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朗讀|學習《梁家河》讀後感之十四

青朗读|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之十四

本期朗讀者:宜君縣第一中學 七年級5班 王瑜巔

感悟:

當我第一眼看到《梁家河》這本書時,當我第一次摸到它光滑的封面時,當我第一次翻開它時,我就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了。

“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這是習近平主席說的,這其中蘊含了——他要奉獻的人們的未來,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勇於做實事的精神,願意奉獻自己!我是極喜歡這句話的,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勤勤懇懇,不忘初心的真實主席的形象,我們看到了他真實的寫照。

在這本《梁家河》裡,讓我瞭解了習近平主席在做知青時的一些故事,他揭開了趙家河的一樁“公案”,他為了提升趙家河的生產水平,親自勸“碎娃”繼續當生產隊長,雖然文中並沒有提到過程,但我們可以想象到,他為了幫助人民,好言相勸,不顧一切,只為讓人民有足夠的糧食!

我們要知道,在以前“火”是個難題,吃飯要用火,取暖也要用火,怎麼辦?在1974年,身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主席便想辦法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苦苦思索,終於想到了——沼氣!他不遠千里地步行40多公里路來到縣城,向四川進發,學習回來後,他整天搞著沼氣池,期間有不少的反對聲音出現,一字字,一句句,打擊著他的自信心,有人不願意為他勞動,他就自己動手,什麼事都親力親為。不怕髒,不怕累,用行動證明自己!他艱苦奮鬥,只為心中的那一個信念——要為人民做好事!

他整天披星戴月,不顧風吹雨打,不在乎流言蜚語,不因為人民的個別不贊同而賭氣放棄,他願意努力!願意奮鬥!終於他建成了,他造福了一方百姓,也將造福大片群眾。那時,他的身上有一股衝勁,現在他照樣也有,他為我們領導了一帶一路,為我們創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論,彰顯了中國理念對全球治理的重要貢獻,實現了中國的偉大復興夢。《梁家河》敘述了他在青年時代的生命歷程,而現在的他正在鑄造著未來的美好藍圖!

身為一名初一學生,我現在不能為祖國做些什麼,但我可以為未來努力,為明天努力,學習習近平主席身上的吃苦精神,好好學習,在未來為祖國獻一份力。

習近平主席書寫了太多太多的傳奇,他描繪了太多太多的美好藍圖。讓我們為此不懈的努力,為了廣大人民、為了大中國,加油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