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難了;面上光鮮,實則如履薄冰;你呢?

這是一個製造焦慮的時代。

職場生存、城市生活、重疾意外……焦慮就像一條黑狗,牙齒露著寒光,肆意撕扯你本就緊繃的神經,毫不留情。

Part1

光是活著,對很多人來說,就已經很難了

有些焦慮可以用調整心態來舒緩,但有一些焦慮卻讓你痛哭流涕,哭完還要擦掉眼淚繼續揹負生活的重責。

最近一個深夜視頻,看得人揪心。鄭州市街頭,一個外賣小哥跌坐在地上崩潰大哭。半夜三更,一個大男人哭什麼呢?

這位外賣小哥叫李雲,每天拼命工作超過16小時,只為給患了白血病的兒子支付醫療費。

這天凌晨,在送外賣的半途李雲接到妻子電話,兒子突發高燒。趕往醫院買藥後,耽誤了送餐時間,不知情的顧客取消了單子,損失只能由李雲自己扛。

李雲賺的是辛苦錢,更是兒子的救命錢!百感交集,這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沒忍住,在街頭委屈痛哭。他哭著說:“我覺得自己真沒用!”

視頻短短几分鐘就沒了,但李雲的生活還在繼續。

擦掉眼淚,藏起心裡的委屈,心頭的焦慮沒有減輕一毫,扛起生活的重擔繼續前行。

Part2

有些人,面上光鮮,實則每天如履薄冰

貧富對比不是所有人焦慮的絕對來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更何況,現在所謂的富,不一定將來一直都富。

不久前,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一則博文掀起一場口水仗。他說,“北京年收入100w就是一個剛剛脫貧的水平。

100萬!剛剛脫貧?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難了;面上光鮮,實則如履薄冰;你呢?

有網友罵戲精、輕狂、博眼球、奢侈消費慣了;也有網友表示理解,很多人年薪百萬卻在拿命換錢,想給孩子好的生活水平花費著實不菲,不敢辭職不敢輕易換工作,上升空間卻遇到瓶頸……

說實話,年收入百萬夠不夠,主要看怎麼花。但無論是何種觀點,究其焦慮背後的原因無非是“沒有安全感”,是對未來不可把控、難以預期的困惑。

確實,如今人們可以從快速增長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獲得一杯羹,但“因病返貧”“一套房子掏空一個百萬富翁”的事實,始終成為人們頭頂揮之不去的陰影。

口袋裡明明有積蓄,卻還眉頭緊皺嚷嚷著沒錢,這並不是中高收入者們矯情。面對基礎社會保障的不足,以及對未來不可控的擔憂,沒有多少人能從沒安全感的心理陰影中倖免。

Part3

普通家庭看似安穩的生活下,實則暗流湧動

大多數普通人過著(看似)安穩的生活,不用苦於溫飽,但也沒有超高收入。一家三口,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帆風順,小日子倒也滋潤;但是焦慮的陰影是千萬別出事。有人會說,“我有社保啊,不怕。”但是,真的不怕嗎?

以浙江省會杭州為例,2016年全省月平均工資4699元,最低繳費基數是2820元。醫保層面個人繳納2%+4元大病統籌基金,一年總共是3553.2元。

其所享受的待遇有門診、住院和大病,根據公開的數據三者相加,杭州市城區職工可享受的醫保保障最高限額為:36萬統籌基金+45萬重大疾病保險基金+門診報銷+大額醫療補助報銷=81萬+門診和大額醫療補助金額。

一年交3千多就有超過81萬的醫療保障,從數據上看確實不錯。但前提是,所用的醫療手段和藥物都符合醫保保險範圍,規定範圍外不予報銷。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難了;面上光鮮,實則如履薄冰;你呢?

同時,查看詳細報銷比例可知,門診、住院和大病都有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這意味著,當醫療費過於龐大,自費部分依然不是小數目。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不幸得病時,醫保無法提前給我們一筆費用治療,治療後的康復費用和無法參加工作的收入損失更無從得到。並且,一人得病,影響的是全家人的生活。

Part4

與時代給你的焦慮死磕

焦慮在被製造,焦慮在被放大。因不確定、不安全感所生的焦慮需要得到釋放和調節,面對焦慮有人選擇順其自然,有人選擇裝聾作啞,有人選擇主動轉嫁未知風險,買保險。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難了;面上光鮮,實則如履薄冰;你呢?

低收入家庭更經不起折騰,一份保險可能挽回一個家;中產階級看起來美好,實則壓力山大,一份保險減輕肩頭的重壓;高淨值人群財務規劃需求高,一份保險提供合理的理財思路。

買保險≠萬事無憂,買保險≠不再焦慮,買保險=面對未知的未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掌握一定的主動權。量體裁衣,按需購買。

焦慮就像一條黑狗,你不跟它死磕到底,它就反過來把你撲倒撕碎!或許保險,就像是一條拴狗繩,雖然它不能把黑狗趕走,卻能牢牢拴住它,不讓它傷害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