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製造」向「番禺創造」轉型升級

■迎接區委十二屆七次全會

我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

本報訊 (記者胡普甜 通訊員李麗莉 李裕峰)“十二五”期間,我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大力擴展新業態,努力推動“番禺製造”向“番禺創造”轉型升級,為我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經濟基礎。

加快培育創新主體

我區充分發揮創新創業載體對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撐作用,建立和完善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主體的創新創業載體體系。全區共有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166家,數量在廣州各區排名第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家),孵化總面積達75.4萬平方米,累計畢業企業數量達140家。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科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4.9億元,同比增長26.2%。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我區汽車裝備製造和珠寶首飾、遊戲動漫、燈光音響等產業發展迅猛。全區現有動漫遊戲企業600多家,遊戲及其配套產業年產總值佔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珠江燈光高新科技園在聲、光、電、機械、計算機控制等領域研發出大量創新產品,獲得近百項技術專利和國際品質認證。廣州超級計算中心項目、廣東新岸線多用途計算機系統芯片項目等重大項目正發揮積極作用。

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我區依託清華大學人才和技術優勢,推動清華科技園技術研發、融資擔保、知識產權等新業在態集聚。以數字電視高清互動為核心,打造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以番禺節能科技園為重點,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產業。初步形成以大學城、國際創新城為龍頭,民營科技園多元發展的“一城多園”創新經濟格局,2014年9大民營科技園區共入駐科技型企業2000多家,年產值近500億元。

加快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我區以資本驅動創新,努力構建覆蓋創新創業全過程,有效滿足區內創新創業融資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我區作為省內首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相繼推動成立省內首家科技支行,設立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進紅土科信、英諾基金、中科白雲等風投創投機構,成立融合小貸等融資機構,初步搭建起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