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今年「三伏」天降水列歷史之最 局地出現洪澇等災害

中新網西寧8月29日電 (孫睿 楊延華)記者29日從青海省氣候中心獲悉,今年“三伏”天,青海省降水量偏多45%,列歷史同期偏多之最,致使局部地區出現了暴雨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或塌方等災害。

8月9日,尖扎縣6小時內累積降水量達到90.4毫米,降水量級之大在當地歷史上罕見。短時強降水導致當地多處山體出現滑坡,道路受阻,房屋進水,路基下陷,村子對外交通幾乎癱瘓。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統計分析,今年三伏天,自7月17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歷時40天,期間平均氣溫偏高1.6攝氏度,降水量偏多45%,列歷史同期偏多之最,呈現出明顯的“溼、熱”氣候特點。

青海省氣候中心氣象專家介紹,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的“三伏”天期間平均降水量為137.1毫米,比歷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5%,列歷史第1多,也比去年偏多20.2毫米,明顯偏溼。

青海省農業區大部、柴達木盆地部分地區偏多1倍以上,其中貴南降水量最多,為290.6毫米,偏多1.7倍,偏多幅度也最大,佔到了該地年降水量的70%,列歷史同期最多,另外,還有民和、樂都、同仁、貴德等9站降水量偏多幅度也列歷史第一位。

“‘三伏’期間,我省平均氣溫15.1攝氏度,比歷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6攝氏度,位列歷史同期第5高,比同期最熱年份2016年偏低1.1攝氏度,與去年同期值持平。”青海省氣候中心氣象專家說,為此,今年的三伏天雖然偏熱,但不屬於最熱的年份。

青海省氣候中心氣象專家表示,今年三伏天降水偏多,加之局地大暴雨天氣頻現,局地出現了暴雨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或塌方等災害,造成了人員傷亡等損失。但是偏高的氣溫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期間農業區春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普期,雖然有降水的短時影響,但總體顯示成熟普期日期略有提前,長勢較好。(來源:2018年08月29日中新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