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僅14天,還有致死性先心病,阜外醫院也能妙手回春

出生仅14天,还有致死性先心病,阜外医院也能妙手回春

新生兒先心病,很讓人揪心,尤其是病情危重時。

近期,阜外醫院王浩、孟紅等對該院小兒心臟外科中心近5年救治的160例危重先心病新生患兒資料進行分析顯示,大部分危重先心病患兒經手術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

這些新生兒就診時平均14天。危重先心病指:患有嚴重心內或大血管結構異常,容易導致難以糾正的低氧血癥、酸中毒、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只有通過外科或介入治療才能生存。

這些危重患兒罹患了8類先心病,最常見的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佔50%,其次是室間隔完整型肺動脈閉鎖或重度肺動脈瓣狹窄。

出生仅14天,还有致死性先心病,阜外医院也能妙手回春

其中有140例接受了手術治療:134 例接受一期根治手術,4 例接受姑息手術,2 例接受分期根治手術。院內死亡率為 7.9%。

129例患兒接受術後隨診,平均隨訪時間16個月。僅2例患兒接受二次手術,

其餘患兒均康復良好。

研究者指出,8種先心病均為新生兒期致死性先心病,必須予以及時、準確的救治。術前超聲心動圖診斷有助於明確每一種危重先心病的術前診斷要點,提供合理的術前建議,制定最優手術方式。

160例患兒中有24例術前經歷搶救,其中包括11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這些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中有9例為室間隔完整型。

研究者指出,術前超聲診斷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時,尤其需要關注室間隔情況,完整型或僅合併小房室間隔缺損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更危重,更需要及早救治。

室間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可見解剖左心室退化,超聲心動圖表現為收縮期室間隔明顯向左心室側偏移;當雙心室收縮壓比值 <60% 時,需手術環縮主肺動脈,糾正左心室退化。一般術後1周再行評估,當雙心室收縮壓比值>60%,室間隔運動基本恢復正常,再行大動脈調轉術。

這項研究中,160 例患兒有男性113 例,女性47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