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他從「刺頭」蛻變爲改造標兵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入監初期

服刑人員張某悲觀厭世、混刑度日

被列為重點管控對象

是出了名的“刺頭”

如今

他重拾信心

成為監獄改造標兵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是什麼讓他產生如此的蛻變?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 01 —

找準消極改造癥結,制定矯正措施

張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2013年1月到甕安監獄五監區服刑。初到監獄改造時,張某不愛和人交往,平時表現自暴自棄、消極度日,時有違規違紀,不能完成勞動任務。民警多次找其談話,但他總是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通過平時觀察和心理測試,張某處於抑鬱、焦慮狀態。監區長任茂在一次個案分析會上堅定地說:“要找準癥結,幫他打開心結!”

為此,監區民警經過個別談話、外調,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張某家庭貧困,其母常年患病,外公年邁體衰,擔心他們身體和生活,導致改造缺乏信心;因為沒讀過多少書,平時又不和他人交往,同改們都瞧不起他,讓他更加悲觀消沉。找到問題的癥結之後,監區為他量身制定了“幫扶家庭助力改造、教育引導增強信心、親情感召攻心為上的矯正措施。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民警對張某開展個別教育談話

— 02 —

監地聯動幫扶,解決改造後顧之憂

針對張某家庭實際困難,監區協同科室多次與其戶籍所在地的司法部門、村支兩委溝通,如實反映罪犯改造表現及家境情況。經多方努力,當地政府為張某母親和外公解決了最低生活保障。去年11月,5名監獄民警冒著凝凍天氣奔行300餘公里,跋涉崎嶇山路前往印江縣刀壩鎮張某家中走訪,向其母親發放了1400元慰問金,並播放張某獄中改造、寄語親人的視頻。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民警到張某家中走訪

返回監獄,張某看了民警錄製的走訪視頻。“兒啊,你不在家,我好傷心、好難過,你要聽政府的話,好好改造,早點回來,媽媽在家等你。”簡單話語,道出母親對獄中兒子的深深舔犢之情。聽完母親在視頻中的期望,以及監地雙方對其家庭的幫扶後,他激動落淚,“真沒想到政府和監獄會關心我的家人,我一定努力改造,早日回到家人身邊,擔負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觀看家人視頻,張某激動落淚

— 03 —

民警教育引導,增強囚子改造信心

考慮到張某在改造過程中與其他服刑人員關係不太和諧,監區專門安排了罪犯互監組、心理互助組對其開展幫教,民警多次和他談心,對張某說:“你活在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你要試著去和別人相處,別人才會和你來往。”在大家的幫助下,他開始參加集體活動,還加入監區文娛興趣小組,主動與他人交流,慢慢變得不再自我封閉。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民警對張某開展個別化矯正點評

張某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在個別矯正點評中,主管民警趙黔軍告誡張某:“你雖然進了監獄,但還年輕,才30多歲,在這裡學好技術、學點知識,今後照樣能在社會上立足,我們相信你,也會盡力幫助你!”監區讓他參加脫盲課程,引導其多看報刊書籍增長知識,鼓勵學習法律知識,定期抽查學習效果,並指導他給親人朋友寫信。家人的回信和鼓勵,讓張某激動不已:“多虧警官教育,不然我還是個文盲,大字不識一個。”與此同時,張某開始埋頭苦練生產技藝,逐步成為服裝生產的技術能手。

— 04 —

特殊幫教,用親情打開心結

對於像張某這樣渴望親情溫暖的服刑人員來說,親情的力量是他轉化的關鍵,監獄結合實際,充分發揮“雙延伸”機制的優勢,與地方有關部門溝通,希望幫助張某母親前來監獄開展親情幫教。今年6月8日,印江司法局和當地村支兩委工作人員,帶領張某母親和妹妹來到來開展特殊幫教。幫教前,民警尚多久找張某談話。

——“你來監獄這麼多年了最想誰?”

——“想我母親,做夢都想!”

——“如果今天她能來監獄看你,你會給她說什麼?”

——“警官,你開玩笑哦,我媽年紀大身體不好,也不認識路,她不可能來看我”。

一問一答間,透露著囚子的念母之情和不能相見的無奈。當張某的母親和妹妹出現在眼前時,他驚呆了,趕忙上前緊緊拉住親人的手,半晌之後,強忍的淚水奪眶而出。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張某在獄中與親人見面

一家人面對面零距離交流,互訴衷腸,張母反覆哽咽說道:“兒子,政府解決了我的低保,生活也不愁了,監獄又到家裡慰問,還幫助你讀書寫信。今天,他們還特意安排我們母子見面,我好高興、好感動……你一定好好聽警官的話,好好改造。”身為人子的服刑人員更是感慨萬端,數度起身向親人和幫教人員鞠躬,溫暖的親情在這一刻肆意流淌,幫教的力量在這一刻得到昇華……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張某向幫教人員表達感恩之情

幫教中,印江司法局和當地村支兩委介紹了家鄉的發展變化和對其家庭的幫扶情況,鼓勵該犯安心改造,早日迴歸社會,投身於家鄉建設。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幫教現場

短暫的相聚,難捨的親情。臨別之際,一家人手牽手難分難捨,張某突然“撲通”跪倒在母親面前,失聲痛哭,“媽,你老人家保重好身體,我一定要努力改造,爭取早日回家照顧你,也不辜負政府和警官們的關愛!” 此情此景,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張某向母親下跪,表明改造決心

重塑信心之後的張某某,慢慢變得更加陽光自信,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的承諾,在監規紀律、勞動改造方面都漸漸轉變。通過努力,這個曾經的“刺頭”徹底蛻變,多次被評為改造積極分子,已獲得減刑17個月。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張某的矯正案例是甕安監獄教育改造成果的縮影。多年來,監獄堅持“以人為本、正心塑行”的理念,根據服刑人員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和家庭困難等,組織民警“會診”,制定科學的矯正方案,用真情去教育和感化罪犯,融化了無數迷途囚子的心靈堅冰,為他們插上新生的翅膀。

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是什么让他从“刺头”蜕变为改造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