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檢察:一份檢察建議 讓「汙物」變成「寶物」

安塞检察:一份检察建议 让“污物”变成“宝物”

在一次檢察公益訴訟宣傳活動中,有群眾在宣傳點的調侃:“檢察院不知道管不管臭氣汙染的事?”說著無意聽者有心,此話引起了延安市安塞區人民檢察院民行部幹警的注意。經瞭解,原來是位於安塞區建華鎮譚家營小溝河的“安塞合豐養豬合作社”長期將養殖中所產生的汙水、糞便等汙染物直接排放到附近的三個滲坑,所排汙染物長期大量滯留在滲坑,嚴重影響周邊生態環境和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

安塞检察:一份检察建议 让“污物”变成“宝物”

檢察建議助推清理數千噸“豬糞臭水”

近日,該院副檢察長、民事行政檢察部部長王永勝帶領幹警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調查查明瞭:“安塞合豐養豬合作社”從2013年9月投產以來,沒有辦理過環境評價及排汙許可,長期違反畜禽養殖汙水排放的環保規定,將養殖場的汙水通過管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三個滲坑。滲坑無防汙染措施,汙水也未按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轉運處理,所排汙水、糞便等汙染物長期滯留在滲坑中,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嚴重汙染生態環境,影響周圍群眾的生產生活。延安市環境保護局安塞分局、建華鎮政府、區畜牧獸醫局等單位均對此事作出過處理,但養豬場長期沒有整改行動,周圍群眾深受臭氣瀰漫之害,對相關部門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意見和不滿情緒。

安塞检察:一份检察建议 让“污物”变成“宝物”

調查瞭解後,安塞區人民檢察院認為,延安市環境保護局安塞分局、延安市安塞區建華鎮政府、延安市安塞區畜牧獸醫局沒有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汙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履行職責,遂向以上三部門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為守護好綠水青山,早日還周圍百姓一片清新的空氣,檢察建議書送達後,該院多次派員到現場跟蹤回訪,查看督促整改情況,確保這個老大難問題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目前,數千噸“汙物”豬糞臭水已被轉運到果園和西瓜地成了“寶物”有機肥進行了有效利用處理,區檢察院的建議既讓長期滯留的汙染問題得以整改,又讓汙染物得到了合理利用,實現了辦案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