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輝煌一時的絲綢之路是如何走向衰敗的?

Manny李文輝


一般所說的絲綢之路,指的是歐洲、西亞、中亞等地區的商人,從西域經敦煌進入河西走廊,到達漢唐時代的中國首都長安的貿易線路,唐代是絲綢之路最繁榮的時代,其標誌就是絲路的最重要的中轉站——敦煌的繁榮,靠著絲路商業貿易的支撐,敦煌成為經濟繁榮之地,創造出了像莫高窟這樣的不可思議的藝術成就。光是莫高窟的修建所需的龐大的人力物力,就表明絲綢之路是多麼的發達。

當我們身臨其境的見到莫高窟的第一感覺就是,古人何來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在這個荒涼之地創造出如此的藝術奇蹟?


一般認為絲綢之路大約從宋代開始衰落,主要的原因是西夏的崛起,河西走廊成為西夏的勢力範圍,由於西夏長期和宋朝、金朝對峙,基本上阻斷了大規模的商業貿易,特別是絲綢之路上的官方貿易,為了打擊宋朝和金朝,西夏基本上關閉了西域、中亞諸國對中原王朝的朝貢貿易,使得從這一時期,中國史書中對絲綢之路的相關記載開始越來越少。


西夏的疆域以寧夏和河西走廊為兩大重心,寧夏是其政治中心,河西走廊是其經濟重心。

但西夏對絲綢之路的阻斷,主要是官方貿易,體現在正史上就是朝貢的消失,但民間的貿易還是很發達的,西夏時代,民間的絲綢之路的貿易的利潤仍然更不錯,事實上,莫高窟在西夏時代仍然在不停地新修洞窟,繪製壁畫,也說明了絲路貿易仍然可以給敦煌提供大量的資金。絲綢之路在宋代並沒有真正的衰落。


莫高窟旁邊的榆林窟,有大量的西夏時代的造像和壁畫


絲綢之路的真正衰落,是從明代開始的,而且其原因還不是因為中國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西亞形勢的變化,歐洲跟中國陸路的貿易,最重要的通道是從巴爾幹半島經土耳其、伊朗到西域,然後從河西走廊抵達中原,在這條貿易線上,最有動力的歐洲人,他們對中國的商品需求最迫切,但15世紀後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控制了從巴爾幹半島到土耳其的東西方之間的交通要道,從這時起,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的對立,造成了絲綢之路成了一條非常危險和困難的商路。


奧斯曼帝國的出現,使得絲綢之路的貿易變得很困難,而且歐洲與奧斯曼帝國的對抗導致商人們通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風險很大,歐洲商人都不願意再走這條路。而是寧願進行技術革新,提高造船業和海上航行能力的,最終在15世紀末,開啟了所謂的“地理大發現”,開發出從歐洲繞開奧斯曼帝國,從海上抵達中國東南沿海的商路,從此大航海時代來臨,東西方貿易迎來全新的時代,絲綢之路才徹底衰落了。所以絲綢之路的衰落,也就是最近五、六百年的事情,不是千年哈!


只愛潘多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