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在一篇舊文裡說,所謂好電影,就是能潛移默化把觀眾的見識拔高那麼一點點( )。
可在人生的關鍵期,這一點點,可能就是懸崖前的止步,岔路口的決心,擁抱新生活的勇氣,和幡然醒悟的那一點靈犀。
對於未來無限可能的青年人來說,這可能促成質變的一點點,尤為重要。
成長路上那些多如牛毛的困惑與迷茫,生活來不及教,教科書沒寫著答案,父母的絮叨不入耳,答案該往哪裡找?
經典文藝作品的意義,恰在於此。
楊德昌在電影《一一》中借小青年之口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經典影視拓展了生命的緯度,它回答的難題,大到我們的一生應該怎樣過,小到與閨蜜吵架要怎麼破。比起厚重的書籍,它可能更紛繁駁雜,卻也更淺顯,更直觀,更友好。它不說教,只是讓我們通過熒幕,窺見平行空間的另一種可能性。
我們看見,然後思考,終於解惑。
1、愛
說來也奇怪,談起愛情這個主題,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成千上萬經典愛情電影,而是這部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
一開始,它講的是孤獨。
WALL·E孤獨地活在廢棄的地球上,自己工作,自己生活,自己跟自己玩。你看不出他有多不開心,但偶然出現的小小生物,都能讓他珍惜不已。
Eva的出現,像一束光,驅散了長久以來的陰晦黯淡。
陷入愛情的WALL·E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愛意。
他圍著她打轉
把自己所有的珍藏捧到她面前
當Eva因為他博她一笑的小嫩芽而陷入休眠後,他就守著她——無法喚醒,那就陪伴。
風來擋風,雨來遮雨
當突如其來的大怪獸不由分說帶走她時,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也要追上去。
《機器人總動員》上映後,很多人把它趣味解讀成屌絲青年死纏爛打追求白富美的成功,卻在標籤化的過程中,弱化了這個被稱為屌絲的小機器人,其實奉獻出一份偉大愛情該有的一切。
幾乎沒有臺詞的電影前半程,我們看到,愛是披荊斬棘也要陪在你身邊的無畏
也是無論到了怎樣的境地,都捨不得委屈你的憐惜
更有意義的是,這份愛情如此可愛、具體,毫不懸浮,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對照自己。
若有一個想要與之分享一切的對象,那就是愛吧。
若有一份誰都不願動彈的異地戀,那就是不夠愛吧。
若有人在半睡半醒間還不自覺地幫你掖被角,那就是頂級的浪漫吧。
這就是必須用自己珍藏的小彩燈拉著沉睡戀人走來走去的WALL·E告訴我們的,愛情的模樣啊。
2、奮鬥
之前的《創造101》火了一個詞:
“逆風翻盤”。說來容易,逆風翻盤其實是人生最難的事之一。現實不是起點爽文,真實人生也沒有金手指,平凡如我們,靠著艱苦卓絕的努力,是不是真能換來一點點成就?
2015年的日本電影《墊底辣妹》就詮釋了想在真實世界逆風翻盤,到底要付出多少汗水和淚水。
故事很簡單:美女學渣工藤沙耶加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拼命考上了好大學。
本來濃妝豔抹、享樂至上的廢柴,剪掉長髮,素面朝天,穿上最醜的運動衫,開始做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名校夢。
為了這個夢她挑燈夜戰
不眠不休
被打擊被挖苦
一次次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可是又鼓起勇氣,咬著牙繼續下去。
多麼俗套的勵志故事,卻在青年人中產生了現象級的共鳴,因為沙耶加奮鬥的身影如此真實,那就是曾為每一次人生大考不眠不休的我們自己。
因為真實經歷過,我們更知道這種專心致志、不顧一切的努力有多珍貴。
《墊底辣妹》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沙耶加一邊默默背誦著英語單詞,一邊騎著自行車飛奔。
夕陽下,有個女孩為了一個小小的奇蹟,花光所有力氣。
這世上從沒有什麼無緣無故的幸運。如果你正處在改變人生的節骨眼上,我推薦這部被名字耽誤的好片。
它給了所有奮鬥中的年輕人一個堅定的回答: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不行。
乾了這碗滾燙的雞湯,然後撕掉猶豫與畏懼,拼盡全力去面對人生的難。
3、捷徑
一個雨天,狼狽的少女邂逅了優雅成熟的男人,對方嫻熟地勾起少女的好奇心,俘獲了叛逆期少女的好感
然後一步步引誘她從品學兼優、目標牛津的好學生,變身為流連巴黎上層社會的“貴婦”。
擺脫了枯燥學習的少女毫不意外迷戀上了燈紅酒綠的上層社會生活——自己夢想中的一切唾手可得,既有捷徑可走,誰會去跋涉泥濘?
可隨著成熟男子面具的揭開,她發現所謂愛情,不過是男人一時興起的遊戲,而虛無縹緲的浮華已逐漸腐蝕了自己的心性,正在毀滅原本有無限可能的人生。
這就是《成長教育》裡少女Jenny和老男人David的故事
其實,你能在無數社會與娛樂新聞裡,窺見這個故事的原型。
——新華網轉載的報道里說,在最嚮往的新興職業裡,5成以上95後選擇了“做網紅”。
——19歲與李澤楷交往、21歲為李澤楷生子、23歲正式分手的梁洛施今年30歲了,近日剛在微博上第N次宣佈自己要復出。
……
故事的後來,Jenny幡然醒悟,她說: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
電影裡的Jenny重回正軌,考上了牛津,仍像從沒去過一樣嚮往巴黎。
但我們知道,對於這個18歲少女來說,一切都不一樣了,那短暫的墮落帶給她的,終不會了無痕跡。
太多毒雞湯蠱惑著如今的年輕人,“你年輕聰明又美好,值得更好的”,可它永遠不會告訴你,若你為此走了捷徑,可能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北大教授陳平原說:
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推而廣之,流連於經典文藝作品,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困惑,有好奇,有不滿,有渴求。
作為一個文藝女中年,我經常羨慕如今的年輕人,你們認識世界有如此多樣的方式,你們獲取信息有如此豐富的渠道,你們解決困惑,有如此有趣的老師。
但也正因為豐富多元,識別與甄選,也越來越成為問題。
願你能永遠與好內容作伴,若光影中能有一段、一幕哪怕一句,答你所疑,解你所惑,已是不枉託付的青春好時光了。
閱讀更多 娛樂慄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