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兩次中蜂人工育王總是失敗,該怎麼辦?

西瓜皮146288464


中蜂人工育王的技術還不成熟,不能完全照搬意蜂進行人工育王,必須達到條件才可以。

中蜂一直處於半野生狀態,還未完全馴化,為了適應環境還保存著不同於意蜂的特性。

中蜂泌王漿能力弱,不能生產蜂王漿,也不能大量育王。王蟲必須吃足蜂王漿才能發育完成,王漿補足是育不出蜂王的。

所以中蜂不能一筐育幾十個王臺,想育王必須是七八脾以上的強群蜂才可以。否則王蟲接受率不高,接受了也育不出好蜂王。

中蜂適應環境能力強,能根據氣溫蜜源條件變化自動調控產子量。也會因環境的變化決定分蜂,並不一定是由蜂王狀態來決定。中蜂也明白不適合分蜂時不能分,過多的蜂王臺不能留。

所以,選擇人工育王一定要在有分蜂熱出現的蜂群,一定要保證蜜粉充足,最好進行獎勵飼餵。而且不要移蟲太多,十幾個就足夠了。

意蜂育王技術是中外近百年經驗總結,而且意蜂有專門的育王場培育優秀蜂王,所以技術成熟,操作容易成功。而中蜂目前只是在學習意蜂的方法,但必須知道中蜂意蜂是有區別的。中蜂育王比意蜂育王難以成功,但我還是支持大家摸索中蜂育王技術,能夠改良蜂種,培育出優秀的中華蜜蜂來。






追花精靈


在蜜蜂的養殖過程中,如果想獲得更多的蜂群,除了自然分蜂外,就是人工培育蜂王,但在培育的過程中如果不加以防範,往往會導致培育失敗。

像題主所描述的這個問題,就是這種原因,蜂王的培育一般使用專門的育王群,蜂群多是以無王狀態培育蜂王,無王狀態好處是,可以用很少量的蜜蜂培育蜂王,移蟲後接收率高,蜜蜂撫育飼餵積極。

如果養殖規模較小,所需的蜂王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有王群培育蜂王,在封蓋前可以正常培育,封蓋後最好適時用王籠單獨裝起來,一是避免蜂王引起恐慌,二是避免王臺被咬破,三就是避免新王殺死老王或產生分蜂現象。王臺被咬破現象多是由蜂王造成的,特別是在王臺中蜂王出房前幾日,老王會產生恐慌,有機會就會破壞王臺,如果沒有機會破壞,就會產生分蜂情緒,攜帶一部分蜂群逃離。

育王總的來說,還是很簡單的,失敗主要是沒有掌握全部的環節,所以可以通過多學習,來提高育王成功率。





農事一鍋燴


若如主題所說,這個好處理。人工育王不論中意蜂大同小異,別聽那些意蜂師傅忽悠,也別把意蜂說得那麼高大上!響應蜜蜂堂在以前的心得裡也分享過育王這一不是技術的技術。

至於如何做王杯以前提過在這就不累贅了。

育王群的挑選要滿足幾個方面,首先,育王群必須有兩脾足蜂,也可以三脾抽走一空脾成兩脾,足蜂可以做多幾個王杯,王杯最好一框30個,最多不超36個,保證每條王蟲都有足夠和優質的王漿,這樣育出來的新王才是優質的。巢脾確保有卵有幼蟲有蛹有封蓋子,其次,蜜蜂要嫩蜂多,嫩蜂吐王漿量大。第三,確定育王群后隔晚需要飼餵,囚老王拿離育王群,讓育王群處於失王狀態。最後,第二天下午開始移蟲,挑選王蟲,因為肉眼沒法分辨幾日齡,唯有挑選巢房裡沒彎滿巢房的幼蟲,從幼蟲背後插入移蟲針,挑離巢房的王蟲必須是與巢房裡的形狀一樣,這樣保證王蟲的成活率。移好王蟲放入育王群,當晚要飼餵,連續飼餵三晚直至王臺封蓋。從移蟲日算起8天,囚禁要換新王的蜂群,第9日早上掛王臺,9週日新王出臺!(9週日當晚新王陸續出臺)。

以上是響應蜜蜂堂一慣的做法,如有不妥之處請大神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