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吳牛喘月,古人的夏天怎麼過?

驕陽似火,吳牛喘月,古人的夏天怎麼過?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石澗寒泉空有夢,冰壺團扇欲無功。餘威向晚猶堪畏,浴罷斜陽滿野紅。”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苦熱》。

面對夏日裡滾滾熱浪,看來古人跟我們一樣也是如坐針氈一籌莫展。拋開溫室效應,拋開全球變暖,古今夏天真要太陽底下較量一番,恐怕古人的耐熱程度要遠遠強大於現代人。

不言而喻原因大家都明白,我們一旦熱得頭暈目眩大可以開了空調,用上電扇,吃著冰鎮西瓜,躲在風流之處納涼避暑,啥事不幹。雖然科技上古人的製冷技術遠遠比不了現在,但是古人面對炎夏酷暑表現出來的從容淡定真的讓後人望塵莫及直呼汗顏。

面對炎炎烈日,北宋詞人秦觀腦洞大開即興賦詩一首《納涼》:“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沒電扇沒空調沒關係啊,咱追著柳蔭來乘涼。風生水起,船笛縈繞,再加上滿目青翠的荷葉,心中的暑燥自然漸歇。

驕陽似火,吳牛喘月,古人的夏天怎麼過?

南宋的楊萬里也不含糊,大熱天不但無所懼而且還睡得優哉遊哉。《初夏睡起》中有語:“梅子留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消暑茶點很應景,吃罷梅子齒頰留香。窗外的芭蕉綠肥紅瘦,鋪張開來簡直就是一面面蒲扇。自然垂青,清風徐來,綠色滿窗,美美的補個午覺該有多麼愜意啊。

最拉風的依然是李白李謫仙。天氣炎熱不要緊啊,李白最擅長的就是出遊,他的夏天不是混在皇宮就是混在山上。《夏日山中》寫得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大熱天扇扇子不頂鳥用,乾脆坦胸露乳脫個痛快,想涼快怎麼辦?脫光最靠譜,松風徐來,風流自在,這般豪放不羈估計也只有讓貴妃研墨力士捧靴的青蓮居士能幹的出來。

面對苦熱表現最淡定的非白樂天莫屬。他的《消夏詩》中寫到:“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白居易的選擇最接地氣,找一開闊大院子,心靜自然涼。不過境界畢竟是境界,一般人是很難達到的。

驕陽似火,吳牛喘月,古人的夏天怎麼過?

臨近立秋,天氣依然燥熱。不過讀罷上述幾位古代先賢的消夏詩,我們現代人選擇的避暑方式儘管能逞一時之快,但是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講,今人消夏納涼方式還真不如古人來的自然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