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清涼店鎮位於河北省武邑縣縣境南部,距縣城14.5千米。鎮政府駐清涼店鎮。面積87.7平方千米,人口3.11萬人(2002年)。轄65個行政村。

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據老人們說,明朝時該村就有前、後兩條街,街兩旁飯店、客店、大車店鱗次櫛比,人來車往熙熙攘攘。並且街兩旁的槐樹成排,一到夏天綠廕庇天。

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再者,該村北邊,從東到西有大排廟宇(土改時已拆除),裡面神佛眾多;廟前又有一大片廣場。平時,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到節日、廟會時,又有商販雲集,人山人海。

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由於商貿及宗教文化的活躍,使得村莊興旺了,村民們富有了,故明朝時該村名叫“大有店村”。

明末清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王朝建立後,並開始出兵征討西部與大西南。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吳三桂奉命帶兵行軍到此,已是人困馬乏。於是,他命令隊伍就在此村住店休息,喝水、吃飯、餵馬。

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吃過飯後,好多士兵便躺在大槐樹底下,在習習的涼風中睡起覺來。吳三桂對此村的環境非常讚賞,他便找來“地方”(村長)對他說:“你們這個村空氣清新、涼爽宜人,村名應叫"清涼店"為好”。村民們也非常贊同。從此,大有店村便改叫為清涼店村,並一直沿用至今。

衡水清涼店鎮這個名字和他有關,你知道嗎

新中國成立後後,由於清涼店車站所在地,既通鐵路還修上了公路,因而成了物資集散地和農貿集日市場,並建起了貨場、飯店和商店等。1958年它屬李石店人民公社。1960年該公社機關遷於此處,並更名為清涼店人民公社。以後,此公社又分為兩個公社。實行鄉鎮建制後,1984年清涼店公社改為清涼店鎮;1996年李石店鄉又併入此鎮。於是,清涼店鎮便成了武邑縣南部的一個有名的工貿大鎮。

而清涼店村呢,因索瀘河干涸而變成了大沙河,德石鐵路修成後,它那古老的旱路要道也已作廢,故其老年間的那些風光早已遠逝而去。

每一處地方在它的名字背後都藏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等著我們去聆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