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是如何評價岳飛的?

曉風2016



答:《金史》是一部紀傳體史書,且與《宋史》、《遼史》同為元朝人編寫,岳飛是宋朝人,其傳記只能出現在《宋史》而不可能出現在《金史》。而按照紀傳體史書體例,只能是各傳記的傳末評價各傳主,所以,《金史》是沒有關於岳飛的直接評價的。

直接的評價沒有,那麼間接的評價有沒有呢?

有,可見於《金史》卷98之《完顏綱傳》。

完顏綱和岳飛不是同一個時代人。大家都知道,南宋寧宗朝首相韓侂冑主持搞了一個“開禧北伐”,準備雖然不是很充分,但也讓金國一度陷入被動。完顏綱作為金國要員,出任蜀漢路安撫使、都大提舉兵馬事,負責川陝戰場,他的對手是南宋名將吳璘的後人、宋四川宣撫副使吳曦。

金章宗寫了一封招降吳曦的詔書,封吳曦蜀國王,鑄印賜詔,由完顏綱策劃處理。

金章宗的詔書裡有提到了岳飛,說:“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叄夷之誅,可不畏哉。”

看,編著《金史》的人沒有評價岳飛,但金國皇帝已經在不經意中給予了岳飛戰神一般的評價——“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再說一個事,有史學家對南宋初年將領在《金史》中出現次數做過統計:岳飛一共出現在8個紀、傳中;韓世忠的這個數字為7;劉光世為3;張俊為2;宗澤為1。

根據這個數據,大致可以推測出這些南宋將領在金軍中聲望及能力的高低。

當然,可能有人不服,說,岳飛在《金史》8個紀、傳中都是以失敗者的面目出現,有什麼好誇耀的?

問題是,金國在是浴戰火而生的國度,以武力立國,其對戰爭的記載那是十足的“隱敗揚勝”,您查《金史》,金國基本就沒有關於本國敗績的記述。

南宋人所稱道的和尚原、仙人關、順昌、郾城、穎昌等等大捷,《金史》裡基本是沒有蹤影的。

南宋大將劉錡算是一個狠角色,《金史》連他的名字都不屑記。

這樣的“隱敗揚勝”,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怎麼可能找得到岳飛的勝績記載?

不過,金國史官總在強調岳飛“敗”、“退”、“走”,目的是想說岳飛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強調得多了,越讓人覺察出他們的心虛——岳飛既然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何您總要一天到晚拿他說事?這豈不恰恰說明了您實際上是最忌憚他的?

下面簡單舉兩個例子,看看金國史官寫岳飛的“敗”、“退”、“走”背後所透露出的東西。

一、《金史》卷81《王伯龍傳》中記載“(金)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這場戰事的發生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當時的岳飛只是宋軍統帥杜充手下的一員偏將,在宋方作戰部署上沒有什麼話語權,在戰場上並非主導,敗了就敗了,可笑金國史官不寫擊敗杜充,而寫“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顯然,在他們心目中,寫擊敗岳飛比寫擊敗杜充意義更重大。

其實,按照這個邏輯,不管岳飛是一名小兵還是一個偏將,只要他曾經在戰場上出現過,金國史官都可以一律寫成是“擊敗岳飛”的了。

二、《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說“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實際上,金國天眷二年,也就是南宋紹興九年,這一年,宋金達成第一次紹興和議,並無戰事發生。只能說,這是一場無中生有的戰鬥。讓人噴飯的是,即使是虛構的戰鬥,金人也只是說自己的偵查小分隊襲擊宋軍的運糧隊成功。運糧隊不過由民夫組成,本於岳飛威名無損,金國史官卻也要在此大書特書一筆,足見就算能抓獲岳家軍的民夫,也要高興得像過節一樣,滿地打滾,鳴鑼慶祝。

《金史》中關於岳飛的記載,全部是諸如此類,篇幅原因,這裡就不一一展開述說了。只有那些不長腦的讀者,才會傻乎乎地上它的當,以為岳飛真如其所描繪那樣不堪;聰明的讀者,往往會透過那些希奇古怪的記載,悟出金人最在乎、最念念不忘、最畏之如虎的人,其實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並將之抹黑成“常敗將軍”的岳飛!


覃仕勇說史


話不多說,金國的歷史中列舉了岳飛大量敗績。

岳飛在金國曆史中簡直是個常敗將軍,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要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岳飛可能不會一直勝利,特別是在宋金這種形勢相差的形勢下,岳飛難免出現一些戰敗。

但問題是金國人為什麼對岳飛的失敗這麼念茲在茲,沾沾自喜,那只有一個原因,岳飛對於他們來說太重要了。

就比如你今天打哭了一個小學生,搶走了他的糖葫蘆,你會跟誰都炫耀一番嗎?當然不會,那多丟人。

如果你打敗了散打冠軍,你還不四處吹,散打冠軍有啥了不起的,是我的手下敗將。

就是這個邏輯。

金國人肯定打敗過岳飛,就忍不住寫到歷史上,四處誇耀。

不過金人打敗的岳飛是不是岳飛本人,就很難說了。

當時岳飛名頭很響,金國人的後方有許多人起義軍都打著岳飛的旗號。

鄧廣銘先生的《岳飛傳》裡就提到有曾經有一支數萬人軍隊攻打東平城,他們所打的旗號也是岳家軍,但是這個岳家軍是個烏合之眾,被數千金兵就打敗了。

金人把這樣的勝利也記載到了打敗岳飛的“豐功偉績”上。

《金史》中充斥著大量的錯誤,清代有個叫施國祁的作者,研讀《金史》,他專門寫了一本書,《金史詳校》10卷,指出《金史》中的錯誤。常常為尊者諱。

清代史學家趙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那句詩就是他寫的),他在《二十二史札記》裡專門寫過一篇《宋金用兵需參觀二史》,他就說“兩國交兵,國史所載,大抵各誇勝而諱敗”——就是說兩國交兵,都是你誇你的,他誇他的,必須綜合來看,趙翼指出“若徒據一史,必不能得其真也”

所以如果光看金國的記載,岳飛是徒有其名,一些岳飛黑就拿這個來抹黑民族英雄,只能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知量——你們那點錯誤,清朝就有人指正過了,不要再用那點伎倆了。


錦翼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如此無能的人,每戰必敗的人,會當那麼大的官,樞密院副使,現在叫國防部副部長,兩節度使,如果中國分四大戰區,他都是兩大戰區司令員,太尉這個官,高俅做個,哦如此廢物還做上太子少保,哇塞位列三公,這都是活著的時候封的,每戰必抗命,每戰必敗,每敗必升,從20歲從軍開始,一敗封武功郎,二敗封統制,三敗封節度使,四敗封太尉,五拜封樞密院副史,六敗封儀同三司(這是最高的榮譽虛銜),七敗封太子少保。從20歲打敗仗到三十多歲,官做到中央去了,難道他爸爸是趙構的乾爹,宋朝朝廷滿朝都是他的哥們,中興三將是他的親家,每戰必敗還一路被提拔,從連長提拔為方面軍總司令。還他媽的20多歲都當那麼大的官,為什麼為什麼沒天理,岳飛告訴我,趙構和秦檜是不是你的親兄弟,那為什麼又要殺你,我讀史有個毛病,先看你做多大的官,官是什麼原因做這麼大的,趙構不是昏君只是個庸君。


我的姓氏就是我的頭像


紹興十二年,趙構從金國迎回生母韋太后,金使劉祹護送,見面後,金使竟然問宋官員岳飛怎麼死的,“岳飛以何罪而死”?

宋官員不敢正面回應,含糊說“意欲謀叛,為部將所告,以此抵誅”。劉祹嘲諷說“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諷刺南宋忠奸不分自壞長城,連敵人都看不下去。


岳飛身後二十年,金主完顏亮南侵攻宋時,金軍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岳飛不死,大金滅矣”!可見岳飛形象在敵人眼裡如何高大。金章宗在誘降南宋大將吳曦的詔書也寫到,“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

有岳飛為先例,落人口實,開啟叛臣不安之心。韓侂冑主導開禧北伐時,鎮守蜀地的吳曦表面上持重行事,在河池按兵不動,卻暗中幫金兵圍困宋軍,開禧二年,吳曦派將官利吉接金兵進鳳州,把階、成、和、鳳四州割給金國,以鐵山為國界,正式叛宋降金。(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南方鵬


岳飛究竟是出色的軍事家、民族英雄,還是被理想化的人物?我不認為質疑“正統”就是居心不良,相反,允許正當質疑、保護質疑的權力才是對真相最重要的保護。

在《金史》中,岳飛並不是百戰百勝的軍神,他有打過數次敗仗。

但要知道,勝敗並不是那麼容易定義的,在戰爭中雙方都宣佈勝利可一點也不奇怪,比如哈馬斯和以色列經常在交戰後同時宣佈“勝利”,中越自衛反擊戰也是雙方都宣佈勝利,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爭論幾乎是不可能圓滿結束的,網上爭論的雙方都沒有站在完全中立的立場,而是常常帶著某種情緒或者利益取向。

怎樣看待歷史書的參考價值?歷史就算不完全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的原貌的確已經找不著了,因為她經過了層層濃妝淡妝的遮蓋。

歷史學家們都知道,“完全客觀”的歷史記載是不存在的,而且相互衝突的資料卻是不少。爭論的雙方是不是都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一點:憑歷史資料不可能完全還原出“真正的岳飛”是什麼樣子,就好像單憑歷史資料無法還原真正的孔子、耶穌、佛陀、老子。

史學研究,由於其本質的侷限性,一般都默認正史記載是可信的,除非有更新更可靠的資料來推翻,所以這個“默認”同時也是承認,歷史資料的可靠性只是一種為學術需要而制定的假設

古往今來,創造英雄,把人物理想化甚至神化的例子還少嗎?沒有幾千也有幾百不是嗎?

如果只是把岳飛英雄化、理想化,而不是神化也就不必太過較真,因為這是人類的共同心理需要,人心需要英雄、需要偶像、需要神,而英雄形象在鬥爭和民族危難的時期,更作為人民精神支柱。


廬山心靈療愈


《金史》卷81《王伯龍傳》中記載“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 這件事情發生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岳飛當時還沒有獨立成軍,只是宋軍統帥杜充手下的一名普通的統制(大約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團長)。岳飛當時雖然奉命與其他十六員偏將一起隨都統制陳淬前去迎敵,但是卻沒有對整個戰役的指揮權,而只能聽從上司的指揮。所以岳飛逃跑的罪責,都是戰死的領導陳淬的。

嶽吹們說《金史》黑岳飛,我就奇怪了十七員將,比岳飛大的有,比岳飛小的有,主將都統戰死金國人不黑,副統制逃跑人家不黑,偏偏黑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岳飛?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合圍榆次,宋軍主帥殉難,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且戰且退,斬殺追兵五百餘人,聲名大震,嶄露頭角。同年,抗擊金兵於東明縣城。

大家可能會奇怪了,說岳飛為什麼突然跑張俊身上去了?因為這件發生於1126年張俊身上的事,在岳飛傳裡,跑1129年的岳飛身上去了。如同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宗爺爺”,跑26歲的岳飛身上成了“嶽爺爺”一樣,也如同劉錡順昌苦戰兩個多月破的鐵浮屠,跑岳飛“朱仙鎮大捷”身上一樣。

《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

關於毫州、宿州一帶的宋金戰事,《宋史 高宗本紀》記載得很明白:“(紹興十年閏六月) 癸酉朔,張俊遣統制宋超敗金人於永城縣朱家村,王德攻金人於宿州,夜破之,降其守馬秦。戊戌,張俊率統制宋超等及王德兵會於城父縣,酈瓊及葛王褒遁去,遂復亳州。庚子,張俊棄亳州,引軍還壽春。”“(八月)丁亥,楊沂中自宿州夜襲柳子鎮,軍潰,遂自壽春府渡淮歸,金人屠宿州。”

《金史》卷68《阿魯補傳》記載:“宗弼復河南,阿魯補先濟阿,撫定諸郡,再為歸德尹、河南路都統。宋兵來取河南地,宗弼召阿魯補與許州韓常、穎州大抃、陳州赤盞暉,皆會於汴,阿魯補以敵在近,獨不赴。而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其兵犯歸德者,阿魯補連擊敗之,復取亳、宿等州。河南乎,阿魯補功最。” 《金史》的這段記述除了守許州(穎昌府,即今河南許昌)之金將是韓常與《宋史》記載相同外,守陳州(淮寧府,即今河南淮陽)者顯然不是赤盞暉,而穎州(順昌府,即今安徽阜陽)則由宋將劉錡所部堅守,金軍根本就沒能奪取。

《金史》卷66《宗秀傳》聲稱“宗弼復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於毫、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現在大家看明白沒有,原來岳飛戰無不勝,從無敗績很容易。不管誰打勝了都岳飛的功勞,失敗了不好意思上級領導的責任。

畢竟岳飛帶兵沒幾年時間,當上節度使是1135年,被處死是1142年,中間南宋和金還議和了兩年,岳飛剩下的時間,又要鎮壓那麼多農民起義,又要打那麼多偽齊。又要忙著生娃,又要忙著做生意。實在是擠不出時間去對金國“百戰百勝”。


曉風2016


這個題目比較有意思

我們都知道金是宋的死敵,那麼在死敵的史書中,宋的“常勝將軍”又是怎樣的記載呢?

嶽武穆像

讓我們一起來看元代脫脫編寫的《金史》。

宗弼復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於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金史 列傳四》
天會十五年,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其兵犯歸德者,阿魯補連擊敗之,復取亳、宿等州,河南平,阿魯補功最。(《金史 列傳六》
天眷元年,宋岳飛、韓世忠分據河南州郡要害,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宗弼……自率眾取亳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時暑,宗弼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河南平,時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勞問宗弼以下將士,凡有功軍士三千,並加忠勇校尉。(《金史 列傳第一五》
王伯龍在天輔六年,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
《金史 列傳第一九》
天眷元年,授鎮國上將軍,除東平尹。明年夏,宋將岳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御之。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勒兵襲之,至清口,飛眾泛舟逆水而去。……遂棄營去,幾二十里而止。是夜,宋人來劫營,無所得而去。……岳飛以兵十萬圍邳州甚急……守將如其教,填之。岳飛果自此穴地以入,知有備,遂止。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金史 列傳第二二》

看這些記載,岳飛一直在敗啊! 是的,沒看錯,這就是《金史》中關於嶽武穆的記載。

《杭州嶽王廟之岳飛像》

讓我們再看看《宋史》是怎麼寫的。

《宋史》為岳飛離一傳,詳細記載了岳飛一生的事蹟,其中的郾城大捷記載如下:

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柺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宋史 列傳第一二四》)

可知,宋人對岳飛是非常崇拜的,再宋人心中,岳飛就是英雄的象徵。

明顯可知,《金史》對岳飛是一種貶抑的態度。

清代學者施國祁曾長時間研究《金史》,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金史》材料來源上,主要以金國實錄、國史及金國遺老文人之作為基礎。其中多有對金國皇帝歌功頌德之言,不僅如此,諱敗揚勝,把對宋作戰失敗寫成北返的行文手法在《金史》中屢見不鮮。

但是不管如何記載,歷史都是僅有一個真相。

歷史研究者,就是要在紛繁的歷史記載中,復原最接近真實的歷史。

在《金史》中,有一處記載可以反映最為真實的岳飛形象。

金廷勸降宋將吳曦的勸降書中有言:

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金史 列傳第三六》

在這封勸降書中,金人自己承認:“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就是說岳飛的戰功與威名,得到了宋與金的共同認可。

僅此一句,就可以得知岳飛在宋金人心目中的真實功績和位置。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熊二讀史


在古代,岳飛是不會說還我河山的,如果是岳飛說.的話。那麼岳飛是必死無疑,要知道,古代的山河是有主的。是私有化的,是大宋趙家的,包括宋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飛是英雄,用現代話說,叫個人英雄主義。評論英雄,頭條上都在評論英雄,英雄是讓人評論的。但是,古代英雄,不能和現代英雄比。還有打虎英雄。見義英雄。故意攪亂人民的思想,麻痺人民。混亂視聽。比如說,有人,黑岳飛,劉胡蘭等,這就叫攪亂視聽,麻庳人民。互相穿小鞋,戴高帽子。


水天大有


查了查百度,上面說岳飛死了,金人是歡天喜地的,後來招降南宋將軍吳曦的詔書裡還提到,岳飛那麼顯赫的戰功都不得善終,問他能和岳飛比嗎?由此可見,金人是承認岳飛的戰功的,相反同為漢人的一些小人,因為各自的目的開始到處黑我們的民族英雄,甚至有些人已經竊居高位,值得大家警惕。


隨遇而安41432


畢竟是敵國的史書,對於對方的戰將的功績自然要選擇性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