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娘炮」之風 建設陽剛社會

社會主流價值觀應該展示健康、陽光的審美,讓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成為真正的偶像。培養擔當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堅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培育和弘揚有朝氣、有追求、負責任、敢擔當的“陽剛文化”。

連日來,關於“娘炮”的話題引發熱議。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新媒體也先後刊文,直言“‘娘炮’之風當休矣,病態文化影響不可低估”,“涵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男性氣質,關鍵是要塑造一種有勇氣、有擔當的內在品格,形成包容、開放的現代風度”。動輒稱人“娘炮”很不妥,因為這一稱呼明顯帶有貶抑性色彩,但是媒體將其上升為公共話題進行深入討論,很有現實意義。

一個正常的社會,一定會包容不同群體,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定能尊重不同群體的特徵。有人長相威猛,有人外形柔弱;有人說話鏗鏘,有人細聲細語;有人虎虎生風,有人謹小慎微……這些都屬正常。人們反感的不是“娘炮”,而是反感“娘炮”霸屏,但凡有時間有興趣看視頻的人,恐怕都無法躲開“娘炮”的裹挾。無論選秀節目還是青春劇,乃至一些比較主流的正能量節目,總是讓“娘炮”主導,彷彿離開“娘炮”就做不好節目。這種盲目追捧“娘炮”的做法,導致“娘炮”之風日盛。

家長不是對“娘炮”有偏見,而是擔心他們誤導孩子成長。一些男明星動作陰柔,全無陽剛之氣,他們越有影響力,越會誤導年輕一代;他們越在孩子心中擁有強大號召力,就越讓人擔憂。一些孩子是“娘炮”明星的忠實擁躉,明星有什麼樣的言談舉止,孩子往往模仿,並以此為美。這不免讓人憂心忡忡。

如果放任“娘炮”之風勁吹,如果越來越多的人以“娘炮”為榮,社會就會越來越缺乏陽剛之氣,國家就會越來越缺乏英武之氣。一個陽光且陽剛的國家,一個有能力維護國民安全的國家,總會帶給國民安全感。如果“國力苶弱,武風不振”,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

今年5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考察,曾當過海軍陸戰隊偵察兵的宋璽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分享了她的從軍生涯。習總書記為宋璽點贊,說他看過《紅海行動》,對其中的女兵印象深刻,宋璽就如同那位女兵。這一細節十分生動,具有豐富內涵。一方面,我們看到總書記對青年寄予深切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另一方面,宋璽的成長軌跡特別是軍旅歷程,對今天的年輕人很有啟發意義。

女性有柔美,男性有陽剛之美,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應當胸懷大志,積極向上,陽光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男性和女性都應當拒絕“娘炮”氣質,全社會都應當對“娘炮”之風說不。摒棄矯揉造作的風格,扭轉娛樂至上的傾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態的審美乃至“審醜”,塑造剛健勇毅的時代氣質和自信自強的社會風尚,才能真正成為公共傳播和公共生活的主流。

習總書記強調,“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沒有血性的人不配做軍人,沒有血性的軍隊就沒有戰鬥力。”這是說給軍人聽的,對新時代的每個年輕人也有重要指導意義。人生在世,沒有一點血性,談何作為?沒有一點擔當精神,談何建功立業?這裡的血性和擔當,都與陽剛、陽光、健康、清新大有關聯。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流行風尚,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無論審美偏好如何主導社會,社會主流價值觀都應該體現積極、正面的取向,展示更加健康、陽光的審美,讓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成為真正的偶像。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推崇什麼、傳播什麼,是關係到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國家未來、民族命運的大事。培養擔當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堅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培育和弘揚有朝氣、有追求、負責任、敢擔當的“陽剛文化”。

建設“陽剛社會”人人有責,弘揚“陽剛文化”惠及人人。每個人多一些陽剛之氣,社會多一些剛健之風,我們的未來必然更值得託付,人生也將因此更加充滿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