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把千峯名擬峴——擬峴人物(12)胡寅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後遷居衡陽。胡安國弟胡淳子,奉母命撫為己子,居長。秦檜當國,乞致仕,歸衡州。因譏訕朝政,檜將其安置新州。檜死,復官。與弟胡宏一起倡導理學,一代宗師,對湖湘學派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有《論語詳說》、《讀史管見》、《斐然集》等。

和吳元衡[1]

胡 寅

先生頌酒誇兩豪,使我讀之如飲醪[2]。

詩情不逐春光老[3],春在毫端尤婉好。

頗聞下堂小不佳,未欲頌公長者車[4]。

不道芳菲成一夢,滿城寒食藉梨花[5]。

便把千峰名擬峴,同撥新醅酬闕典[6]。

【註釋】

[1]選自《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十五。

《淳熙三山志》載:吳元衡,元美之弟,字季公。終通直郎、廣東運幹。《永泰縣誌》錄為宣和六年(1124年)沈晦榜進士。

[2]醪(láo):濁酒、醇酒。

[3]春光,這裡指年華。

[4]長者車,貧寒而有才者。唐張九齡《送宛句趙少府》:“林下紛相送,多逢長者車。”

[5]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6]醅(pēi),沒濾過的酒。闕典:殘缺的典章制度。

【淺析】

這是一首唱和之作。詩歌先誇讚吳元衡文采、酒量都很好,尤其誇讚其詩情不老,表達了詩人渴望再與對方喝酒共事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