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誕生之地

觀看西方藝術發展史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地方成為主要的藝術發源之地,比如印象派集中地法國等。在這些地方總是會出現很多的藝術家,甚至形成獨特的流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世界上都有哪些地方盛產藝術家,甚至各有什麼藝術特色吧!

意大利

艺术诞生之地

意大利的13世紀開始萌發了文藝復興的革新運動,最終引起意大利美術以至整個西方美術的鉅變。

14世紀的意大利美術是文藝復興美術發展的第一階段,亦稱初期文藝復興。但新美術主要在佛羅倫薩及其周圍地區發展,即“佛羅倫薩”畫派。

艺术诞生之地

馬薩喬《納稅錢》

15世紀開啟了意大利文藝復興蓬勃發展的階段。佛羅倫薩仍然是新美術的最大中心,但其他各地也出現了許多重要流派。15世紀的意大利美術較前一時期更為自覺和徹底地學習古典藝術遺產,並開始運用空間透視、人體解剖等科學技法。另一方面,15世紀藝術的現實主義表現是和它的人文主義思想緊密結合的,對市民群眾影響巨大。代表藝術家有馬薩喬,他首次傑出地把透視和人體結構的科學技法用於繪畫創作,他的作品氣魄宏偉,形象渾厚堅實,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精神。代表作《納稅錢》,成為日後所有文藝復興大師學習的楷模。

佛羅倫薩的影響終於使北部意大利也產生了新美術大師,著名代表如A.曼泰尼亞和威尼斯畫派的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與佛羅倫薩大師相當。

艺术诞生之地

威尼斯畫派 喬爾喬內 《沉睡的維納斯》

艺术诞生之地

費拉拉畫派 圖拉 《聖母憐子》

威尼斯畫派是16世紀以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內 和提香為代表的繪畫形式,他們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畫家的精華,但大膽在色彩上創新,使畫作更為生動明快,同時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更大。此外,在北部還形成了費拉拉畫派,主要服務於費拉拉公爵宮廷,代表有C.圖拉、F.del科薩等,亦以華美見稱,但發展不如威尼斯畫派,到16世紀即告衰微。

艺术诞生之地

拉斐爾作品《西斯廷聖母》

16世紀意大利美術達到繁榮的頂點,亦稱盛期文藝復興。在15世紀美術已基本掌握現實主義表現方法的基礎上,16世紀則更進一步,集中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是當時最主要的三位代表藝術家。

16世紀的意大利美術也出現了樣式主義(亦譯風格主義)。這一流派首先萌發於佛羅倫薩,16世紀中後期遍及全國,只有威尼斯畫派受其影響較少。

艺术诞生之地

米開朗基羅《摩西》

17世紀,意大利美術雖然逐漸失掉了它在盛期文藝復興時期那種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它的光輝歷史仍然吸引著眾多異邦的藝術家到來和仰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意大利藝術家仍然對歐洲美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法國

艺术诞生之地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新古典主義取代了羅馬藝術而佔統治地位。這一時期的法國成為西方文化藝術的中心和西方近代美術主要流派的發源地,一些重要畫家均在法國產生,法國的藝術發展成為歐洲藝術的主流。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馬拉之死》(1799年)以簡潔、樸素的古典主義手法成功地將肖像的描繪和歷史的精確性、崇高的悲劇性結合在一起,有力地表現了這位人民之友的英雄主義特徵。《馬拉之死》以嚴謹的寫實手法表現剛剛發生的悲劇,作者對遇刺戰友的崇敬通過剛勁的用筆溢於畫外。

艺术诞生之地

雅克·路易·大衛 《馬拉之死》

19世紀中葉,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漸漸趨向沒落,這時,有識之士期待著真正''當代的''美術。從法國外省奧南地方湧現出來的現實主義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l819--1877),肩負起這一重任。1855年,巴黎舉辦世界名畫展覽,評審委員會拒絕接受庫爾貝的這幅《畫室/在我的畫室裡》,原因是太具有社會主義性質。於是畫家決定就在世界名畫展附近租一間房子單獨展出這件作品,並題名為“現實主義展覽館”,同時宣佈:''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如實地表現我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和思想面貌。''現實主義藝術流派因此而得名。這一大膽行動,使庫爾貝成為公認的寫實主義美術領袖。

艺术诞生之地

庫貝爾 《畫室》

19世紀後半期,印象派這一繪畫流派在法國誕生,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西斯萊、德加、莫里索、巴齊約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畫家的繪畫生長在寫實主義的土壤之中,但他們的主要興趣在於準確而客觀地描繪個人面對世界時的視覺感受。

艺术诞生之地

莫奈 《印象·日出》

艺术诞生之地

立體主義創始人喬治·布拉克

1908年,立體主義,又譯為立方主義,作為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由當時居住在法國巴黎蒙馬特區的喬治·布拉克與畢加索建立。在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西班牙

艺术诞生之地

16世紀末至17世紀的一百年是西班牙美術的黃金時代。其間,出現了像埃爾·格列科、裡別拉、蘇巴朗、牟利羅等傑出的畫家。而其中影響最大的人物,還是迭哥·德·席爾瓦·委拉斯貴茲。他是菲力浦四世的宮廷畫家,為皇室畫了大量的肖像畫和歷史畫。在畫家五十歲時第二次被派赴意大利,這次他在羅馬停留了一年多時間,曾為教廷貴族畫肖像,其中最為傑出的是《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

艺术诞生之地

委拉斯貴茲 《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

在當代繪畫史上,西班牙又出現了弗朗西斯科·戈雅,這位天才的畫家為繪畫上的現代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並開創了偉大的當代繪畫史的紀元。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裡,特闢戈雅專室,其中陳列有最著名的油畫《裸體瑪哈》與《著衣瑪哈》。

艺术诞生之地艺术诞生之地

戈雅 《裸體瑪哈》(上) 《著衣瑪哈》(下)

到了二十世紀,西班牙出現了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與立體主義代表人物畢加索,他們倆與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薩爾瓦多·達利是一位具有卓越想象力的天才帥畫家。在把夢境的主觀世界變成客觀而令人激動的形象,他對超現實主義、對二十世紀的藝術起了深遠的影響作用。

艺术诞生之地

薩爾瓦多.達利 《時間的永恆》

而畢加索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更是佔據了不朽的地位。他的《格列尼卡》用“立體主義繪畫的手法,描寫了德國法西斯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的狂轟濫炸,造成了大批居民無辜死亡的事實。左邊的牛頭就是象徵著法西斯。畢加索創造力驚人,一生創作油畫1800多幅,素描7萬多件,還有版畫、雕塑和陶瓷製品等。其作品對現代西方藝術有極大影響,享有極高聲譽。

艺术诞生之地

畢加索 《格列尼卡》

荷蘭

艺术诞生之地

荷蘭的藝術成就主要集中在十七世紀。十七世紀荷蘭的一些風景畫中,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已經完全消失,風景畫終於發展成為受人們喜愛與歡迎的完全獨立的繪畫體裁。荷蘭畫派的藝術家們描繪了沙丘、海灘、風車、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這些典型的荷蘭風光,無處不流露著他們對祖國秀麗山川的熱愛之情。其中最傑出的風景畫家為雅各布·凡·雷斯達爾和邁因德特·霍貝瑪。

艺术诞生之地

雅各布·凡·雷斯達爾作品

艺术诞生之地

邁因德特·霍貝瑪作品

荷蘭畫派的另一個重大成就是靜物畫,也發展成為獨立的繪畫體裁。一些優秀的靜物畫家悉心觀察各種日用器皿、珍餚果品,對它們做了十分細緻入微的描畫,使其極為真實生動。

皮特·克拉斯(彼得·克萊茲)是哈勒姆頗有影響的靜物畫家,善於表現金屬器皿與陶製器皿,還喜歡描繪盛在綠色高腳杯中的紅顏色的酒,或者將黃色檸檬放在褐色和灰綠色背景前,使畫面顯得色彩瑰麗無比,富於變化。

艺术诞生之地

彼得·克萊茲《靜物與火雞派》

艺术诞生之地

彼得·克萊茲《蟹肉早餐》

艺术诞生之地

彼得·克萊茲《花瓶與花》

除了荷蘭的靜物畫和風景畫的成就之外,荷蘭更是盛產了很多著名的藝術家。比如,擅長自畫像的倫勃朗、創作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維米爾、人物肖像畫大師哈爾斯、作品色彩鮮明的梵高等等。

艺术诞生之地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艺术诞生之地

《吉普賽女郎》

艺术诞生之地

梵高

艺术诞生之地

倫勃朗自畫像

美國

艺术诞生之地

19世紀,風景畫開始在美國流行。一批經常以哈得遜河沿岸風光為題材的風景畫家被稱為''哈得遜河畫派'',這標誌著美國開始擺脫歐洲的影響,逐步顯露出自己的品格了,因此哈得遜河畫派也稱為美國風景畫派。他們的先驅J.特朗布爾﹑R.厄爾﹑W.奧爾斯頓和S.F.B.莫爾斯,為這一風景畫派打下了基礎。這個畫派始於1820年。T.道蒂﹑A.費希爾﹑T.科爾﹑H.英曼﹑C.科德曼是哈得遜河畫派的第一代。

艺术诞生之地

哈得遜河畫派 科爾 《阿第倫達克山脈的沙隆山》(1838)

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 、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安迪·沃霍爾。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在60年代後期,波普藝術開始讓位於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

艺术诞生之地
艺术诞生之地

安迪·沃霍爾和他的作品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極簡主義開始於美國蔓延,主要發展於美國的一股繪畫及雕塑潮流。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 的反動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消彌 作者藉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極少化作品作為文本或符號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開放作品自身在藝術概念上的意象空間,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最終成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艺术诞生之地

極簡主義代表設計 紅藍椅

英國

艺术诞生之地

英國標誌性建築 大本鐘

風景畫的發展是英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對整個西方美術的進程都發生了影響。英國風景畫的真正奠基者是威爾遜和庚斯博羅,他們在意大利古典主義和荷蘭自然主義風景畫的影響下,一往情深地描繪英國的自然風光,使風景畫由不為人重視的地誌畫和風俗畫背景發展為與肖像畫,歷史畫比肩的畫種,代表英國風景畫的最高成就的是透納和康斯太勃爾。英國水彩畫幾乎是與英國風景畫同時發展起來的,它以地誌畫為基礎,吸收了歐洲大陸水彩畫的材料技法,在英國特有的溼潤氣候中得到迅速發展,產生了一批熱愛大自然,直接研究英國自然風光的優秀水彩畫家。

艺术诞生之地

威爾遜 《阿佛納斯湖和卡普里島》

艺术诞生之地

透納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艺术诞生之地

透納 《晨霧》

1910年,在英國倫敦德一個“現代”法國畫展上,英國美術批評家羅傑弗萊(RogerFry)發明了“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ionsm)一詞。“後印象主義”泛指那些曾經追隨印象主義,後來又極力反對印象主義的束縛,從而形成獨特藝術風格的畫家,其中傑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勞特累克等。實際上,後印象主義並不是一個社團或派別,也沒有共同的美學綱領和宣言,而且畫家們的藝術風格也是千差萬別。之所以稱之為“後印象主義”,主要是美術史論家為了從風格上將其與印象主義明確區別開來。

艺术诞生之地

勞特累克 《紅磨坊舞會》

艺术诞生之地

塞尚 《聖維克圖瓦山的松樹》

後印象主義繪畫偏離了西方客觀再現的藝術傳統,啟迪了兩大現代主義藝術潮流,即強調結構秩序的抽象藝術(如立體主義、風格主義等)與強調主觀情感的表現主義(如野獸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等)。所以,在藝術史上,後印象主義被稱為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

德國

艺术诞生之地

15世紀至16世紀間,在強有力的社會風暴衝擊下,德國的文藝復興美術從開始形成而達到極盛時期。肖像畫與風景畫開始作為獨立畫種出現,特別是版畫達到了當時歐洲的最高水平。

阿爾弗雷德·丟勒(阿爾佈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多才多藝,學識淵博,不僅是油畫家還是木刻版畫、銅版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在建築與繪畫理論方面都有著作出版。丟勒的版畫不但數量多,技藝完美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哲理。

艺术诞生之地

丟勒作品

丟勒畫的動物可以和達文西的相比擬,他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技巧,使他能非常精細地塑造動物的形象,而又不失其整體效果。《野兔》是丟勒用不透明水彩畫的一幅名畫,他甚至能在兔子的眼球上,畫出關著兔子的房間裡的窗戶。

艺术诞生之地

丟勒《野兔》局部

而到了18世紀,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開始登上舞臺。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為表明自己繪畫有別於印象派 而首次使用“表現主義”這個詞。而後德國畫家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別。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代表人物有約爾格·伊門多夫等等。

艺术诞生之地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 約爾格·伊門多夫 《王在瘋人院》

艺术诞生之地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 約爾格·伊門多夫 《德國咖啡館》系列之一

俄國(俄羅斯)

艺术诞生之地

19世紀60年代民主運動的高漲,對俄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863年,一批有才華的美術學院學生退出美術學院,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畫家協會”,後來在1870年改組為“巡迴展覽派畫家協會”。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國最著名的畫家大多屬於這一派。“巡迴展覽派畫家協會”畫家提倡面對現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繪畫藝術參加改造。他們的繪畫不但諷刺俄國統治階級,表現城鄉貧民的苦難生活,而且創造了一批為爭取新生活而鬥爭的革命者形象。

艺术诞生之地

巡迴畫派畫家 克拉姆斯柯依 《荒野中的基督》

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矛盾空前集中的時期,也是俄國美術發展最為複雜的時期。由於悲觀主義頹廢情緒的侵入,在某些畫家的作品裡病態的現象開始抬頭。從前對巡迴畫派干預時代的傾向給予高度評價,現在則認為過於誇大敘述性的作用,會導致色彩運用上的侷限性,因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繪畫形式。

艺术诞生之地

列維坦 《索科爾尼克的秋日/秋天·獵鷹公園》

這個時期風景體裁發展迅速,並出現所謂'情緒風景'的作品。“情緒風景”的任務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過自然狀態表達人類的感情世界。伊薩克·列維坦就是確立“情緒風景”畫的畫家。列維坦將自己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寄予風景創作中,他的風景不僅展現了俄羅斯美麗的自然風貌,而且賦予大自然以獨特的社會意義和人類的情感。1879年,列維坦在學生時代畫的《索科爾尼克的秋日/秋天·獵鷹公園》就幸運地被特列恰柯夫所收藏,後來列維坦提到這件作品時說:“寂寞的林蔭路,寂寞的婦人”,一語道出風景的情緒和人物的情緒溶為一體的構思。

這個時期在風景畫體裁中湧現出一批畫家,很快成為俄羅斯畫家協會的成員,他們都有自己創作的特色。他們的風景創作既有別於巡迴畫派,也不同於列維坦,他們探索著20世紀初的繪畫新法,並越來越廣泛地把風景畫與風俗畫結合起來,從而導致1898年《藝術世界》創作聯盟的組成。在造型藝術中版畫、政治性的素描和漫畫都紛紛出現。

艺术诞生之地

伊凡諾夫 《基督顯聖》

畫家伊凡諾夫的創作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現實。卡薩特金的藝術活動體現了有紀念意義的革命歲月,他長期在頓巴斯煤礦體驗生活,反映礦工生活的作品突出了工人的階級意識。代表作《礦工·換班》、《女礦工》(1894)、《揀煤渣》等塑造了礦工豪放樂觀的形象。

艺术诞生之地

卡薩特金 《女礦工》

20世紀初,作為現代主義藝術流派之一的至上主義成為了俄羅斯抽象繪畫的主要流派。該流派的創始人為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他的“至上主義”抽象繪畫的創立,預示了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趨勢,對構成主義、極少主義以及後來的達達主義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艺术诞生之地
艺术诞生之地

馬列維奇作品

縱觀各個主要國家,可以看出,一個國家藝術的發展繁榮與其國家經濟實力是脫不開關係的。整體上藝術發源之地也是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