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沒有王爺反叛,並非他們團結,只因先祖兩妙招

皇家兒女多了,自然是免不了你爭我奪,何況皇帝之位對於每個人都是巨大的誘惑,誰不想上位掌握生殺大權。所以自然而然歷史上親王起義,太監把持朝政,禍亂朝廷的事件是數不勝數。但是在清朝這種情況沒有出現,清王朝雖然後期政治腐敗,但是愛新覺羅的人卻還算團結一體,沒有出現家族內亂的情況。

清朝沒有王爺反叛,並非他們團結,只因先祖兩妙招

你以為是他們十分擁護家族統治者,盡心盡力的為家族做事,其實不是,清朝的親王只是權利被限制了,無法鬧出什麼大事。

清朝老祖宗規定,親王必須全部住在京城,活動範圍不得超出京城60裡,否則就定為謀逆罪。雖然這一點上和明朝很像,但是明朝時在全國地方限制。但是很明顯出現了弊端,建文帝登基之時,一時心軟將朱棣發放回了番地,造成朱棣暗中厲兵秣馬,四年之後以'清君側'的名義攻陷紫禁城,篡權上位。而清朝王爺被限制了活動範圍,只能乖乖的生活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接受皇家的監視,無法幹成大事。

清朝沒有王爺反叛,並非他們團結,只因先祖兩妙招

清朝的親王並不是世襲制,兒子從父親繼承王位會降一級,之後子孫繼承王位的等級更是呈等差數列下降,也就是說幾代之後,就會從一個皇親國戚變成普通的老百姓,沒有一點實權,自然造不成大風浪,皇帝最後也放任不管,畢竟你已經接觸不到皇權了。

當然清朝也設立了鐵帽子王,但是也只有功勳卓著的人才有資格,子孫世襲罔替。其他親王的後代若是以後還想享有殊榮,只能通過自己的功勳獲取。

清朝沒有王爺反叛,並非他們團結,只因先祖兩妙招

由於親王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的限制,自然無法與朝中大臣合謀。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王爺基本和大臣無法取得聯繫,若是有很快也會被扼殺。歷來帝王對這種情況是深惡痛絕,所以安排在親王身邊的眼線是密密麻麻。

所以清朝的親王只能乖乖為國家做事,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也就使得清朝末年雖然被列強割據,農民起義所逼迫,但是內部沒有出現叛亂,表面上看起來還是友好相處,共同管理大清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