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力成了第一生產力,誰能收穫智慧計算的紅利?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當互聯網巨頭開始集體坐莊人工智能;當中國和歐美國家開始集體all in 人工智能戰略;當人工智能、大數據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工業革命進入了第二階段,並開始過渡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階段。

如同蒸汽革命時代的熱能,電力革命時代的電力,如今的新智慧時代下,計算力取代熱能、電力等,成為了第一生產力,而計算力的主要載體,則是融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智慧計算。

得計算力得未來得天下,誰能收穫智慧計算時代的超級紅利?

計算力成第一生產力

為什麼說得計算力者得未來?

不妨覆盤下過去200年的全球經濟發展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重新排列了國家綜合實力排行榜的位次。

以熱能為主要動能的蒸汽革命,助力全球工業從人力時代進入了機器時代,引領者英國躍居全球頭號工業強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領全球進入了電氣時代,讓最先普及應用電能的美德成為世界強國,也造就了西門子等全球工業巨頭。

而從信息革命到人工智能時代的過渡期,計算力成為了最主要的動能,就像熱能之於蒸汽革命,電能之於電力革命,為社會輸送計算力的企業,就像電力時代的西門子等一樣,也將成為時代的直接受益者,而服務器出貨量就是衡量計算力的關鍵指標之一。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統計數據顯示,國家GDP規模與數字經濟佔比、服務器出貨量和整體容量呈現正相關。

2017年的數據顯示,美國GDP規模全球第一,其數字經濟規模高達10.2萬億美元,佔比接近60%;中國GDP規模僅次於美國,為27.2萬億人民幣,數字經濟佔比僅為32%。對比美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和佔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其對GDP的貢獻率,甚至也落後於英國的48.4%,以及日本的47.5%。

從絕對差額和GDP貢獻率來看,由計算力推動的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尚有巨大上漲空間。

而在直接體現計算力需求的服務器出貨量上,排名前四的國家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完全和GDP規模排名一致。

以上兩項數據說明,計算力已經成為了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最主要指標。

再從企業和產業維度來看。

2009年,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排行榜上,TOP10名單中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而2017年TOP8公司中,有7家互聯網公司(蘋果、Amazon、Alphabet、Microsoft、alibaba、Facebook、Tencent),取代了石油、零售、金融、電信等公司。

市值排名前列的前8大公司(除去巴菲特的投資公司),對服務器的採購規模同樣高居前列,也就是說,計算力同樣是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在高科技、互聯網公司之外,傳統企業、政府部門、金融企業等,把計算力轉化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動能之後,同樣受益匪淺。

比如,首鋼集團利用浪潮的ABC一體機進行鋼板缺陷預測,準確率高達99.98%,與人工專業檢測結果接近,鋼材檢測由此從人工密集型工種成為技術密集型工種。浪潮的超大規模AI計算平臺——SR-AI整機櫃服務器,應用於百度的無人駕駛、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業務,可將訓練速度提高了5-40倍。

馬克思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在不同時代,堪稱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有不同的內涵:蒸汽時代的蒸汽機、紡織機;電力時代的愛迪生電燈、發電機;而在智慧時代,毫無疑問,就是計算力,計算力已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

得計算力者,得未來,得天下,這一定理既適用於企業、產業,也適用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力較量。

智慧計算成主流

從1946年美國定製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開始,計算力的技術進化已經持續了七十多年,當我們談到計算,我們可能在說關鍵計算、科學計算、雲計算、AI計算、邊緣計算以及前衛的量子計算。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則把龐雜的計算形態,大致分為關鍵計算、科學計算、智慧計算,以及量子計算等。

所謂的關鍵計算,主要應用場景在金融、電信、交通、能源等行業,為其構建關鍵基礎設施核心信息系統,關鍵計算更重視可靠性、安全性。科學計算,則主要致力於求解大規模的科學問題,應用於地球模擬、生命探索等領域。

而智慧計算,就是“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相比於關鍵計算,智慧計算的靈活度更高,適用性更強,性價比更高,更利於更新迭代;相比於前衛的量子計算,智慧計算更成熟,更易落地,後者作為革命性的計算機技術,要實現規模化、商業化,保守估計尚待十年以上。

因此,王恩東認為,在現存的三大計算模式下,智慧計算體量大、發展快,預計到2020年其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成為主流模式。而到2025年,其佔比可能達到驚人的五分之四,引領未來計算發展的潮流。

比如,前述市值名列全球榜Top10的七家互聯網公司,就高度依賴於融合了雲計算、大數據、AI、移動社交等的智慧計算。

智慧計算的第一個核心要點,就是雲計算,而作為雲計算的主要載體,雲數據中心在實際中就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截止2018年4月,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已經超過390座,以每座容納10萬臺服務器計算,總共可容納3900萬臺服務器。而據Gartner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服務器銷量1145萬臺,不足這個數字的1/4,這意味著服務器供應商在未來幾年,將成為智慧計算最大的紅利受益者,比如中國出貨量第一,希望五年內趕超全球第一的浪潮服務器,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廠商。

智慧計算的另一核心要素則是AI。

智慧計算作為新型生產力,推動了無人駕駛、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包括BAT在內的全球互聯網巨頭都在佈局人工智能。也湧現了一批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比如商湯科技,其在金融、智慧城市、智能手機、人臉解鎖等行業應用上佔有約60%的市場份額。

而以浪潮為代表的服務器廠商,也把佈局人工智能,當作了戰略重點。IDC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AI基礎架構市場增速235%,浪潮佔比57%居第一,超過其他廠商份額的總和。

目前,浪潮已成為百度、阿里和騰訊的最主要的AI服務器供應商,為後者貢獻了超過90%以上的人工智能服務器,前述商湯,也是浪潮服務器的合作伙伴。

就在今天上午,浪潮又發佈了OpenStack AI雲平臺,融合雲計算的靈活性與人工智能的“智慧”,助力行業AI用戶可以更加敏捷的利用開源雲計算平臺,高效完成各類AI研究與開發工作。

因此,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三位一體融合的智慧計算,將在未來十年,成為計算力的主要形態,也將成為企業、產業、國力競爭力的關鍵勢能,由此不難得出,在未來十年內,得智慧計算者得未來。

誰能收穫智慧計算紅利

如同賣水理論一樣,能夠收穫智慧計算紅利的企業,大概能分為兩類,第一,智慧計算服務的供應商;第二,智慧計算服務的使用者。

浪潮顯然是前者,作為智慧計算概念的首倡者和佈局者,浪潮入場早,佈局全,增速高。

第一,浪潮的增速全球最快。

作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服務器廠商,浪潮正在以其全球最高增速,爭取在5年內趕超全球第一。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根據Gartner數據,2018年一季度,浪潮服務器出貨量17.5萬臺,同比增長77.5%,再次成為增長最快的廠商,而在過去的17個季度中,浪潮有11個季度增速全球最高。

而在呼應智慧計算時代、前景廣闊的雲服務器領域和AI服務器領域,浪潮也保持了份額第一。

根據Gartner 2018年Q1數據,雲服務器出貨量和銷售額的同比增量分別為37.4萬臺和20.8億美元,在整體市場的增長貢獻分別為82.6%和51.7%,也就是全球服務器每增長10臺服務器就有5臺是雲服務器,在這一市場,浪潮銷售額為5.36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7%,全球最高。在AI服務器領域,2017年全球市場平均增速為126%,而浪潮增速超過600%,貢獻了中國市場50%以上的AI服務器。

第二,浪潮的產品優勢、技術優勢、供應鏈優勢、模式優勢。

浪潮高速增長的規模、份額、業績,歸根到底,是通過其產品優勢、技術優勢、供應鏈優勢、模式優勢實現的。

计算力成了第一生产力,谁能收获智慧计算的红利?

在產品層面,浪潮服務器具備領先的性能,曾經先後29次打破國際標準化測試組織SPEC的服務器測試世界紀錄。

在技術層面,浪潮發明專利受理量浪潮排名位居國內第一,尤其在AI服務器方面無論是全球最計算高密度的GPU服務器、還是全球最大規模的GPU加速陣列都是由浪潮研製,技術優勢的紅利已經初步顯露。

而浪潮創造性的JDM商業模式,實現了業務的“開放、融合、敏捷”,以聯接生態、耦合需求、敏捷交付、敏捷製造,實現計算力生態協同化與多元化場景需求的緊密耦合,通過與用戶共同設計,滿足大規模應用的定製化需求,研發週期縮短50%,成本降低15%。

在供應鏈上上,浪潮則通過柔性生產,產品供貨週期,產品交付速度提升30%。

第三,浪潮為全球最先進的企業服務,也助力了政府客戶的智能辦公、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等。浪潮的客戶覆蓋了互聯網巨頭、傳統企業、政府部門、中小型創業公司等等。

中國BAT三家互聯網巨頭中,其人工智能服務器有90%以上來自浪潮。而獨角獸公司科大訊飛、商湯、曠視、今日頭條、滴滴等人工智能領先科技公司,也與浪潮形成了緊密合作。

在政府層面,浪潮為國稅總局打造了高效的數據管理雲平臺;幫助海關總署打造了大數據雲平臺,實現了全國通關的一體化;還幫湖南省托起了電子政務雲,幫助山東水文局使用“大數據”治水等等。

對潛在客戶的全面覆蓋,讓浪潮服務器就像一個巨大漏斗,可以盡最大可能收穫智慧計算的紅利。而廣泛的客戶,反過來又說明了浪潮的產品、技術、服務、商業模式等優勢,已經在各行各業廣受認可。

第四,浪潮全球化的夥伴和佈局。

浪潮起步於中國,但浪潮服務器早就鼓帆遠征,走出了邊境線和海岸線,開始全球佈局,官方數據顯示,浪潮已經在全球形成了數據中心產品的8個研發中心、6個製造基地,實現了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交付與服務能力。

作為去年全球銷增長最快的服務器供應商,浪潮服務器三年內實現了進入全球前三的目標,在全球前十的CSP中有一半成為浪潮的客戶,浪潮雲服務器的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海外業務也同比增長了3.5倍,因此,下一步浪潮的目標是五年內全球第一。

中國曾經錯過了蒸汽革命和工業革命,而在信息革命的上半段,中國企業也沒有走到世界前列,但在接下來融合了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智慧計算時代,包括浪潮在內的中國企業,終於迎來了趕超的機會。

資深圍觀、謹慎發言

鈦媒體十大作者/36氪特約專欄

30+媒體平臺/全網過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