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好聲音》到「七年之癢」的臨界點了,對此你怎麼看?燦星製作將迎來怎樣的挑戰?

捂愛的人


節目氾濫的今天,《中國好聲音》猶如一股清流,給華語樂壇注入強心劑。但有著七年之癢的《中國好聲音》也即將面臨淘汰落幕。開始質疑《中國好聲音》的新潮性。面對著節目最終選拔一個歌手的原則,需要在人群找到華語樂壇的未來接班人。節目組也會對賽制進行改變,以適應音樂綜藝多元化的今天。

《中國好聲音》第一屆的學員,梁博。今年也已經研究生畢業。當初的一首《男孩》曾讓無數人感到心酸。感觸而來,梁博後來又寫下了《日落大道》。我們曾一起見證過《中國好聲音》的收視長虹。多元化今天,人們還是需要一些專業性,娛樂的音樂節目來安慰自己枯燥的生活。《中國好聲音》做到了,所以《中國好聲音》節目被千家萬戶收看。

《快樂大本營》20年依舊還在。《中國好聲音》才走到七年,說明《中國好聲音》還是有能力做好的。曾經每一屆的冠軍,現在都在華語樂壇有著不同的貢獻。比如那英組的張碧晨,已經為無數電視劇唱過主題曲。孤獨的人在失眠的夜裡,被張碧晨的聲音溫暖。由此可見《中國好聲音》的存在還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好聲音》給平凡的人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機會和舞臺。

看著選手一步步的晉級,就像好像我們自己一路過關斬將,然後走到舞臺的最中央。這《中國好聲音》帶來的意義,他讓我們學會要去用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全力以赴,不留退路。

《中國好聲音》的導師也是華語樂壇的著名人物,其中包括搖滾王者汪峰,音樂老藝術家劉歡,32場演唱會的楊坤,青春的代言人周杰倫。這些都是華語樂壇有地位的歌者,足夠當中國好聲音的導師。他們從無數選手中選出一個冠軍,為了選手的去留鬥志鬥勇。當專業性大於娛樂性時候,那就是湖南臺的《歌手》。《中國好聲音》的定位在娛樂綜藝。導師的選擇非常重要,選手的能力更加重要。還有人需要《中國好聲音》這個舞臺去實現夢想,所以《中國好聲音》是不會涼的。

以湖南臺的《歌手》來看,歌手一經發布就十分的火爆,到現在也已經6年,依舊很火。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可能依舊會如此。這一次全是男導師的一屆好聲音,中途也遇到過李健突然改變規則,淘汰2個人。《中國好聲音曾改名《中國新歌聲》。導師的樂曲風格也在不斷的改變,從流行,到搖滾在到爵士藍調。無數的選手都曾嘗試,風格的多樣化,也讓節目的觀賞性大大的增加。觀眾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無論是七年、十年還是二十年,中國好聲音都一定會越來越好。哪怕《中國好聲音》以後不再舉辦,他都曾陪伴過我們一整段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