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的原因是什麼?

寂滅輪迴-情殤


心慌的原因太多了,和昨天我寫的發熱一樣,幾乎大多數你能夠想到的疾病,幾乎都可以讓人心慌,所以,心慌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今天,咱們就常見的心慌的原因羅列一下,看看心慌都有哪些常見的原因?

一、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所有的心跳起源異常、傳導異常或者節律異常,都是心律失常。通俗的說,所有的不正常的心臟跳動,都可以歸結為心律失常,常見的引起心慌的心律失常可見於早搏、房顫、房撲、室上速、房速、特發性室速等,也可見於緩慢型心律失常中,比如病竇綜合徵、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博等緩慢心律失常,患者也可以表現為心慌。


二、甲亢

甲亢貌似是臨床上常見的心慌的原因之一,大多數心慌的患者,都需要鑑別是否有甲亢的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後,T3/T4分泌增多,患者基礎代謝率明顯增加,患者最明顯的症狀也是心慌,所以,甲亢在心慌的誘因中佔據了大多數。

三、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尤其是女性神經官能症中,心慌的表現尤為多,許多神經官能症的患者主訴就是心慌胸悶等不適,所以,如果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心慌,需要考慮患者神經官能症的可能。


四、其他疾病導致的心慌

剛才講了,我們常見的發熱、疼痛、感染等,都可以表現為心慌,這些都是疾病應激或者條件反射導致的心慌,需要去除誘因後方能使得心慌得以改善。


五、情緒所致

幾乎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情緒,也都會讓我們的心率增加,心慌出現,比如生氣、著急、恐懼、害怕、興奮等等等,都會使得我們心慌出現。而且常見的失眠、熬夜、加班等不良習慣,也是不良情緒產生的基礎,都會讓我們出現心慌,需要加以注意。

心慌,原因很多,有時候可能需要我們做相關檢查才能鑑別是否為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心慌,所以,心慌,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心健康


心慌,這是很多來看病病人的主訴。但是並不是說心慌就是有問題,不一定有問題就一定要吃藥,讓我一一道來。

先說功能性的,啥是功能性的,就是沒有問題。

運動後、情緒激動、過度緊張後肯定伴隨著交感神經興奮,心悸是正常的,這個時候稍作休息調節情緒就好。

飲濃茶、咖啡等飲料後可能有心悸不適,這種情況,適當減少濃度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再說器質性的,也就是有可能需要治療的。

早搏:分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區早搏,要追究早搏的性質、數目,若24小時早搏數目過多可口服藥物或行射頻消融術。

心動過速:有時病人自覺心悸,當時您要首先摸脈搏,確定數目,就近及時行心電圖檢查明確有無心律失常。

心絞痛:一些心絞痛不典型的病人,首發症狀亦可能為心悸伴或不伴有胸悶,注意鑑別。

甲亢:甲亢病人常有心慌,常為竇性或房性心動過速,主要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低血糖發作:這個不用說,還會伴隨頭暈、出汗等可能,進食或補糖後好轉。

神經官能症:就是可能沒有器質性的問題,多見於女性,常有胸悶、心悸、出汗、煩躁等,發作時脈搏較前可能無明顯變化,也就是隻是感覺心悸,沒有真的心率快。



一些嚴重器質性心臟病的病人,心悸建議及時就醫,可能合併嚴重心律失常,注意檢測心率血壓及心電圖變化。

心悸原因眾多,我只說了冰山一角,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水下,咱們需要去探索,去發現,如果有不舒服,還是建議及時就醫,鑑別診斷,早期發現治療。

心血管內科王醫生於2018.6.23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一般平靜狀態下,我們是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跳的。覺得心慌,就是感覺到心跳,不舒服的心跳,有時還伴胸部的不適感。這是醫學上稱之為“心悸”的感覺。

覺得心慌,也不用慌,很多原因會導致心悸,並不都是病。


  • 生理情況:如劇烈運動、過度緊張、精神興奮、飲酒、濃茶、咖啡等。

  • 不好的心理狀態,如勞累、憂慮、失眠、壓力大等,這一類心慌通常查不出問題,但自己感覺很不好。

  • 更年期綜合症

  • 部分心臟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正在進行時。早搏

    、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最為常見。

  • 非心血管系統的一些疾病: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也有心慌的感覺。

  • 部分藥物影響:常見利尿劑、氨茶鹼、阿托品、麻黃素、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等,都可能導致心悸。


如果只是很偶爾感覺到心慌,不必過於緊張,看看是否有上述生活因素影響或者是否處於不良的心理和情緒狀態。

適當放鬆休息。

持續出現,自然就要看看是不是有疾病原因了。




(


家庭醫生雜誌


心慌就是心悸,患者自覺心跳或伴心前區不適感,是由心動過速、過慢、心律不齊等引起的。心悸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是所有心悸都需要就醫,如運動時,情緒激動時,吸菸,過度勞累,飲酒後,冷熱刺激等都可以導致心悸,但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不需急診治療,不必過於擔心。器質性病變則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呢?

引起心慌的心律失常的原因有:

——早搏,分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縮三種,是臨床上引起心悸最常見的原因。常在情緒激動、勞累、消化不良、過度吸菸、飲酒及飲用大量刺激性飲料後誘發。

——心動過速:常見的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其特點為突然發作、突然中止,可持續數秒至數天不等。發作可由情緒激動、飽餐、疲勞等因素引起,亦可無明顯誘因。輕者僅表現為心悸,重者可出現煩躁、暈厥、心絞痛,甚至發生心力衰竭與休克。

——心動過緩:當心率過慢時也可以出現心悸,如病態竇房綜合徵和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器質性心臟病: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的患者在出現心臟擴大、心力衰竭之後,均可出現心悸。

——心臟神經官能症:本病多發生於青年女性,年齡在20-40歲,常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心前區針刺樣疼痛,以及頭疼、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緊張、四肢麻木等多種表現。由於心電圖上有時可出現類似心肌缺血的變化,易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除去這些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的症狀以外,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導致心悸。

——發熱:當患者體內存在某種致病菌感染時,隨著體溫的升高,心率往往也相應增快,此時患者可出現心悸乏力等症狀,但隨著感染的控制及體溫的回落,心悸可慢慢消失。

——貧血: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均可出現心悸。

——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由於基礎代謝率增高和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常常出現心率加快、心搏增強,且期前收縮和心房顫動也易出現,因而患者常感心悸。

——低血糖症:低血糖症中大多數為功能性,女性多見,少部分為糖尿病患者應用大量胰島素後。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悸、多汗、煩躁等。

所以你看,心悸的原因很多很複雜,要先明確何種因素導致的,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或調整。


急救醫生賈大成


說到心慌的原因,其實並不能很確切的說出來,一個是因為心慌這個症狀時人體正常應激狀態的一種表現,是對人的一種保護性警示反應,是正常的;一個是受心理因素影響的功能性病理過程,大多數人的這種心慌現象伴隨著長期的異常情緒變化,還有一部分人並不能找到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器質性的病理損害,這種情況引起的心慌一般可以明確病因。

對於第一種原因,小時候做錯事,就會心慌的厲害,手心出汗,兩眼不自主的隨意亂動。類似這種情況引起的心慌,一般不會持續太久,往往是一過性的,是心臟對於個體在面對高壓力環境時的一種代償反應,無需擔心。

對於第二種由長期的異常心理活動引起的心慌,往往伴隨情緒的異常波動,情緒異常高亢或者低落,很大一部分人也會出現頭暈、失眠、多夢、健忘、記憶力下降等神經衰弱或者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此外大多數女性也容易出現心慌的症狀,這可能和女性獨特的心理生理活動有關,比如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慌、胸悶氣短、渾身痠軟無力、氣色不佳等表現。

對於最後一種,往往通過檢查就可以明確具體的病因,往往是由於各種疾病引起的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等心臟的問題。比如早搏,器質性心臟病、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心臟本身的問題,還有就是心臟外疾病,比如:甲亢、發熱、貧血、低血糖等。

本期答主:王澤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心慌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也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單純的心慌並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什麼影響,但是過度心慌就可能引發疾病。單純出現心慌,多見於心律失常。

  引發心慌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患者是由於其他疾病的引發,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等都會引發心慌。當然有的患者是由於自身的情緒所致,憂鬱、過度悲傷等容易引起心慌。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質低,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心慌不定。也有一些患者是由於心理疾病引發的,存在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在面對公開的社交場合也往往會產生心慌。甚至有些人產生心慌是沒有原因的,會莫名其妙的產生心慌的感覺。

  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在出現心慌的時候要區別處理。年輕人或中年人,沒有什麼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發脾氣、易餓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顯,怕熱,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症狀均是基礎代謝增高所致。如果心慌的同時伴尿量減少、雙下肢浮腫,嚴重時浮腫可遍及全身,夜間不能平臥,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氣,並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脹痛,且有食慾不振,這可能出現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並伴心痛、頭暈、夜間失眠、多夢、健忘等,如測量血壓發現血壓尚正常時,則可能為神經衰弱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女性常感心慌,胸悶,全身痠軟,無力,面色蒼白,結膜蒼白,應考慮是否因貧血引起。如有月經過多、痔瘡出血、鉤蟲病、長期營養不良等病史,就更支持這一診斷了。兒童或青年人如近幾周內患過流感、高燒等,病好了一段時間後,常出現心慌、胸悶、無力,這時要想到是否患了心肌炎,應做心電圖等檢查。

  出現心悸時,可深呼吸後屏氣1—2秒,然後慢慢呼出,使心跳減慢。刺激喉部,產生作嘔反應,亦可減慢心率。如心悸症狀仍未能得到緩解,應及時去看醫生。有的患者通過簡單的情緒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還是頻頻發生。這樣的心慌患者就需要藥物進行合理的控制,在進行藥物的選擇時要諮詢相關的專家,切忌胡亂服用藥物。


神經內科知識網


所謂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悸,是由於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覺。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規律,人就會不舒服,也就是常說的"心慌"。它可以是疾病的徵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

首先,心慌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也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

單純的心慌並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什麼影響,但是過度心慌就可能引發疾病。單純出現心慌,多見於心律失常。而我們經常可以遇到心慌時,同時伴有其他的一些表現,而這些表現,則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大致瞭解。

其次,引發心慌的原因有很多。

部分患者是由於其他疾病的引發,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等都會引發心慌。當然有的患者是由於自身的情緒所致,憂鬱、過度悲傷等容易引起心慌。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質低,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心慌不定。也有一些患者是由於心理疾病引發的,存在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在面對公開的社交場合也往往會產生心慌。甚至有些人產生心慌是沒有原因的,會莫名其妙的產生心慌的感覺。

第三,心慌,可以自我診斷。

心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疏忽大意,進而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學會自我診斷對於保護心臟是十分必要的。心慌時,要注意監測這幾點:

1、看發作誘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大量飲酒、飲茶、喝咖啡之後出現,則屬於正常現象。相反,若查不出明顯誘因,則應進一步查清原因。

2、看頻發或偶發:心慌發作的頻率與其病理性與否密切相關。若偶發,最可能是生理性的,若頻發,就需要高度重視,及早診斷了。

3、看伴有症狀:若心悸時伴有頭暈、胸悶、胸痛、氣急、多汗等,此時不容忽視,應立即就醫。

4、看既往病史和原發病:如果曾經患有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心慌時必須引起重視;如果既往健康,則不必太過擔心。

心慌是一種非常主觀的症狀,完全取決於你自身的感受,如果感覺到心跳有任何的不適,那就可以定義為心慌。心慌,絕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早診斷,排除疾病因素,呵護心臟,才能健康生活。


鹽酸索他洛爾


心慌有多重原因:

其一、緊張,當遇到緊張的事情人們通常會心慌。著急、六神無主。

其二、心臟疾病,心臟有慢性病,當缺氧或者心臟有早搏狀態的人也會心慌。

建議:容易緊張的人做好一天工作的安排,減少心慌的情緒。

有心臟疾病的人,請關注心臟健康。

最後住你們身體心理都健康,身心愉快。


唐海英諮詢


心慌的原因,認到突急事,冇能力解決,就能會心慌,正常暴躁性格人容易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