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义乌后宅将会如何?省、市各界大咖给出了答案

新时代的义乌后宅将会如何?省、市各界大咖给出了答案

你理想中的义乌后宅街道是什么样的呢?

它或许交通便利,一双铁轨带你奔向全国,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梦想”在此孵化,广袤的农村大地焕发振兴新活力;

它或许底蕴深厚,巍巍德胜岩吟诵赞风赏月的诗篇,登顶览城尽显后宅气魄,相伴幸福之湖,集山、水、气于一身,颇有江南小城之风韵;

它或许和谐善治,既有“都市门户、乐活新城”的动感新潮,又有“春花秋叶、夏荫冬青”的宁静诗意,优质基础设施覆盖每个角落,公共服务普惠每一个市民。

那么,新时代的义乌后宅街道究竟将如何发展?今天(9月7日)下午,“新时代·新城镇·新文化”研讨会在义乌市后宅街道办事处举行,50余名有关专家、领导干部及各行各业代表受邀出席,畅谈后宅小城镇建设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美好图景,深入交流一线经验,为补齐新时代后宅美丽城镇建设的文化短板找“钥匙”、开“良方”。

新时代的义乌后宅将会如何?省、市各界大咖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后宅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申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免考的镇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整治办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街道上下同心同力,大破大立,净居路、起航路等四纵四横精品街区完成改造,线乱拉、道乱占等城市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四大车”“四小车”文明回归,乌伤驿站、心安溪健康游步道、红色元素塔下空间等亮点精彩纷呈,城乡环境面貌取得显著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硬件建设是钢,文化内涵才是魂。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纷纷带来了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基层探索,从如何深化后宅小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城镇灵魂、彰显城镇特色等方面发表观点,助力后宅进一步成为人文荟萃、山水怡情的旅游胜地,文化鲜明、激荡交织的文化腹地,独具魅力、精神盎然的思想高地。

浙江省城规院副总工程师姚欣指出,后宅街道应在特色追求的基础上,积极讲好后宅故事,重拾后宅独有的旧时记忆,再现原乡味道,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并将系列整治向纵深推进,向高水平提升,同时巧妙结合地标性建筑打造后宅文化集市,激活消极空间、促进邻里互动,不盲从不跟风,逐步形成具有后宅特色的“城镇品牌”。

从鸦塘与乌伤到稠岩与义乌,从东晋著名道家葛洪到宋侍郎胡公,从龙溪叶氏与宗泽、徐侨等大家的浓浓真情,到马鞍山与戚继光练兵之间的烈烈豪情……市志办编辑部副主任傅健认为,后宅不仅具有流芳百世的文学佳作,更有忠贞与正气的凛然佳话,这一切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储备和精神养分。

市城规院副总规划师吴广艳认为,后宅小城镇建设中需要引导居民审美,因地制宜开展集体风貌管控,在不同节点体现各异的文化特色,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修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独具一格的后宅美丽城镇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良好载体。

会上,市整治办主任常务副主任王东升、中国义乌网副总经理郑继宁、市文广新局文物办主任黄美燕等10多名各界受邀代表发表讲话。

研讨会最后,后宅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镜跃作了简要总结,并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他表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近年来后宅对小城镇整治力度特别大、项目特别多、变化特别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未来,后宅将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后宅更有气质、更有生命力!”徐镜跃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