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崔永元以一己之力,掀動了今年娛樂圈的最大風浪。

事情始末,可以參照毒舌電影做的事件回顧整理: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from “sir電影”對崔永元的專訪

在這次專訪中,他透露了還有更爆炸的7.5億合同的貓膩。而本週,在陸續接受的媒體專訪中,崔永元在記者的追問下,承認7.5億合同的歸屬是楊子黃聖依夫婦,還說楊子威脅要做掉自己。

崔永元受到的威脅是可以想象的。

陰陽合同、逃稅、天價片酬、洗錢、轉移利潤……每個詞扔出來,都大大挑動看客的情緒,也在挑戰有關部門的監管底線。

大家都在捧瓜等待調查結果,等著看這樣一個光鮮亮麗的娛樂圈,黑處到底有什麼?

等待過程中,不妨讓我們回到戰役的起點。

事情怎麼就到了這一步,整個事件裡,孰是又孰非?

1 范冰冰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范冰冰倒黴嗎?

超級倒黴。

范冰冰無辜嗎?

倒也不能說她完全無辜。

如果把整個事件比喻成一次交通事故,華誼兄弟的《手機2》劇組就是肇事車輛,馮小剛劉震雲就是肇事的司機,范冰冰不過是這輛車上的一名乘客。

可當這輛車把崔永元撞翻在地,且不顧受害人的痛苦揚長而去時,坐在車上的她也並沒有對受害人表示過任何關懷——無論是下車看一眼,還是給出同情一瞥,統統都沒有。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法律責任追究不到她頭上,但道義上,始終不太說得過去。

崔永元自己也說,事發前沒收到她電話,事發後她打電話跟自己哭,專訪裡他一邊跟范冰冰道歉,一邊也忍不住挖苦:想找我這不是找得到嗎?

對比對葛優——這個真正扮演了歪曲版自己的演員——的態度,崔永元反而和善得很。翻看他的各種訪談,很重要的區別在於,葛優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澄清自己演的不是崔永元,也曾私下不止一次向崔永元表示歉意。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你看,有沒有善意,當事人體會得到。

(當然,崔永元選擇范冰冰開炮而不是葛優,肯定不止因為善意,更多是戰術選擇,這個後面再說。)

但無論如何,在這場交通事故中,范冰冰連個末位責任人都算不上。她以不到一分的過,卻承受了超過十分的炮火,顯失公平,非常不幸。

她這麼倒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主要責任人都在裝死。

2 馮小剛與劉震雲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一個導演,一個編劇,是電影的靈魂。

十五年前,兩個人在找崔永元做了大量調研的前提下,共同塑造出嚴守一這樣一個臺上道貌岸然,臺下滿口謊言的猥瑣男角色。從嚴守一這個名字(vs 崔永元),到《有一說一》這個欄目名稱(vs 《實話實話》),再到小三武月這個名字(vs 崔永元的接任者和晶),片中每個細節都在不遺餘力地指向崔永元本人,不懷好意地暗示大家,“小崔本人嘛,嘿嘿嘿……”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這是赤裸裸的惡意。

這對一個注重名譽、敏感纖細的抑鬱症患者而言,殘忍程度難以想象。

沒人能硬著頭皮把這樣的惡意說成是誤傷。明擺著,當年這兩位的目的,是利用小崔的影響力,用最容易挑動大眾神經的桃色新聞,為自己的電影獲取最廣泛與熱烈的社會關注。

他們成功了,無論是在電影上,還是在對崔永元的傷害上。

十五年漫長歲月過去,在大家以為三位中老年人早就“一笑泯恩仇”的當下,一部續集電影又揚起當年的塵土,新仇舊恨,一併結算。

馮小剛會做這樣事,一點不奇怪。

他拼命也要擠進去的那個圈子裡,人人都有一枝厲害的筆,和毫不留情的口。在這些人的回憶與講述中,馮小剛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與極端利己主義者。他的優點是手段,和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勁頭;他的缺陷,則是被很多朋友詬病的、在關鍵時刻展露出的不地道與雞賊。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震雲在整個事件中的所作所為。

我喜歡劉震雲的作品,他的小說有文筆,有洞察,有鞭辟入裡的展示和譏諷,文學價值和現實意義都很高。

但我總忘不了2016年《人物》雜誌對劉震雲的系列深度報道,那裡面,生動刻畫了一個雙面的劉震雲。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在整個崔永元事件裡浮現的,恰是文中那個狡猾的、世故的、善於經營的劉震雲,這個劉震雲把成功作為人生最大目標不顧一切追尋,顯然與馮小剛在某些層面上完美契合。

這樣兩個人,是不會對別人的痛楚太當回事的。事發前對崔永元的追問周旋敷衍,事發後不做一聲、裝死保命為先,是他們做得出的事情,半點不違和。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作為事件的肇始,我不知他們最後會付出怎樣的代價,這代價會不會喚起他們的同理心,會不會讓他們也痛。

3 崔永元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肉眼可見地,小崔越來越偏激了。

大概抑鬱和嚴重失眠摧毀了他的部分神經,讓他做事越來越喪失分寸感。

在各路媒體的描摹下,崔永元的報復是一場無差別掃射。如今新仇舊恨襲來,小崔舊傷復發,發狂之下胡亂開炮,不在乎誤傷,只求讓仇人付出代價。

可在我看來,這是過於表面的解讀,也是對於一名體制內資深媒體人的低估。

仔細研讀他的戰略戰術,每一步都精準如教科書。

——他選擇了范冰冰做切入點。

為什麼不選主要責任人馮小剛、劉震雲?

注意力經濟時代,三個老男人的名字並不能引起廣泛關注,還容易被人以為是炒舊聞。何況三個人名字放在一起,怎麼看都是文化圈的故事,不接地氣,不夠大眾,傳播度根本不夠。

ok,那為什麼不對葛優開炮,有他名字在,就不像文化圈圈地自嗨了吧?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除了葛優曾充分釋放善意外,葛大爺的路人緣實在太好,崔永元撕葛優,路人站他的比例恐怕不多。

范冰冰就不一樣了。論話題度,“崔永元狂撕范冰冰”,簡直是破次元壁的爆炸新聞;論爭議,范冰冰稱第二,娛樂圈沒人敢稱第一。

哪個角度來看,范冰冰都是最佳切入點。

——他選擇高片酬與稅收作靶子。

顯而易見,天價片酬是今年政策打擊的重點(戳這裡複習),也是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圈內爆料品類。1000w4天6000w片酬等關鍵信息點,都是既吸睛、又利於二次傳播的精準投放,他也如願以償獲得星火燎原的傳播效果。

他拋出的陰陽合同,直接捅了娛樂圈乃至整個中國社會最大的軟肋——稅。

往遠了說,稅讓中國80、90年代的首席Diva毛阿敏一夕間身敗名裂;往近了說,稅讓千萬富姐影后劉曉慶鋃鐺入獄,在秦城監獄一坐一年多。

所以陰陽合同一出,娛樂圈人人自危。

捅了軟肋以後,崔永元說過這樣的話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作為一個體制內媒體人,他不知道這事怎麼就點燃了??

說死誰信啊?當然是因為你高明,一戳一個準兒啊!

整個事件在他手中,有序幕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點燃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引爆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還有宕開一筆——用楊子黃聖依的7.5億天文數字擴大打擊範圍,同時繼續刺激看客神經,保持事態熱度,順手證明自己不是隻針對范冰冰。

他太知道整個圈子最心虛的是什麼,也太知道有關部門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這是他的戰術

戰略呢?

崔老師的戰略,正如《雍正王朝》裡鄔先生對四爺胤禛說過的一句話:

有時候,把事情鬧大,也是解決事情的一種方法。

崔永元事件:誰做的對?誰能全身而退?

這就是一個資深媒體人的敏感度,不服不行。

那麼,崔老師勝利了嗎?

要看他想以這場戰爭,得到什麼。

還記得他最原始的訴求嗎?他希望《手機2》項目停掉,不再舊事重提,不要對自己的妻女造成二次傷害。

《手機2》是真的不可能再繼續了。但這場戰爭讓所有媒體自媒體蜂擁而至,以各種方式盤點回憶當年的舊事。結果就是,連當年還沒懂事甚至還沒出生的00後,都知道《手機》的劇情,如何影射了崔老師。

他為妻女而戰,卻也在某種意義上,親自造成了二次傷害。

他說這是一場戰爭,戰爭殃及妻女和平民(指劉震雲女兒和范冰冰)是不對但也沒有辦法的事。

這話同樣適用於他自己的親人。

他打響的這場戰役裡,沒有人做的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我深深理解崔老師的憤懣、不平與憋屈,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

在如今的中國大環境下,我也不忍心苛責他用了這樣偏執又激烈的手段為自己討回公道——某種程度上說,起訴《手機2》劇組只會促成他們的進一步炒作,不痛不癢賠幾個錢,根本達不到懲治的目的。如果那點罰金和賠償有用的話,郭敬明和於正就不會還在影視圈蹦躂了。

可這場戰爭以錯誤的對象始,以誤導大眾點燃(陰陽合同是不是范冰冰),並以我一直很警惕的有罪推定思維貫穿事態發展。

我始終無法贊成,一個人可以為了正義的目的,不擇手段。

在我看來,用不正義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正義,你的勝利本身,就是對正義的玷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