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寶豐上午發布常寶華去世消息,下午就發布和孫女的相片,你怎麼看?

遊子驛途辭


愛哥中午近十一點去世,下午就發與世界冠軍孫女的合影,笑口雙開!很不合時宜 也令人對常氏是否有嚴格的傳承,是否有獨門絕技產生懷疑!

對曲藝界本人知道水很深,不僅門派複雜,輩分也龐雜。姜昆與郭德綱開撕,鬧得不愉快。他對常寶華評價還挺高。又說“欲哭無淚”的具體語境,含義,我們不太清楚。也覺得有點詞不達意或另有隱情?

曲藝界也是一社會!縮影: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很明顯,常寶華的去逝,常寶豐並不傷心。


常寶華上午剛剛去世,常寶豐發了他去世的消息以後,下午就緊接著發了自己和孫女的照片,照片上兩人都笑眯眯的,絲毫沒有傷心的感覺,確實令人不可思議。怎麼樣也是自己的親人,才剛剛去世,應該低調一點才對,常寶豐的這一做法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常寶豐與常寶華是兄弟,兩個人都是馬三立的徒弟,但是縱觀兩個人的職業生涯,常寶華名聲似乎不是很好。

郭德綱曾經說,把別人熬死了,他就成了大師了,這個人指的就是常寶華。他一輩子碌碌無為,沒有什麼經典的作品,倒是挺能利用自己的輩分在相聲界搬弄是非的,就是典型的兩面三刀,牆頭草。上次郭德綱的。當面表揚郭德綱,說盡了好話,背地裡立馬快另外一副嘴臉,極盡諷刺。

而且他還收與郭德綱有積怨的侯耀華為關門大弟子,簡直是相聲界的一個笑話,都說常寶華破壞了相聲界的傳統規矩。



相比之下,常寶豐就低調很多,從不搬弄是非,而且常寶豐還是郭德綱其中的一個師傅。他既然收郭德綱為徒弟,說明還是挺看好這個人的,他可能對常寶華的一些所作所為也有所不齒。所以常寶華死了以後,常寶豐內心並不傷心,可能還暗自偷偷的高興呢。這樣子看來,他上午發了悼文,下午就發微笑的照片就很正常了。

不過,這種做法似乎有點欠妥,縱使真的不傷心,也還是低調一點比較好。畢竟常寶華剛剛去世,不應該發微笑的照片。


R娛記


沒聽說過常寶豐這個人,也沒聽過他的相聲。只知道常寶華有個侄兒,叫常貴田,是部隊上的相聲演員,是常寶華的大哥常寶堃的兒子,常寶堃是烈士。常遠是常寶華的孫子,是不是常貴田的兒子,我不太清楚。還有一個常佩業,也是相聲演員,和常寶華什麼關係,我不清楚。


小水滴213269177


四蘑菇常寶華生於1930年,常寶豐生於1947年,兩人同拜相聲泰斗馬三立為師,在相聲家譜中排寶字輩,與仙逝的大師侯寶林和健在的馬志明同輩。

常寶華的大哥常寶堃在抗美援朝中捐軀,後常寶華帶藝參軍,在當時創作表演了一些符合時代的“新”相聲。新相聲以鞭撻舊社會讚美新社會為主要內容,可能新相聲講多了,幾乎沒聽到他使過老段子。常寶豐雖同拜馬三立,但幾無有影響作品。

上午發微哀悼哥哥去世,下午發個喜笑顏開的照片,這是不合時宜的,孫女得獎是喜事,但表達喜悅要分時間和場合,這是我們謹以共同認可並遵守的公序良俗,比如某人去弔喪,法律並不禁止穿紅衣去,但公序良俗告訴大家這麼幹人緣也就盡了。這就如同滴滴被害人喪禮現場,滴滴兩個毛頭小夥手提兩包牛奶去弔唁,你說他們是傻還是傻。


爾灣管家ERlC


從常寶華的生平表現來看,可以粗略的給人們以下幾個印象:

第一,其生平和侯氏相聲裡的某一位很像,都是一輩子沒啥作品,靠把家裡有名望的人勞死了,自己就成為專家了,自己就成這個家族的代表了,就開始處處拋頭露面了,到處接受採訪了,到處大放厥詞了

第二,其年輕的時候咱們不甚了了,但晚年的表現來看,確實是兩面三刀的人,有公開的影響資料作證,其前後面對不同的人進行的採訪,對相聲的表述,對某人的看法,都是前後矛盾,足見其人品不怎麼樣

第三,就像老郭說的,相聲這行裡,有些人是靠活著睡數大了,才成為相聲的代表人物,成為專家了,大概是這個意思

第四,從常氏另一位老爺子的表現來看,可見這位去世的老人,並沒有獲得家族的認可和尊重;您看這位老人家和他年齡相仿,確很少藉助常氏家族的名聲出來撈一把,可見這位老人還是有基本的道德底線


利他之花


80歲往上在我們這兒是喜喪,不作興哭的,親兒親女捨不得掉幾滴眼淚,還不至於嚎啕大哭,兄弟間喪事過了也就了了,都七老八十的,該看透也看透了!我爺爺八十五走的,從火葬場出來全家帶上來弔唁的朋友一起喝頓酒,沒有一個傷心的。老人要活的時候孝,不要死了以後哭!


紫竹聞雨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題主,你是鹽店那啥,閒的吧。

你管人家的事呢,人家是一家人,就算人家吃撈麵與你何干。

現在社會上就有那麼一些人專門沒事找事,無事生非,看熱鬧不怕事兒大,我看你才是蹭熱度的,本來沒事兒就讓你們這些人挑的烏煙瘴氣的。

常老仙逝大家願意悼念的就悼念,喜歡相聲的也可以找出音頻視頻聽聽看看,也就行了。挑事兒的話就不要說了,相聲行已經夠熱鬧的了。


退休老頭兒2


首先要科普下常寶華的享年,常寶華出生於1930年,辭世已88歲滿,屬於典型的高壽,在很多地方屬於喜喪,親人們一般祝福老人壽終正寢,安享天國。親朋也會安慰舉辦喪事的後輩不必悲傷。

這個場合下,親朋們聚集在一起,回憶老人家生前,一般都是感恩讚美,有哀傷但實際都很快慰溫馨,其樂融融。因老人去世,許久不見的親朋正好有機會聚在一起。

常寶豐生於1947年現在也71了,許久沒見到孫女了,拍個照合個影,在喜喪那個場合笑臉也未嘗不可。前不久二伯母86歲仙逝,唐兄弟姐妹有多年未見的,大家也是爭相合影。

如果常寶豐在微博後加一句“家兄喜喪,難得相聚”之類的話,估計噴子就不再說話了。總之,生前善待老人,死後就不會那麼悲傷。


深藍之南1012


第一,知道常寶華老先生,也知道他有一個近年常參加綜藝比賽的孫子常遠,但不認識這位自稱其“弟弟”的常寶豐何許人也。

第二,其頭條標註“著名導演、演員、音樂家”(大概意思)云云,然而,甫一露頭,下面評論區一片揶揄譏諷之辭,結果不足30分鐘,更改為和常寶華老先生同樣標註“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但不好意思,仍然不認識你,有何作品?

第三,謬稱常老為“愛哥”,殊為荒唐。也許以為自己很逗逼,但值此“家兄”(估且當他是常老胞弟)仙逝,家族悲痛之際,如此輕慢,合適嗎?

結論:無知、淺薄、輕浮,連“愛哥”逝世都能蹭熱度,此小人也。


晨曦中的青蜓


這麼說,相聲界又去逝了一位老師,這是相聲界的一大損失,無論怎樣常寶華為相聲事業也是做出了很多貢獻。在他將去逝,他的親人和晚輩就出來秀照片,照片上的人還笑的挺高興的,真是不應該呀,無論怎樣逝去的人是你們的親人,為什麼呀?是不是兄弟之間,爺們之間有仇呀,或著常寶華在世時,他們的親戚關係早就沒有來往了,要是活著的親人,拿著逝去人的名頭在造名聲的化,這名聲就不太好了。我只能參照問答說了點自己的看法,就不多言了,這事咱也評判不了,只有他本家親人最清楚,就說這些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