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消滅太平天國的時候,是不是對天京屠城了?

第一軍情


湘軍在南京到底殺了多少人?40歲以下的婦女都不見了

154年前,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破太平軍固守的南京城,隨即開始屠城。那麼,湘軍到底殺了多少人?聽薩沙說一說。

早在2年前,湘軍就佔領南京城外不到3公里的雨花臺,開始了全面的攻勢。

到了1864年6月,南京城內糧食斷絕,已經危在旦夕。6月1日,洪秀全去世,7月19日南京城破,湘軍一擁而入。

曾經的南京城,是1個人口70萬的大城市。

經歷了太平天國的反覆戰爭,人口巨減,到了1863年只剩下20萬人。

被湘軍合圍以後,李秀成無法解決糧食問題,2年內被迫放十三四萬人出城逃命。到了城破的時候,南京剩下3萬多人,其中不到1萬是太平軍,其餘2萬多是老百姓。

入城後,包括李秀成在內的數千太平軍突圍,其餘數千太平軍在城內進行巷戰。這些基本都是兩廣籍的骨幹戰士,他們明白即便投降也是死路一條,乾脆拼一拼。

在和太平軍激戰之時,湘軍四面燒殺搶掠。

搶:

所有湘軍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搶。這不是湘軍第一次搶,但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湘軍為什麼搶?原因也不復雜,這就是他們從軍的目的。

湘軍本來就是團練鄉勇,基本都是農民子弟,文化程度很低。

曾國藩的忠君衛道口號,對他們來說很遙遠。對於這些貧窮悍勇的人來說,從軍九死一生的目的,無非是用命換錢。

遺憾的是,清廷的資金短缺,湘軍長期欠軍餉。

九江破城前,胡林翼稱“水師、鮑營、義渠各營尚欠十二三萬兩”(《胡林翼集》二,第172頁,嶽麓書社)。

安慶破城前,欠餉更加嚴重,“軍餉已欠六個月,(胡林翼)日夜焦灼,無術可濟”(《胡林翼集》二,第889頁)。

為此,湘軍甚至出現譁變,持械聚眾要錢。

為了平息士兵們的金錢慾望,自己又沒錢可用,曾國藩之流默認攻破城市以後讓他們搶劫。

湘軍官兵很明白:南京攻陷以後,湘軍就很有可能被解散,這也許是他們最後一次搶劫。

所以,此次人人都參加搶劫,甚至軍營的勤雜工甚至傷病員,都入城搶劫。

一些文官注重名聲,不願意親自搶劫,就低價收購一些官兵們搶來的財物、古董,等於是分贓。

南京城內的財物,完全被洗劫一空。

後來認為,搶劫超過十萬兩白銀財物的湘軍將領,就有上百人。

一說南京被搶走的財物、古董,至少價值上千萬兩白銀。

一些湘軍將領搶劫到鉅額財物後,乾脆不當官了,直接回鄉買房子買地,做起富裕的大地主。

以曾國荃本人為例,當時上海報紙報道:曾國荃搶走的財物,用幾十艘大船運載,後購買的良田就有100傾。

有意思的是,曾國藩上報:太平天國在南京並沒有什麼財寶留下。

當然沒有,都被搶光了。

燒:

除了太平軍自己縱火以外,主要是湘軍毀滅搶劫的證據。

當時整個南京城到處都是大火,諸如天王府之類建築被燒的精光。

“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蕩盡,而貢院倖存”, “自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

殺:

趙烈文《能靜居日記》寫到: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寫到:三十二年後,譚嗣同遊南京時仍聽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此次屠殺以殺害老弱婦孺為主,因為湘軍需要青壯年勞動力搬運搶來的財物。

這次屠殺相當慘烈,萬幸的是南京人口已經很稀少,只剩下不到3萬人。

所以,湘軍屠殺的總數還是有限的。

淫:

當時史料記載,年輕婦女多被掠走,一起裝在船上運走,作為戰利品。這些年輕女人或被賣為奴婢,或成為軍人的妻子或者小妾,船上哭聲整天。

城內已經沒有青壯年男人,很多老人沿河追著船隻哭喊,試圖救他們的女兒或者兒媳,但無濟於事。

如果追得太近,老人還可能遭遇殺身之禍。

南京由此遭受一次大劫難。

李鴻章成為兩江總督後寫到:一座空城,四周荒田,無屋、無人、無錢!

電影《投名狀》中,對湘軍的行為做出了最好的註解:搶錢、搶糧、搶娘們!

聲明:本文參考盛 盛巽昌《實說太平天國》

劉安平《曾國藩大傳》

洪均《湘軍屠城考論》


薩沙


1864年7月,曾國奎率領湘軍攻破了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南京)。這些湘軍進入天京城,一時間造成花費十多年修建的天王府,化作一片廢墟,繁華的六朝古都,南京頓時成為人間煉獄。與此同時,湘軍再次大開殺戒,導致了大街小巷上的死者都是老人,還有不滿兩三歲的小孩也慘遭屠戮。曾國藩曾給滿清政府報告說;“曾國奎部在南京城內”分地段分任務,搜殺賊眾,三天時間共殺死賊眾十多萬人,以致於秦淮河上填滿了各種死屍,河水都成了赤紅色。但實際上曾國奎部在三天內就屠殺了大約10多萬的南京居民。

據清朝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這裡提到的死亡百萬人口,除了一些戰死者外,還有大量的平民。但湘軍仍然以“大索”太平軍的名義,從上到下,每一個人製備了一個大竹筐,搶到錢財後就往竹筐裡面裝,一旦遇到反抗者,就進行野蠻的屠殺,毫不留情。

曾國藩的首席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士日記》中寫道,南京城破後七天時他親眼目睹的慘況:“南京城內的,一些老弱婦孺,因為沒有地窖可藏身,全部遭到了屠殺,沿街的死屍不是老人就是未滿兩三歲的小孩,四十歲以下的婦女都不見了,有一個老頭身中數十刀,哀嚎連連,四面八方都能夠聽得很清楚,其亂如此,可為髮指”。就連趙烈文都用“令人髮指”來形容湘軍的殘暴無情,足見南京城遭遇了多麼慘烈的屠殺。

據不完全統計,在太平天國最鼎盛的時候,南京城達到了100多萬人,可經過湘軍屠城後的10多年,到光緒登基時候,南京只剩下不足50萬人。


第一軍情


可以說,現在的南京人,絕不是那時候的南京人了。

剛看完關於太平天國的一本書,書裡有這麼幾個描述:

1、湘軍屠城的事情,在太平天國運動中非常常見。比如湘軍攻克安慶,就進行了屠城。很難想象這是政府軍的行為。這樣的事蹟傳到天京(南京),讓天京人基本斷了投降的心。。經過長時間的圍城鏖戰,湘軍攻克天京那天,軍紀徹底潰散,士兵一鬨而入,期望將這個太平天國的財富洗劫一空。湘軍士兵走進每家每戶蒐羅財寶,大街上到處是老人的哀嚎,湘軍士兵用刀砍,逼迫這些老人說出藏匿財寶的地方,然後被殺害,城裡的大火燒了數個日夜,火光把南京上空照的如同白天,南京上空漂浮著厚厚的煙塵,直到一場暴雨,雨也成為黑色的,把曾經無比輝煌的南京城徹底染成一片廢墟。

2、南京的財寶被大量運往湖南,長江上的船隻租賃價格暴漲,被湘軍用來運輸金銀古玩,玉帛甚至木頭。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為什麼晚清甚至民國時期出現了很多湖南籍名人,湖南一直都很窮,怎麼會這樣呢?這跟湘軍有莫大的干係,因為湘軍從各地擄掠來的財富,回到湖南並興辦教育,才會出現那麼多的名人。當然,湘軍帶走的不只是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這四大省的財富,還有從南京擄走的女人。

3、按照大清律,太平天國家眷株連九族,可能都會被處死,所以湘軍很多都是偷著運走這些年輕漂亮的女人,本來這也不會被後人知道,直到一位秦淮少女的復仇。(名字我忘記了,下文中用她代稱)

書中記載,湘軍攻破南京後,大量老人,婦人和小孩也被殺害。年輕的婦人有的被殺掉,有的被運往湖南做老婆。一位湘軍殺死了她的父母、哥哥,但卻留下了她,要帶她去湖南。這對她來說真是恥辱,因為她可能要用一生來服侍殺她全家的仇人。在這位湘軍帶她回湖南途中,一個夜裡,她乘著那位湘軍士兵熟睡手刃了仇人,然後上吊自殺。後人在她的衣服裡發現了遺書,瞭解到了她的故事。

湘軍在南京的所作所為之惡可見一斑!

這本書名叫天國之秋。我在天貓買的這本書,兩天就看完了,美國人寫的,寫的也非常精彩,從國際歷史來分析的這場死亡約7000萬人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浩劫之一,真實、客觀程度均非常高,值得收藏。

看完這本書後,我是很反感曾國藩的,作為滿清政府的走狗真是非常盡職,作為當時“政府”代言人,卻有著強烈的鄉土意識,並且對漢人國民非常殘暴,殺掉的人比他們認為的匪—太平天國還多。湘軍的勢力範圍中,治安和社會治理甚至不如太平天國。如果沒有曾國藩,中國或許更早走上維新變法的道路,成為一個像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一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

太平天國真的很可惜。當然,洪秀全本人也非常有槽點,讓人失望。


中國經理人


要看你怎樣定義這個“屠城”了。

首先是天京城破時城裡有多少人?

曾國藩紅旗報捷時不提平民,只說“悍賊”就有十多萬人,而且被他的湘軍殺得精光,只剩幾百人也被追殺死在湖熟。但城破時曾在安慶,並未目睹,他弟弟曾國荃已成倍謊報軍情,他再誇大一些就已經豁邊了:他的幕僚趙烈文和被俘的李秀成都說城破時太平軍能戰者不過三五千,連老弱婦孺也就一萬多人,這能戰的三五千人突圍者二千,其中一千三百多人成功突圍,大多數隨幼天王抵達太平軍黃文英部駐守的安徽廣德,曾國藩兄弟奏報在湖熟殺死的太平軍首領幼天王洪天貴福(平安抵達廣德)、順王李春發(根本沒有隨隊突圍,而是一個人裝啞巴混出城到了太平軍佔領區湖州)、章王林紹璋(根本不在圍城內)、巨王洪和元(隨隊突圍抵達廣德後第二天,因得知父親洪仁發死吞大煙自殺)、幼西王蕭有和(隨隊至湖州後病故)都沒有死,而是平安突圍成功,這也表明突圍的太平軍精銳損失不大,當時清方目擊者也稱很多太平天國將領假裝挑夫,借幫湘軍挑贓物混出城,然後把贓物往營地一扔溜之大吉,湘軍明知有鬼但因為贓物到手也就不去追趕,因此太平軍在天京城破時,精銳傷亡不少,但突圍的也很多,著名首領被俘的有李秀成、洪仁達,投降的有朱兆英、陳得風,自殺的有洪仁發,戰鬥中失蹤的有吳如孝、劉逢亮。

太平軍中老弱婦孺被屠殺者當然不少,尤其是老弱,他們沒有什麼價值,但頭顱可以湊軍功數目,自然很難存活,這些人被殺的數量至少有幾千人。

女眷則大多被掠。洪天貴福說突圍時“未帶一個女人”,他的四個妻子也被留下,而這些人在清方各種報告中杳無音信,顯然並未送交有司處罰,而是以“被掠婦女”之類名義私下處理了,譚嗣同根據湘軍前輩和南京秀才的口碑,說“子女玉帛掃數而入湘軍”,說的就是這個事,連曾國藩本人都搶了“長毛南京丫頭”回湘鄉老家當婢女,湘軍軍官鮑鎰無妻,分得陳玉成一個遺孀,他退伍後竟被後者說服,兩人雙雙潛回金陵尋找陳玉成失散的兒子。這幾個事例可以折射出太平天國女眷的普遍命運。她們中的“著名賊首眷屬”如果被造冊舉報,是多半會被處決、至少充軍給披甲人為奴的,既然連四個“幼娘娘”都下落不明,很顯然她們大多從長毛眷屬,變成了湘軍眷屬。

天京城的百姓最多時只有六七萬人,因為城裡不許發展商業,“是個變相大兵營”,人口本就易流出而難流入,圍城後李秀成又幾次放出難民,城裡留下的人數估計最多也就一兩萬人(多了糧食恐怕支持不了那麼久),這些人在城破後當然也有被殺的(趙烈文等人都有記載,並且表示了不滿),但大多是貪婪或殺紅眼的士兵謀財害命或臨時起意,他們並不是“長毛”,腦袋也不值錢,不論官方或理智一點的將領都不會對屠殺他們感興趣。多數時人筆記譴責湘軍搶劫民財較多,亂殺平民有但不多,這和較早被攻克的安徽首府安慶迥異(後者從彭玉麟“直教殄滅無遺類,屍擁長江水不流”詩句可知的確屠城,我去考察時當地人也這麼說)。

天京在江南地位重要,清廷和曾國藩也希望好好善後,加上太平天國大勢已去,也有條件收拾人心,因此還是做了些表面功夫的,當地人告訴我,曾經被太平天國當成軍火庫的朝天宮在破城後不到一個月就被立為臨時江南貢院開學,曾國藩親自書寫的“文武百官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石碑今天還立在朝天宮門前,題寫時間據說是同治三年或四年,也就是1864或1865年,而1864年正是破城的年份。當時江南秀才的日記也稱,1865年曾國藩就利用朝天宮舉行了破城後的第一次鄉試,這些都表明城破後的殺戮和破壞都是有的,但達不到“屠城”的級別。


陶短房


屠了,但不是像滿清剛入關時屠揚州或蒙古軍那樣意義上的屠城,軍民全屠殺。這次屠殺的主要是太平軍將士和各大王宮政府部門的人員。當時城破時還有幾十萬太平軍將士在城內。由於當時兩軍僵持時間較長,城內糧食匱乏(這也是城破的原因),很混亂,屠殺太平軍時也難免有士兵搶百姓殺百姓的。再者太平軍在天京十幾年,治安也不是怎麼好,太平軍槍殺百姓也時有發生。百姓也被迫加入了護城的戰爭。百姓應該是屠殺了一部分(這事曾國藩是不會上報,清政府也不會官方記載的,你懂的)。


還地球一份潔淨


太平天國運動,嚴重打擊了腐朽反動的滿清封建統治,以摧枯拉朽革命運動席捲大半個中國,動搖了腐朽反動的滿清封建統治基礎,為辛亥革命勝利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礎!促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運動,共產主義思潮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後中國,使中國迅速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得以成功,從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強盛走向世界,領導第三世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獨立運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泰山情侶


多災多難的南京啊。湘軍經過十餘苦戰打到南京城下,又和李秀成在雨花臺連番大戰,湖南子弟戰死戰傷無數,曾國荃為鼓勵湘軍奮勇攻城,曾定下賞格,破城之後,除一干人犯外,破城之後大索十日。南京城破之後,湘軍在全城大肆搶掠屠殺,南京城內大多為太平軍眷屬,因為李秀成曾率軍二十萬解南京之圍,大量隨軍眷屬留在南京,南京一片哀嚎,被殺者以十萬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