快活。很顯然,他還是覺得不過癮,於是把自己的兒子起名:

于謙。

他想告訴兒子,謙,這個字值得體悟一輩子。

彷彿叫于謙的人,口才都不錯。現代的那個于謙乾脆就靠口活過起了營生,當然是做個捧哏演員。而古代于謙的口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更像個逗哏演員。

剛當上公務員那會,給皇帝老兒提方案時,說話一套一套的,把老闆聽的一愣一愣的。當下就交給於謙一項光榮的使命,罵人。

罵誰呢?皇帝的親叔叔。

朱高煦一直有個夢想,學習自己老爹朱棣,幹掉自己的親侄兒朱瞻基。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失敗了,所以就要被問罪。

老實講,問罪這個活可比說相聲難多了,如果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于謙的職業生涯就完啦。

但是,他可是于謙啊。只見于謙毫不怯場的走到了朱高煦的面前,隨口就來了個“呸”字,如報菜名似的數落了朱高煦的罪行。很顯然,于謙的演技是到位的,史料用四個字形容:聲色震厲。

效果怎麼樣呢?只見朱高煦伏在地上瑟瑟發抖,說罪該萬死。

于謙罵的過癮,皇帝聽的也過癮,於是龍心大悅:小於這小子不錯,可以培養。順手塞了張紙條給吏部,越級升為兵部右侍郎。

於是于謙成了兵部的人,這給他後來的偉大,作下了鋪墊。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于謙、王陽明這些人能用兵?

答案很簡單,他們本來就是兵部出身。這就好比用兵就要學兵法,遊說要學縱橫學,修身要學儒學一樣,這就叫博學廣識。

什麼是人才,就是你交給他一件事,他幹成了。你又交給他一件事,他又幹成了。

于謙就是這樣的人才,稱為治世之能臣也絲毫不為過,儼然就是大明帝國時期的超級英雄。賑恤百姓,修路築壩。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于謙。

只花了九年時間,他就升遷為廳級幹部,享受二品官待遇。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領導對於謙的評價是:

你辦事,我放心。

這可不是我胡謅的,史料記載:謙所奏,朝上夕報可。上午上班奏請的事情,到下午下班前就批准了。

注意,此時的背景是朱瞻基的時代,史稱“仁宣之治”,年輕的于謙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

可是花無百日紅,好景不長,大明帝國的第一個奇葩皇帝出現了,他叫朱祁鎮,堪稱大明帝國的剋星,差點把明朝玩破產。

人吶,稍微有點成績就容易膨脹。說好的謙虛呢?在膨脹的時候,早丟掉九霄雲外了。朱祁鎮這個二世祖,剛登基,啥事還沒幹呢,就開始膨脹了,總想幹點事兒。

“我要超越我爹,我爺爺,我爺爺的爺爺……”

於是,在跟于謙不對付的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居然決定御駕親征,建功立業,去平定北方蒙古舊部也先的的侵犯。于謙是反對的,但是反對無效。

一朝天子一朝臣。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朱祁鎮很顯然不這麼認為。他把軍權交給了太監王振,可一個太監哪會用兵啊?王振積極發揮他的厚臉無恥的愚蠢和無知的精神,將錯誤一直進行到底。

不作就不會死,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成功當了階下囚。

“啊?原來打仗跟內鬥的套路不一樣啊。我以為能算計自己人,就能算計敵人呢?我以為貪婪厚黑能夠戰無不勝呢!”

王振帶著這個頓悟,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朱祁鎮的不靠譜給大明帝國迎來了真正的危機。

一夜之間,北方覬覦大明的蒙古軍突然圍困京師。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北京城內只剩不到十萬老弱殘兵,咋整?

群臣上下,一臉懵逼,隨即就開始吵架,甚至群毆。有個叫徐珵的“大師”就站出來說:

“老夫夜觀星象,星象有變,當南遷。”

啥意思呢?趕緊跑吧,晚了就趕不到十一路公關汽車了。

還沒打呢,怎麼就要跑呢?于謙想不明白,於是他第一次不謙虛的說道:

“主張南遷的人,應該斬首。”

于謙是反對徐珵大師的建議的,但是這句話說的有點重了。就好比在職場上,有些人為了否定別人,看不起別人,往往會把話說的很重,最後表面上是贏了,卻把人給得罪了。于謙表面上是贏了,但也給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徐有貞成了笑話。為了逃避,徐珵甚至把名字改成了徐有貞。

“於大人,看不起我是吧,行啊,你等著。”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耿直,圓融過活,手把手教你做個明白人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明的群龍真的無首了,咋整?

當然是找備胎。於是所有人看向了朱祁鈺,他一開始是決絕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其實就是個備胎。這時候於大人站出來說:“這是為國憂慮,懇請殿下登基”。

景泰帝登基,于謙作為主要擁立者,成了兵部尚書。

也先失策了,他以為能把朱祁鎮賣個好價錢,準備套現時,卻發現籌碼貶值了,於是立馬進攻北京。

蒙古鐵騎對戰京師的老弱病殘?這仗怎麼打?或許徐有貞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史料記載的更恐怖: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啥意思?

敵人兵臨城下,京城裡居然連兵器和士兵都沒有。再看城下黑壓壓的蒙古軍團,我就問你,慌不慌?

不慌是可不能的。

動真格的時候,你會發現,平時能說會道、滿嘴大道理的人不知道去哪裡了?就看見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嘆息道:“大明帝國就靠你了。”然後一溜煙,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大寫加粗的服。

也先又失算了,他忘記了一個人:于謙。

他可是于謙啊。他可不是隻會講,不會做的主。就像古代的縱橫家們一樣,不僅口才了得,但是用起兵來也是把好手。只見他擼起了袖子開始戰前準備,擴大兵源、籌備糧草、製造兵器、甚至發動群眾。

“也先,你放馬過來吧。”

于謙用兵有一個規律:讓人看不懂。這種人是最恐怖的。

不管在職場上,還是商場上,如果你的套路讓人看不懂的話,恭喜你,你至少贏了一半。因為你已經開始用智商在碾壓對手了。就如鬼谷子說的:環轉因化,莫知所為。讓人看不懂的套路,才是好套路。

于謙的套路,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從他用人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一般人選拔人才,肯定是要看學歷、看資格。于謙偏不,誰勇猛就用誰。比如有個喜歡耍大刀的偏將叫石亨,于謙舉薦時說道:

武臣如石亨,宜用為將帥。為什麼呢?作戰英勇,身經百戰,雖然人品不咋樣,能打仗就行。同時安排都督孫鏜、衛穎、張軏、張儀、雷通分兵守九門要地。你沒看錯,還真有個叫張儀的傢伙是于謙麾下戰將。

也先終於發起進攻了,石亨建議實行堅壁清野,不給也先留一點糧草輜重。這一看就是兵書上的理論。

于謙不同意。理由很充分:如果這麼幹,就是示弱,也先就知道我們的勢單力薄了,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這一招讓也先看不懂了:明軍居然沒有堅壁清野?莫非其中有詐?

“他們到底在搞什麼鬼?”

請聽題:面對曾經讓世界為之顫抖的蒙古騎兵,怎麼辦?

答案是降維打擊,比如拿炮轟。

也先一開始就下重手,派出一萬多騎兵進攻。在當時這就好比10000臺坦克同時發動,給誰也扛不住。可是時代變化了,蒙古鐵騎剛衝進京城,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明軍的神機營突然開動火炮,埋伏在四周的士兵起身一齊攻擊敵人。更過分的是,明軍中居然還有火槍手充當“狙擊手”。

也先以為一天內能攻下京城,結果他天真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著實不是騙人的。說一組數據,京師保衛戰中,明軍的火槍1.1萬多杆、火銃2萬多支、火箭44萬枚、火炮800多門。

也先定了定神,再放下看去。我擦,這是怎麼回事?他看到的是整齊劃一,鬥志昂揚的明軍,拿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準備決一死戰。後來的幾次巷戰、衝鋒戰,讓也先確定自己失策了。

有一幕,值得我們銘記:京師保衛戰中,連老百姓都出來拿著磚頭跟蒙古人血戰到底。

民心所向,大明氣數未盡!

于謙率眾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戰爭,也先送來了一張求和信:要不,咱們談談?

“滾!”一連五次都是這個答案,也先等不及了,南方的勤王部隊即將到達京師,於是只好撤退。

1449年十一月八日,于謙贏了,大明王朝轉危為安。

他就像超級英雄,不,他就是超級英雄,不,他是大明帝國的英雄。力挽狂難,轉敗為勝,拯救萬民於水火。

就如謙卦說的: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一個謙謙君子,可以做大事,可以成大事。

謙卦六二曰:鳴謙,貞吉。一個人如果能夠說話謙遜,能堅持下去,就是吉利。

于謙參悟明白了嗎?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也先終於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送回朱祁鎮,讓你們內鬥。這一招乾的漂亮,讓朱祁鈺頭疼。接吧,自己不願意。不接吧,彷彿又有點說不過去。

“老於啊,你說咋辦?”

于謙說道:“現在殿下您的位置已經坐穩了,還擔憂什麼?不接的話,恐怕會被人說閒話。還是接回來吧,如果對方只是耍我們的,我們到時候也有話說。”

見於謙都這麼說了,朱祁鈺黑著臉說:“聽你的,聽你的。”

於是朱祁鎮就這麼被接回來了,隨即被軟禁。

“于謙,還記得岳飛是怎麼死的嗎?”

請聽題:如果你是朱祁鎮,你會感謝于謙嗎?

自己明明是朱祁鎮的恩人,但是于謙做好事,從來不說,更不會寫在日記上,一切但求無愧於心即可。

只見不知情的朱祁鎮恨的咬牙切齒:你們怎麼到現在才來?

“于謙,你給朕等著。”

無數個偶然湊在了一起,就成了必然。

還記得於謙提拔的石亨嗎?為了討好於謙,他舉薦于謙兒子當官,這是好心啊。結果於謙拒絕了,他跟皇帝說:“石亨這是在徇私枉法,不能讓我兒子濫竽充數。”

求石亨內心的陰影面積,我明明是想拍一下馬屁,結果你不鳥我就算了,還把話說的這麼難聽。以後再也不跟你玩了。

還記得京師保衛戰中守城的張軏嗎?因為違法,被于謙親自彈劾下崗,自此和于謙分道揚鑣。

還記得那個“大師”徐有貞嗎?改名後,終於讓他等到了一次機會,他拉攏石亨、張軏發動了“奪門之變”,趁著朱祁鈺生病的時候,順利的將朱祁鎮接回宮中,復辟為皇帝。你猜他們第一件事是什麼?

這些被剛正不阿的于謙無意中傷害過的小人們,結成了聯盟,於是立刻抓捕于謙,汙衊謀反,處以死罪。他們都有著共同的覺悟:只要剛正不阿的于謙活著,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這一股力量要致於謙於死地,公元1457年2月16日,于謙被殺。不久後,朱祁鈺駕崩,朱祁鎮登基。

于謙的兒子于冕被髮配到龍門,也就是《新龍門客棧》的故事了。

于謙是個什麼人?史書記載:謙性故剛。很顯然,于謙並沒有悟到謙卦的真諦:剛易折,柔恆存,柔弱方能勝剛強。直性子不是不好,但很容易得罪人。

什麼是謙?就是說話處世謙遜點,如果鬼谷子說的:或陰或陽,或柔或剛。剛柔相濟,陰陽相成。你會發現於謙吃虧就吃虧在太直、太剛、太陽,因此物極必反。

歷史總是無休止的輪迴反覆。明朝的于謙,其實就是宋朝的岳飛,他最終也步了岳飛的後塵。就如於謙為了祭奠岳飛,感慨道: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而真正能代表于謙個性的,當如一首《石灰吟》: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做個清白的人。因此,他潔身自好,重視名節,嫉惡如仇,精忠報國,就如他說的那樣: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

只可惜一心追求清白名節的于謙,最終還是被玷汙了,比岳飛更狠:謀反。

最終被諷刺封諡號為“肅愍”,翻譯過來一個讓人同情的嚴肅的老實人。

皇帝說的很明白啊,你太可憐了,我這是在同情你。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耿直,圓融過活,手把手教你做個明白人

十一

于謙是個能做事會做事的人,但是古往今來,但凡做事,就必然要得罪人。甚至能力越大、功績越大、責任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剛正的人能夠面對大風大浪,力挽狂瀾,卻躲不開小人的算計。

岳飛如此、于謙也是如此。這是偶然嗎?不,這是必然。

作為一個英雄,我們要為他的身先士卒點贊、立功立德點贊、兩袖清風點贊,卻不能為他的生存之道點贊:

剛猛有餘,柔韌不足。

對此,鬼谷子或許會感慨道: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于謙啊,這個世界上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忠信,仁義,講究的是一箇中正平衡啊。

剛正中帶著柔韌,柔韌中帶著剛正,如此方為中正。左手良知,右手良謀,方是中正。外柔而內剛,外圓而內方,方是中正。

太直的人說話耿直,容易傷人,他們不知道,他們以為的真心,未必換來真情。所以,我們做人,處事七分,可以看的直,但是不能說的直。處事,看人三分,不能計較的說出來,做出來。說服不了別人,就做自己,要學會韜光養晦,步步為營:圓融而並圓滑,直爽而不直白。

說到底,還是那一句老話:剛易折,謙受益,

人生,真正的成熟不在年齡,

而是學會了圓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