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的多次衝鋒,爲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

這個問題一直是國人被“紙上談兵”這句成語誤導的一個範例,長平之戰光從戰場戰略上來說,一開始趙國一方老將廉頗就做的挺好,採取戰略守勢,使白起戰略被動,毫無辦法。但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趙國很被動,秦國上有八百里秦川,下有蜀中天府之國,長平之戰大勝之後,都窮的多少年沒敢出秦關,趙國有什麼?拿什麼讓廉頗跟白起耗下去?!這也就是看得出山東六國活該被滅了,這個時候支援趙國一點糧草,戰國就且有得打呢,這一戰秦國要輸了,得幾代人出不了關。

長平之戰,趙軍的多次衝鋒,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

最不要臉的就是楚國和齊國,最最不要臉的是齊國,齊國一向都是戰國大土豪,廣有魚鹽之利,特麼楚國還有路遠不好送糧的藉口,齊國要補給廉頗,比趙國自己送都方便,但它看著你趙國笑話,還想著東西二帝的美夢呢。趙國撐不住,拖著也是個死,決心絕死一拼,老廉頗不幹,國君求到趙家門上,連趙括老孃都知道怎麼回事,不肯讓趙括去背鍋,但趙括年輕氣盛,勇挑重擔,接下這個轉換趙國戰略化主動為被動的戰術攻勢,後世最為詬病的就是他沒實際戰場經驗,出擊時,就留了一點老弱把守大營與糧庫,但考慮趙國被逼到走這步棋,還有必要留大營嗎?糧庫還真能有多少糧?

長平之戰,趙軍的多次衝鋒,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

整個趙國,趙軍高層應該是知道這一戰是去死裡求生的,沒什麼後手好留了,趙括真正的任務,或者他自己的策略,就是鑽進白起的陷阱,背死一戰,熬垮秦軍,去找那麼一點點可能的勝利機會。最後,地利上的被動導致趙國的失敗,但是,秦國也確實被熬垮了,為這一戰,起盡十五歲丁口,戰後二十年沒能出關,山東六國又苟延幾十年。光說趙括,走進的是敵我雙方對峙時,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個,修起的工事群,他最後要面對的,就是白起跟廉頗兩個人的防禦體系,換老廉頗和武安君自己上,也沒有衝破可能,畢竟原本他倆的對持,就是都拿對方沒轍。趙括麼,求仁得仁吧。

長平之戰,趙軍的多次衝鋒,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