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我有個在琴行當吉他老師的兄弟,前陣子給我說了個故事:

有一哥們兒找他上課,上來就對他說:我馬上要結婚了,想在婚禮上彈唱一首《情非得已》。

我兄弟腦海裡瞬間響起“愛上你是我情非得已”,心想這哥們兒求死欲旺盛啊,於是問他打算學多久。

那哥們兒拿手指掐算了一下深思熟慮道:

“一個月吧!”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真事兒。彈過吉他的都知道,一個月學會《情非得已》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一天八小時,每天堅持練。不過呢,這位哥上了兩三節課就再也沒出現過。也不知道婚結成了沒有。

身為吉他教育行業的一名從業者,我兄弟時常表示無奈:有一個月要學會彈唱《情非得已》的,有三個月要考出十級的,“根本就沒把吉他當成一個樂器來學嘛!”

1

我兄弟遇到的這些例子雖然比較極端,卻足以反映一大批吉他愛好者的普遍心態:

吉他嘛,玩玩就好,反正我又不要當職業吉他手。

吉他嘛,學會幾首彈唱就足夠了,學那麼多有什麼用?

吉他嘛,很簡單的,幾個月就能學會!

許多人對待吉他都是雙面並立:一面功利,一面鄙夷。

一面功利地想利用吉他為自己帶來一些利益,一面鄙夷地認為吉他不過如此。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記得Tim老師在小課堂裡曾提到過:不會有家長覺得我要隨便買臺鋼琴,讓小孩隨便彈彈,看看能不能學會。

但吉他往往是“我隨便買來一把彈彈,看看能不能學會。”

不論是課時成本,還是樂器成本,吉他都相對更便宜。便宜,意味著能讓更多的人,用更少的錢就能接觸音樂,對嗎?

不對。因國內文化的差異,便宜往往意味著它就不是那麼高雅,沒那麼上檔次,學太多了簡直有點吃虧。

便宜還能和另一層意思對等,就是容易。謝謝“包教會,易上手”的長期“薰陶”,讓每個人談起吉他的印象都是“簡單,好學”。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吉他真的好學嗎?

在大家的印象裡,鋼琴要花數十年的時間學習,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樂器。可要說入門,鋼琴卻未必比吉他要複雜。

先說觸鍵。鋼琴只需單個手指按下琴鍵,就能發出樂音。然而吉他首先需要兩手配合,一手撥絃,一手按弦,才能發聲。按弦的手還必須垂直於指板,姿勢對了,才不會有各種雜音。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鋼琴每個琴鍵的音一目瞭然,幾乎不需要刻意記憶。而吉他的音卻並非從左到右自然排列。光是記住每個音符的位置,就要花不少時間,別提還要連貫地演奏。

吉他對手指的不友好程度,更不是鋼琴能比的。有多少人是被F和絃攔住了吉他的進階之路?只聽說過因為按弦實在太痛放棄吉他的,卻沒聽過因為觸鍵太痛放棄彈琴的(腱鞘炎除外)。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更何況,吉他虐手指從來不是開頭虐了就完了,繭子長好了脫皮、脫皮了痊癒、痊癒了再長繭……中間的痛苦過程反反覆覆,伴隨了你一路的成長。

有數據表明,在中國這片吉他如此流行的土壤上,零基礎學吉他彈唱的人,竟然有85%在學習三個月左右就放棄了。

如果吉他真的好學,為什麼“三月通”的那麼少,“三月扔”的那麼多?說到底,還是因為便宜,引起了大家的誤會。

偏偏,彈吉他的樣子還很文藝,很酷,很吸睛。成本低、上手快、派頭足,這麼一個裝逼性價比極高的利器,不學白不學。就算學不會,也沒多少錢。

2

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我會彈唱,會看六線譜,就已經很不錯了,我不想學樂理,不想學那麼多七七八八,難道我就不配喜歡吉他了嗎?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可是,一名業餘的寫作愛好者,是不是會希望自己筆觸越來越動人?一名業餘的畫畫愛好者,是不是會希望自己的線條越來越優美?就算是一名業餘的王者榮耀愛好者,都不會只希望自己的段位只是個青銅,那麼作為一名業餘的吉他愛好者,你為什麼會只希望自己“玩玩”就好?

更何況,“玩”也不是沒有門檻的。玩古董,要學會鑑別真偽和朝代;玩投資,要能分析市場的動向和投資項目的前景;“玩”,意味著你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素養,否則,你就只是個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玩兒不轉”。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那麼如何才能“玩”吉他?

首先,你要把吉他當成一門樂器,而不是玩具。學樂器沒有捷徑可走,它只能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和鞏固來不斷進步,忘了“包教會、易上手、一週速成,三月通”吧,吉他三月通不了,入門就得三個月。

如果你是出於功利性的目的學習吉他,就更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吉他。一面想要享受一件東西帶來的既得利益,一面又輕視它、拒絕它,不願付出任何努力,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其次,你需要學習音樂的本質。對只想學習民謠彈唱的人來說,這句話更是尤為重要。

很多人學吉他的初衷,是為了撩妹。那麼現在假設你是一名只會彈唱的吉他愛好者。

某一天,你心儀已久的學妹來找你:“學長,我聽說你吉他彈得特別厲害,我比賽能不能找你伴奏?”

你說好啊好啊,然後練習的時候,你的變調夾已經夾到十品了,發現還沒到妹子的調。

某一天,你心儀已久的另一個學妹來找你:“學長,我要給院裡的迎新晚會表演,你能不能幫我伴奏?”

你說好啊好啊,然後定睛一看:哇塞,小語種,好厲害啊,啊沒譜子啊,那我能不能走了啊?

某一天,你還有一個心儀的學妹,社團聚會時,學妹被大夥兒起鬨上去唱歌,你也被大夥兒起鬨上去給她伴奏。

你說不好不好,但學妹已經開啟甜甜的嗓子,然後你憑直覺,和學妹來了個二重唱。

這三種情況,是不是足以讓自稱自己“會彈吉他”的人感到尷尬?轉調、扒歌、即興伴奏,多酷,多炫啊,可是,你不會。

你或許會說,我學吉他只是為了自己開心。可是機械地重複樂譜上的內容,真的就足夠讓你開心了嗎?如果能更進一步地開心,為什麼不呢?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最後,在玩吉他時,要有玩音樂的意識。

何為樂器?表現音樂的器具。你選擇學吉他,實際上是選擇表現音樂的方式為吉他。

學習音樂,是為了能知道自己彈的是什麼。學習操作,是為了能表現自己想彈的是什麼。二者結合,你才能做到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想,而我們學吉他,不就是為了能展現自我嗎?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業餘吉他愛好者?

今天寫下這篇文章,絕不是想要否定那些喜愛吉他、卻學得不多甚至沒有學的人們,從此他們便不能稱自己為吉他愛好者。而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夠想清楚,自己學習吉他、學習樂器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從前我們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我們。但現在我們知道了,也知道該怎麼走,那麼為什麼不能對自己的要求再高一點?

音樂陪伴我們數千年,何以在今天離我們如此之遠?而吉他或許能成為這隻堂前的燕子,讓音樂飛入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