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自書五憶歌》,恣肆縱逸,神采飛揚

王寵《自書五憶歌》,紙本,草書,縱29.3,橫294.7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這件書法是王寵三十五歲的作品,書卷通篇恣肆縱逸,神采飛揚,是他傳世的一件精品。

王寵《自書五憶歌》,恣肆縱逸,神采飛揚

王寵詩文書畫皆精,藝術成就直可睥睨群倫,使墨守成規者黯然失色。王寵以其學養、胸襟格調贏得明代中後期人們的高度讚賞和欽佩。他四十歲英年早逝,不僅是明代吳門書派的損失,也是明代書壇的損失,更是整個中國書壇的損失。

王寵《自書五憶歌》,恣肆縱逸,神采飛揚

王寵書法自始至終都以“簡淡”為基調,也就是說,簡淡美貫穿了其一生。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師承、人生經歷有關。正德五年(1510),17歲的王寵與其兄王守從學於蔡羽,歷三年。蔡羽是一位自視甚高的飽學之士,人品文章俱佳,書法直接晉人。從蔡羽處薰染三年,王寵得以入書法門徑。可以說,王寵對晉人書法的認識與體會,是從跟隨蔡羽讀書開始的。

王寵《自書五憶歌》,恣肆縱逸,神采飛揚

唐代書論家張懷瓘說:“書則一字已見其心”。王寵書法簡淡高逸,迥異流俗,正是其超乎塵世的晶瑩透亮的心靈的映現。王寵的書法,是晉人以後極少數幾位能被稱譽為有“韻”者之一。

王寵《自書五憶歌》長卷

王寵《自書五憶歌》,恣肆縱逸,神采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