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剛開學不到一週,家長們已經遇到了不少問題。

排除共性問題,還有一些小眾問題也很重要,我們一起共勉。

孩子寫字用左手,要不要改過來?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這位媽媽遇到的問題是,兒子是我們常說的“左撇子”,寫字也用左手,要強行改嗎?

問題一出,群裡另外一位家長給出了建議——

“我兒子剛6歲,上一年級,也是左手寫字,我沒有強制要求他改用右手。只要坐姿正確,寫字工整,左手寫字也無所謂。旁人總是規勸,孩子還小,可以強行幫他改過來,我覺得要尊重孩子的習慣,如果辦法不當也會讓他對寫字有牴觸情緒或者挫敗感。不過有時我也會鼓勵他試試右手。最好的結果是兩隻手都能寫一手好字。

兩個媽媽立刻聊了起來。提問題的媽媽說:

“我也很糾結,有的說如果強制改過來,可能會口吃。他左手畫畫很好,幹什麼都用左手。”

到底該怎麼辦?

大紅媽媽如是說——

左右手習慣很多人是基因裡帶來的,比如我,我媽媽是左撇子,我也是,但我小時候左手寫字、做事的習慣被奶奶強行給扳過來了,腳上做的事兒至今依然是用左腳,比如踢毽子。

左右手習慣沒有好與不好之說,只是目前的生產生活用具絕大多數是按照右手人的習慣設計製造的,可能左撇子用起來有些會稍不方便,還有就是書寫習慣是從左往右,如果是左撇子,將來孩子用鋼筆寫字可能容易被手擦花,再就是吃飯的時候容易和用右手使筷子的人“打架”。

如果一定要矯正,決不能像我奶奶那樣厲聲斥責甚至用東西打孩子的手,處理不當會讓孩子情緒焦慮緊張,甚至會導致一些孩子口吃、尿床等。

剛才那位媽媽做得很好。告訴孩子,你用左手做事與眾不同,但也可以試試用右手寫字、做事,如果能左右兩隻手都可以,那你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小學一年級,特老實,不和同學一起玩怎麼辦?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本來開朗活潑的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特別嗨,一上學,變了一個人一樣,做家長的,看在眼裡,肯定著急。到底怎麼破呢?

孩子上小學以後,交朋友是他們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兒,朋友不一定多,但至少要有一兩個。

也許是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剛到一個新環境,還沒有放開。

家長可以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和她聊聊天,不要問為什麼不愛交朋友,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問問孩子,喜歡班裡的哪些同學?然後主動幫助孩子創造一些機會,比如生日邀請之類的,也要告訴孩子,平時在學校跟同學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家長還要和老師溝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展示自己,建立自信。比如,根據主題班會的內容,家長和孩子一起精心準備,讓孩子在班會上發言等。

家長還要關注一下孩子在學業上是否遇到了什麼困難,如果有,要幫助孩子及時解決難題,也有助於孩子儘快融入集體。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這是一位教一年級老師遇到的事情。班裡一個女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這位老師想通過繪本給孩子們講一講這件事。

拿別人東西的孩子家裡並不一定窮困,出現這樣的事情,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對孩子的購買慾一味否決,又沒有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讓孩子長期物慾得不到滿足,於是就想把別人的拿來據為己有。

2、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覺得別人的東西好,但他還沒有物權意識,或者自控力不強,就把別人的東西拿回了家,結果遭到家長嚴厲批評,甚至侮辱,比如,“你怎麼這麼不爭氣,竟然偷東西!”“你這不是成了賊嗎!”等等,讓孩子對自己定性了,於是就按照這個定性的套路發展。

3、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得到家長的肯定甚至縱容,讓孩子認為拿別人的東西,還能不被發現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

總的來說,成因比較複雜,作為老師或者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千萬不要馬上就定性,更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揭穿孩子的行為,要用智慧,既給予孩子尊重,又要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必須改正。

有一個繪本叫《大黃蜂自行車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叫大衛的孩子,他有一個“藏寶箱”,裡面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他自己的,是他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借”來的。他認為,這就是借東西而已。直到有一天,大衛心愛的大黃蜂自行車被別人也“借”走了,大衛心理很難過,他明白,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會讓自己心裡內疚,也會讓別人很難過,他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而警察叔叔也幫他找回被偷的自行車。通過這件事情,大衛明白了,隨便拿別人東西,不僅會讓別人難過,自己也會感到內疚和不安,他懂得了,什麼東西真正屬於自己的,什麼東西不是自己的,從而改正了隨便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開學後,這些問題讓你困擾了嗎?

左撇子、獨來獨往、拿別人的東西,這些情況雖然是小概率,但發生在孩子們身上,家長、老師也會很著急。

隨著孩子們在校時間延長,可能有些問題會慢慢化解,也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

無論什麼問題,只要我們對孩子尊重、信任,相信孩子們都能夠解決問題,戰勝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